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樓主: 小菩提

上妙下蓮老和尚: 得戒和尚開示錄第二集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19 | 顯示全部樓層

念佛守戒規

學戒研淨土

佛法舉要言之:「般若以為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由是成正覺。」佛法還是重在方便門,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最高、最好呢?門門都好啊!不過有時強調、讚歎某某法門好,那是要你修這一法。其實門門都要修,就像造大房子,棟樑當然需要,磚瓦、泥土一切也都需要。

知見要圓融,不要偏執一法,一偏執、一大意就謗法了。好像對人說參禪好,難道燒茶煮飯、擔柴運水就不是禪嗎?當然也是禪,但要看對什麼人說。對上根利智、過來人才能這麼說,對初機還是要偏讚。

其實經經都是偏讚,你看哪部經不是講它那一法好;經經都好,都要學。事實上佛法哪有什麼好不好,每一樣都好,都予人有利益。說好、說不好,這是眾生愚癡的分別。所謂「法無優劣,契機者妙;藥無貴賤,癒病者良。」藥對病症就是好藥、妙藥。人參是高貴,但虛不受補喔!甘草雖便宜,也有它的功論啊!法法平等,遇什麼因緣就需用哪一法,法法都要做好、學好。

說到法門,我們知道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華嚴王於三藏、阿含是小乘。阿含雖是小乘,但沒讀阿含就像沒讀小學,怎麼上大學?所以小乘有小乘的好處,大乘有大乘的殊勝。

要是講到念佛法門又不同了,這不是我們修念佛法門的在自誇,念佛法門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若老若少皆有分,是男是女總堪修」,持戒念佛、念佛持戒,萬修萬人去,這確實是千穩萬妥的。

現在我要以「持戒念佛、念佛持戒」這兩句話來奉獻諸位,這是靈巖山寺所奉行的宗旨——不但念佛,更要持戒,持戒、念佛如鳥之雙翼、車之二輪,缺一不可。只要我們把念佛、持戒這兩法保持好,就能保證此生決定生西方,萬事都解決了,所謂「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而且生到西方,就能行菩提行,你看大行普賢菩薩為了圓滿菩提道,還要求生西方。

淨土法門你們要承受,這是釋迦佛無問自說,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這些大菩薩及歷代祖師所弘揚的,絕對不會錯!大家在這地方要真參實學,把應該學的學好;否則這些不明白,被人一講:「念佛做什麼?應該要學學其他法門嘛!」心就動搖、糊塗了。

現在你們先把戒學好,再研究淨土法門。大集經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這幾句話要記好!多多研究淨土法門,你持戒才穩妥;萬一戒持不好,仗佛力還能帶業往生。但不要想:「既然可以帶業往生,那我就放逸好了!」這樣生不了西方喔!因為你故意犯戒嘛!

不過要注意!在學戒、持戒時,不要懂得一點戒,就看這個不守戒、那個也不守戒,其實自己又守了幾條戒?又守得多麼好?這就是因持戒而招來的煩惱。要開智慧,人家不好,以他為戒;人家好,跟他學、隨喜讚歎。不要像一般人一樣,看到事情就隨便批評。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19 | 顯示全部樓層

持戒要念佛 

「戒為無上菩提本」,大家來受戒是因,依戒修行而感果,果中之果、最上的果就是成佛的菩提果。持戒是仗自力,如果業障深重、福慧淺薄,這個戒確乎持不了。

像剛才大家在吃飯,應該都聽到錄音帶念佛的聲音,念得這麼平穩,你好好聽、好好跟著念。還有你吃飯時,不要分別:「這個菜好吃、那個菜不好吃……。」起一個分別就是一個突吉羅喔!「我碗伸出來了,行堂怎麼還沒幫我添?幫我添了,又不合乎我的心!」念念都是突吉羅。若依戒來判斷,那只有下地獄的分!不要以為我說這話是嚇你們的。有這個救命的彌陀聖號,大家好好執持吧!

戒是菩薩道的基礎,念佛也是菩薩道的基礎。十地菩薩,地地都不離念佛喔!不只我們凡夫僧念佛,文殊、普賢也念佛;不只我們求生西方,文殊、普賢也求生西方。觀音、勢至本來就住在西方,到娑婆世界來,是倒駕慈航來度脫我們的。

我們業障凡夫生在這個苦惱世界,從何處守戒呢?從身口意三業。眾生的身口意,好的不會做,壞的做得那麼樣靈巧!現在我們接受佛陀的教導,知道要持戒念佛,這是成就無上菩提,最方便、最直捷、最圓滿的方法。你想念好佛,要持戒才沒有惡因緣障礙;你想持好戒,要有念佛的功德才能圓滿成就。很多人念佛不能生西方,就是在持戒上有問題;能念佛持戒雙管齊下,那一人修一人往生西方,千萬人修千萬人往生西方。

剛才說依著戒來看,那我們墮地獄有分。你聽了這話,不要搞錯意思喔!為什麼依戒還會墮地獄?噢!你沒有依得好,依得好就能解脫。戒者解脫義,我們現在為什麼苦惱?就是沒有依戒起修。對多障的眾生來講,戒真是難持;「多障眾生念佛觀」,教典上是這樣指明喔!所以淨土法門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趨向」。諸位!好好放下身心修這一法,決定不會使你走錯路,決定不會使你上當的。

善根深厚的人,隨修一法皆可得度;可是末法眾生,捨了念佛法門,決定不能了脫。持戒而不念佛,只是感人天果報,不能超三界了生死;想出三界、直趨西方,就要持戒加念佛。反之,若念佛而不持戒,眾生原本已造了許多惡業,再不持戒,不但舊業難消,又再造新殃,往生西方必定無望,生死亦無了期。所以一定要一面持戒止新殃,一面念佛消舊業,求彌陀慈父來接引生西方極樂世界。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受戒重懺摩

印祖教人,你想向高處爬,一定要從根本下手,首先要懺悔業障。業障清淨,你福德就顯現;業障沒有消,怎麼會有福慧往高處爬呢?

所以我們想受戒平安順利,要先消除戒障。所謂戒障就是累世以來的罪業,這些罪業如果很深重,到你要求受戒法時,就會變成障礙,使你沒辦法受戒。所以懺摩這個課程很重要,懺摩就是向佛陀懺除往昔所造的罪業。

大家要是至誠拜「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那真是「 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如果不至誠,只是隨著大眾身子上上下下,那樣感果就微乎其微了。我們往昔造業深重,這時不好好發至誠心懇切懺悔,到時怎麼受上品清淨戒?

回想我在大陸寶華山受戒,一個戒期拜佛十萬拜喔!現在你們拜了多少?不好好懺摩、不至誠懺悔,到時你瞧著吧!謹防業障現前而無法受戒。這不是在說著嚇唬你們,是要你們發出至誠心求懺悔。在戒壇上一切課程都是功不唐捐,不要這樣就嫌辛苦了。

我們無始以來造業無邊,你看懺文上說:「從於無始,以至今生;毀壞三寶,作一闡提」,眾生就是這樣子愚癡!那都是講到我們眾生的病根。

地藏經上說:「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要知道,解鈴還須繫鈴人,業力是你自己造的,還是要你自己來消,要懇切求懺悔。佛家講:「不怕你造罪業,但怕你不懺悔。」世間也有句話:「天大的罪業,敵不了一個『悔』字。」至誠懺悔,一切業障皆能消除 ,懺悔即安樂,所以發至誠心懺摩很重要。

從前在大陸受戒,懺悔偈都是唱三遍,得戒和尚、羯磨和尚、教授和尚各唱一遍,大眾跟著唱,唱到第三遍,大眾真是慚愧地嚎啕痛哭,哭得震動天地!懺悔以前怎麼那樣糊塗、無知而造了惡業,現在決定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要求將來得解脫。

法無定法,完全在於自己如何用心。一念反背真如,就像烏雲遮日,伸手不見五指;一念神機靈動,業障煙消雲散,萬里晴空,所以無明、智慧都在一念間。業力固然不可思議,但業由心造,也由心轉;心能造業,也能轉業,因此佛法強調要人發心精進修行,不能懈怠。

諸位現在受戒,更要發慚愧心懺悔,使身心清淨,才能得到妙戒。得到妙戒就不會犯戒,因有妙戒功德之體;得不到妙戒,名義上是受了戒,但在生活中可要當心,保住自己不犯戒。怎樣保住?一定要依道場、善知識、善友。「行要好伴,住要好鄰」,在好的環境下,即使想犯戒也不可能犯,這就是為什麼出家好修行的原因。

在世俗能少造一點業就好了,哪裡還談得到修道?「那在社會上就沒有修道人了嗎?」當然還是有,各人善根因緣不同,有善根、有福德之人,即使在社會上也不會造惡業的。但我們是不是那種根性?有道無道自己知道。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懺悔守戒易

我們在受戒前都要先懺悔,懺悔是懺悔過去所造的罪障,受戒是制止未來有所不規矩的事。受戒前為什麼要先懺悔?懺悔使身心清淨,才好納受如來清淨之戒體。身心清淨等於一塊乾淨的白布,才好畫佛像上去;白布染髒了,要洗乾淨才能畫佛像。懺悔清淨,過去無始以來之業消盡,何止現在不再造業,未來也不會再造惡業,只會造佛業、造菩薩業。

有的人想:「我這一生又沒造什麼惡,要懺悔什麼?」不是這樣講,佛法不是只講今生,也包括多生多世以前,在這濁惡世界,我們難免會造罪業,有了罪業障不懺悔 ,你受戒就難能依教奉行。

普賢菩薩懺悔偈上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懺悔我們往昔無知所造的惡業,不是有知、故意造的。現在我們遇到善知識,知道以往所造的都是錯誤,錯誤造了怎麼辦?懺悔嘛!懺悔即清淨。但是要小心喔!過去做錯了,現在要痛改前非、改往修來,未來決定要做好。

過去諸惡是怎樣造的?「皆由無始貪瞋癡」,有了貪瞋癡的種子就會造殺盜淫。從哪裡造惡呢?「從身語意之所生」,身造殺、盜、淫,口造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起貪、瞋、癡。我們未學佛前不知道什麼叫造業,學了佛,一覺悟觀察起來,就如經中所說:「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好在沒有體相,如果有個形相,盡虛空界都不能容受。

往昔無知造了業,「今對佛前求懺悔」。在懺悔時,要以虔誠恭敬的態度如面佛天,不能馬馬虎虎;馬馬虎虎的懺,不能將業障懺除清淨。印光祖師說:有十分的虔誠恭敬,才能消十分的業障、增十分的福慧。更要向自己的冤親債主懺悔,超度他們得解脫,否則他們會來找你搗蛋 ,不但讓你受戒有障礙;即使受了戒,持戒也持不好。

有新戒問:「受戒後,如果不慎犯了戒怎麼辦?」那就隨時犯隨時懺悔。怎樣懺悔呢?懺悔有好多種,比方你今天犯了戒,就在你們同戒的師友前懺悔:「我今天做錯了某某事!」這叫發露懺悔,把你所犯的罪講出來。

以世俗人來說,犯了錯要把它隱藏起來,不能讓人知道,知道了好可恥!佛法不是這樣,你有罪不發露懺悔才是可恥!所以人的凡情用事與佛法的智慧完全是兩種。你有了罪過發露出來,因為這不是一件好光明的事,一次、兩次發露後,你自自然然會謹慎,不敢再犯了。過去種種猶如昨日死,未來種種譬如今日生。

要以什麼心情來懺悔呢?要生大慚愧:「唉!這不應該做的,怎麼還做了?」你以慚愧心來懺悔,罪業就消滅;你沒有慚愧心、不說出來,罪業就不會消。沒有存慚愧心,好像世俗下流的人,他做了壞事還以為自己了不起。

我們修行,慚愧是少不了的,時時有慚愧之心,自然不會犯戒,印光祖師自稱「常慚愧僧」,我們要學印祖常懷慚愧。遺教經上,佛陀也告訴我們:「人無慚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這不是在罵人,是在說事實。禽獸做壞事還有個限度,人做起壞事來不得了!一個人一忘記了慚愧,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那什麼罪業都能造;一生起了慚愧心,他就不敢造了。

人無條件的決定要學好,千萬學不得壞;我們佛弟子要守清淨戒,沒有討價還價的。戒律上你有一分奉行,就有一分受用;你一分沒做得到,就有一分苦處等著你受。時時處處都要這樣想:「我們是佛弟子喔!要好好持戒,替佛法爭光。」大家要有堅決的心,要有勇氣來承受,否則怎麼成佛作祖,又怎麼住持佛法、度眾生?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21 | 顯示全部樓層

戒律佛所制

佛法難聞,解脫經更是難聞喔!要受了比丘戒才能聽聞、研究,不是一般佛教徒就能聞到。現在你們聞到了,要學、要修,好好做一位名副其實的比丘。

佛法的三藏是經、律、論,「經」不但是佛可以說,菩薩、天人、佛弟子也可以說,不過要經過佛陀印可,才能成為經。佛滅度後,小乘法能符合「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法印,大乘法能符合一實相印,即是佛說,否則即為魔說。「律」只有佛說,其他的菩薩、佛弟子沒辦法說。這好像古來的法律只有天子可以制定,不是其他的大臣可以訂立的。

    「戒」是佛陀教誡佛弟子,如何滅除身口意之惡,保任我們能得解脫、出生死海之法,所以一般人可以看;「律」則是僧團共住的種種規範,就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看的。不但世俗凡夫不可以看,就算你身為沙彌,比丘戒還是不能看喔!出家受了沙彌戒,跟著師父一步一步的學,師父看你能受比丘戒了,你再好好研究。

「佛法的比丘戒為什麼不能給未受戒的人看呢?是不是像外道還有什麼祕門、隱藏?」不是這樣!佛門慈悲,總是教你得好處,要使你增進,不是讓你退步的。因為戒律太微細、太難守了,如果你不是有甚深的大善根福德,就會把你嚇到:「比丘戒這樣嚴,我怎麼做得到?做不到不是要墮地獄嗎?」本當是熱呼呼的心,一心想要出家,一看戒律,不敢了,止步不前,這就斷了他的善路。為了保護人不要生下劣退墮心,所以叫你未受戒前不能看。

而且惡業障、下根的人看到這戒,他知道了戒律,好像知道人家的家規,自己既不敢出家,在外面看看出家人,就會想:「這個出家人這樣不合戒律、那樣又不合戒律。」他不看人家好的,只看人家壞的,這樣令他對出家人沒有恭敬心。世間就有這種人嘛!人家好的他不取,盡在雞蛋裡挑骨頭,這也是佛陀慈悲,不給人看的道理。

要是上根的人一看,就會讚歎:「噢!出家人受了戒,生活是這樣嚴謹、這樣如法!這才是了生死、得解脫之真因,真因才感真果嘛!」或者看了生慚愧:「我自己還做不到!別人雖然做不好,至少他還有勇氣、勇敢能學著做,慢慢學嘛!總比不學的好。」如果有這種觀念,那當然可以看。

我們看戒律,戒海之水,牛飲也飽,蚊子飲也是飽。看戒律得到好處,這就是「牛飲水成乳」;最怕看了不能生正知見,還生邪見,那就是「蛇飲水成毒」。同樣是吃水,發生的效果就不同。

當然,種種法度種種不同的眾生,某些法對某種眾生就不能用。這就好像我們平時講的良藥治病,能治病的就是良藥;這個藥與病不相投,就不是良藥。

佛法門中流行一句話:「真正的大居士不見僧過」,你常時在佛門中出入,如果看到僧伽有過,你就失去信心,那怎麼會到三寶門中來至心擁護?你不擁護三寶,福報從哪裡來?所以玄奘大師說:「泥龍雖不能致雨,禱雨還是要祭泥龍;凡僧雖不能降福,求福還是要供凡僧。」

古人之所以有道德,就是對人對事都朝好的方面看,這就是大人、德行之人。不要以凡眼看聖僧,以凡眼看聖僧,聖僧也變成凡僧。你以智慧、德行來看,凡僧一樣把他當聖僧來恭敬,這是古來大居士的模範。

往往初信佛的人把師父當成活佛,過個時候,自自然然信心退了,甚至完全沒信心了,這個病就是犯在「見僧過」,自己因此不來親近三寶,那是多麼大的損失!其實出家人還在學習的階段,凡夫的習氣總是免不了,你不要把出家人當做活佛,他還沒成佛呀!

業障的人他不看你好的,專看你哪個地方失節,還到處跟人說;善根福德的人看到你不好的,他就當做沒看到,你好的他就讚歎。讚歎功德無量,人家不好即使是事實,也要隱惡揚善,你說了那也是口過。所以你們近事男、近事女以後回去引導人,尤其引導其他信徒,都要以身作則做到「不見僧過」。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21 | 顯示全部樓層

奉行三聚戒

「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不是跪在佛殿受戒就是受了佛戒,而是心要受佛的戒;不要有歪心思,要有正觀念才能入佛位。

今天巡寮時,你們向老和尚禮敬三拜。第一拜我祝福你們:「要想不受惡果,要以攝律儀戒為第一。」攝律儀戒就是「諸惡莫作」,不作惡使身、口的行為上規矩,怎麼會有惡果?這決定要做到!把這個最根本的做好,雖然不是直接度眾生,也是間接在度眾生。因為凡是犯戒都有對象,將攝律儀戒守好,首先做到不害人,你道心就沒有障礙。 

斷惡是一件重要的事,還要積極修善喔!所以第二拜我祝福你們:「要想具足福慧,要以攝善法戒為第一。」攝善法戒就是「眾善奉行」。

這些做好了還不夠,怎樣才能成佛道?佛道向眾生身上求,所以第三拜我祝福你們:「要想成就佛道,要以饒益有情戒為第一。」饒益有情戒是無眾生而不度。這是佛法的三聚淨戒。

受五戒能保住人身不墮三塗;受八關齋戒就能出三界、得解脫;受比丘戒不但能解脫,還能證羅漢果;再進一步發菩提心修菩薩道。菩薩道不但是積極利他,也重在自修,這是為了利他而自修。你們現在已經接受佛陀的大戒——菩薩戒,以後怎樣要好好守持、奉行!

你們過去幾十年在社會上忙些什麼?自己好好回頭正思惟,是不是忙得太可惜、太冤枉了?諸位總算有善根福德因緣,現在知道過去之非,以後一定要精進喔!不能再之乎也者了,不能說待明日再修,所謂「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事事待明日,萬事皆蹉跎。」行菩薩道要積極 ,不能有一念間斷;好像電一間斷,黑暗馬上就來了。

諸位好心來受佛戒,好多佛法的事情等著你們要做喔!要好好精進、依教奉行三聚戒。「為什麼還要依教奉行?佛陀無量的福慧、功德給我們就好了嘛!為什麼佛陀這樣不慈悲呢?」唉!這是緣起法嘛!「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佛陀當然希望把他一切的福慧都給我們,讓我們不用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也能馬上成佛,但那樣不合乎緣起法。  

緣起法、因果法就是真理,大家要奉行真理!佛陀知法說法,行與不行在於你們。世情你不放下、不求解脫,三塗不能了,佛陀看了會流淚啊!就像一個孩子不聽父母的話、不求長進,父母多麼掛心!夜裡睡覺都睡不好。

告訴諸位!佛陀本來沒有苦,但眾生不解脫,佛陀也苦啊!為什麼媽媽飯煮好了,小孩子還不吃?他要玩、要睡覺哪!為什麼佛陀講話你不聽?你有你的一套嘛!佛陀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到何時才能信汝意?最低限度要證羅漢果,現在千萬不要信自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22 | 顯示全部樓層

止持保解脫

大家發心來受戒,戒的兩種含義就是止、持,「止」是諸惡莫作,「持」是眾善奉行,不斷惡是犯戒,不修善也是犯戒。斷惡修善,這是佛法的綱宗,能抓住這一點,你就有正見;有正見再有正行,這樣修行才能了生死、成佛道。

戒又叫「保解脫」,如來制戒完全是為了保護你、愛護你,否則隨著你自己的凡情,那就隨你造業去了。來受戒就是為了活法身慧命、得解脫的,所以如何要守戒!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誰不會說這兩句話?人人會說,還說得比老和尚好!我們不談「眾善奉行」,就說「諸惡莫作」,誰做得到?你能諸惡莫作,三塗地獄你無分,這就有了斷德,就能證寂靜解脫的大涅槃。「涅槃」就是解脫,不造惡就沒有束縛,不就解脫了!

諸惡莫作是解脫之本,為何還要眾善奉行?不眾善奉行,福慧不能圓滿,福慧圓滿才是一切種智如來。「種」就是福,「智」就是慧,一切種智要在眾生身上求;你能眾善奉行,在眾生身上福慧修圓滿了,果上才感一切種智 。你想成佛嗎?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一個條件——眾善奉行!那恭喜你早成一切種智!  

再說眾善奉行,你大善做不到,小善總要做,「勿以善小而不為」;諸惡莫作,大惡你不敢做,小惡也要斷得清淨,「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細行之處,細行都做不好,還想做大的嗎?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在世間打混,那是凡夫俗子;如果跑到佛門還打混,那就會敗壞佛法,影響很大的。當然,過去的習氣難改,難改也要改,你不改不但自己痛苦,又影響到他人,十方諸佛也憐憫你啊!就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多麼苦惱!一個人若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那不管到何處,人人自然尊敬你。

戒是我們的生命——法身慧命,生命要呼吸,戒就是呼吸。一念犯戒,好像你呼吸上有了阻礙,呼吸不通,那法身慧命就嗚呼哀哉——見閻羅王了。菩薩們!大家都有好心、有個寂靜的心,同佛陀無二無別的心,我們不要對不起自己!想對得起自己,就要把戒好好守住。記住!你不守戒就對不起每一位眾生,何況還犯戒?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22 | 顯示全部樓層

常畏護戒神

世間人守法才是一個好人,佛弟子守佛陀的戒才是個好佛弟子。現在我們是凡夫,只要你身口清淨,就算得上守戒清淨,那走到哪裡,護戒神都會保佑你。你破戒時,不但好鬼神不保佑你,壞鬼神就跟在你後頭了。

太上感應篇中提到,道家說人有三魂七魄,你一天所做的任何事情,乃至說一句話、心裡動一下念頭,你的三魂七魄都有個功過表在,把你們的善善惡惡、起心動念都記得好好的。你來到山上,住在這個十方叢林的常住上,護法神也幫你在做記錄。你出坡做事誠心、做得好,都有個帳簿在;你做得不好、奸巧偷懶,那也有個帳簿在。

這個帳簿是否真正有什麼三魂七魄在記呢?那是世俗的說法,在佛法裡沒有信那些的;但因果法自然法爾是如此,護法神、護戒神自然了知,確實是有這些。到臨終時,你要是去見閻王,閻王看到你會說:「哎呀!你是個佛弟子,怎麼不去見阿彌陀佛,還來見我?真是冤枉!」阿彌陀佛那裡你根本就沒資格去嘛!

世間說:「暗室明燈」,雖然處在暗室,也如處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樣。什麼叫做君子?就是在暗室之中,行為還是光明堂堂的。我們佛家說:「心即佛、佛即心,心即神、神即心。」你做了什麼事情,不要問人家知不知道,要問你自己知不知道;你自己知道,佛就知道了。其實護法神、護戒神這一切還是在你自心,自心即他心、他心即自心。你心中想著要怎麼樣躲懶懈怠、怎麼樣偷奸取巧,這一切你自己心裡明明白白,你那本帳也記得清清楚楚。

所以你不要那麼鬼聰明,以為我懈怠、懶惰、放逸,人家都看不到,自己高興要怎樣就怎樣,隨心而造惡。要知道,三塗地獄都是為你高興而準備的,天堂則是為那些守法則、吃虧、退讓的人準備的。

太上感應篇又講到:「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不只道家的人知道,世俗人也都知道。我們佛法是說佛的光明遍一切處,遍一切處都有佛菩薩。「佛眼如千日,照億千萬土」,佛眼遍一切處,我們都生活在佛眼之中,不但你一切的行動佛都看得見,連你心念一動佛也知道,這樣你還敢膽大隨便胡思亂想嗎?

佛心只有一個,無量凡夫的邋遢心還是不離佛心,因為心本來是佛,只要去除顛倒妄想就能修成佛;就像鏡上灰塵去除,光明就來了。所以戒絕對要持,持戒最起碼在完成我們的人格;持戒清淨,你心中的大圓鏡才了無一塵,佛道才能圓圓滿滿。

實在說,佛家哪要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呢?我們心中遍滿佛在裡頭啊!不過太上感應篇也是我們印光祖師所提倡要讀的,這是凡夫做人的初步,也是立腳的根基、人道的基礎,讀了會有「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些觀念,能時時警策、不放逸,人才有靈魂。

希望諸位把凡心、人我的心息下來,只是一個道心,這樣不但你的道業成就,我們佛法也興隆了。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持午好處多

大家來受戒,沙彌十戒中有一條「不非時食戒」,在家菩薩戒也有六齋日過午不食的規定。世間人說吃素就叫吃齋,其實照佛法的定義,過午不食才叫做「齋」。齋者齊也,要齊午,不要過了午——十二點再一秒就叫過午。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午時是十一點到一點,持午是取其正午,在正午十二點以前要受食完畢。

在大陸講「持午」——保持在午前受食,不能過了午用齋;在臺灣講「過午」,過了午怎麼還能用齋呢?光講個「過午」意義不清楚,要說「過午不食」意義才清楚。

一般來說,早上是天人之食時,中午是佛之食時,晚間是鬼神之食時。我們晚間不食,也是怕餓鬼聞到碗筷之聲而生飢火;這是一種慈悲,實在還是為了自己修行道業能增進。所以佛家的生活嚴格講起來,是要日中一食。

初持午時,到了晚上沒有飯吃,肚子就容易感覺餓。那個餓不是營養不夠,而是一種習性,改變改變就好了。餓是餓,於你身體有好處;人辛苦都要休息一下,晚上不吃,可以讓胃腸也得到休息。

而且晚上這頓不吃,會多出好多時間來看經、念佛、拜佛;肚子空一點,精神才飽滿,對修道、用功都好!為了吃這一頓飯,要勞煩人來為你準備,自打閒岔也打岔他人;況且吃多了身體沉重、容易昏沉,拜佛又不好拜。

「過午不食」是佛陀制的戒,佛陀大慈悲、大智慧,還有教化錯的事情嗎?佛陀所制的一切戒,都是為了令我們離苦得樂,千萬不要怕!何況持午有持午的功德,比你晚上多吃這一頓飯,長得白白胖胖的更加好!其實人沒什麼能做不能做的,完全是觀念的問題,你只要把道理明白了,即使餓得跌倒了,心裡還是甘之如飴:「我持戒持得多麼快樂!」過了午,怎樣色香美味的飲食擺在面前,你根本就不想吃!

你看現代人為了治病,常用斷食療法,斷食一、兩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沒吃東西喔!就只飲一點水,也沒有餓死;這不但於他的身體沒損害,還使他的病有所改良。那我們晚上少吃一頓飯,哪會因此而缺少營養呢?

佛陀立這個「過午不食」的法,才是真正的在斷食治病,治什麼病?治你的煩惱病、生死的病,這功德可大了!飲食屬於貪,過午不食就是要斷除你貪食的病;並不是叫你完全絕食,而是不應該食的時候就不要食。這是佛陀的教導,使我們身心安靜又能消除煩惱,令人得利益的,不是在折磨人,叫人不要吃。這是出家了生死的一個戒行,這點明白了就會勇敢的受,不會覺得這條戒好難守。

有人說:「臺灣出家人都有工作,不像東南亞的出家人什麼都不用做,所以不持午沒關係!」不是那回事!你習慣了就一樣。以前我們在大陸靈巖山寺,十之八九的人都持午。當然初上來過午不食,就好像戒煙戒酒一樣困難,可是戒掉煙酒多麼好!我們把晚上這頓戒掉多麼好!

記住!不非時食,非時就不要吃了,多餘的嘛!世俗人不但過午吃,晚上還有宵夜呢!那於身體並沒有好處喔 !因為吃飽了就睡覺,不合乎衛生的,胃也不能休息。
再說營養不夠當然是不可以,營養過多也是苦、容易生病。一般人只知道餓了好苦,他不知道飽了比餓了更加苦,吃太飽傷胃嘛!胃都脹壞了。這些吃飯的學問要知道,不要因為貪欲傷害了身體,要守紀律的生活。

而且人的福報都是有限的,多吃了就是在損福;福報透支了,到你壽命還沒盡就沒有衣食,就活活餓死、凍死!你不要多吃、浪費,把福報損光了;要留著一點福,這樣如果你壽命長,後半生的衣食不虞匱乏,多好呢!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不持金銀戒

八關齋戒與沙彌十戒可說是相同,沙彌十戒就是多一條「不捉持金銀戒」。依沙彌十戒來說,初出家的小和尚手不能持金銀,受二百五十戒的比丘也不可以。為什麼要守這條戒?出家人手不拿錢,這樣修行可免了好多的麻煩。錢財是修行的障礙,所謂「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財是一條地獄根,所以佛制出家弟子不捉持生像金錢寶物。但在家居士生活少不了錢,又要供養三寶、布施等等,處處都需要用錢,因而八關齋戒只有九條。

出家人托缽乞食,這在印度原始佛教就是如此,乃至現在泰國的出家人也是如此,天一亮,每一個出家人都要出去托缽,除非有病或年老的人。仍維持原始佛教的托缽生活,置金錢於無用之地。

在泰國,出家人日常生活都是近事男、近事女侍奉,信眾供養時都是跪著遞上來。他們在家信眾清早一起來,就把飯菜準備好等著供僧,供養後再出去工作。如果三幾天沒有出家人到家中托缽,心中就惶恐自己是否有欠恭敬 ,使出家人不歡喜而不來。

在行的方面,他們公車上都有特別的座位留給出家人坐,若公車上無出家人,那位子任何人都可以坐;但只要一有出家人上車,即使是大總統也要馬上讓位。還有醫藥、日用品等,出家人到百貨公司拿了以後,只要記個帳就會有信徒去結帳。寺廟也是國家修得好好的,不必自己去募化籌建;如果破舊了,國家就再造新的供養出家人。
在泰國的出家人,就如同佛在世時一樣,在那種優良制度的環境下,要錢又有何用?根本是多餘的!在那地方,信徒沒有供養師父紅包的,因為出家人拿錢是犯戒的。他們就是供養日用品,代付錢就好了。所以出家人持金銀戒、持過午不食都可以持得清清淨淨的。

反觀我們中國雖是大乘佛教,但這方面確乎比不上泰國那小乘國家。搭公車如果不買票就被送到派出所,說是坐霸王車;到店鋪也不能拿了東西就走,會被送到警察局,說不付錢就跑了!出家人造寺廟,不但自己要準備錢,還要向政府申請,還不一定批准呢!這樣出家人又如何守不捉持銀錢戒呢?這樣說來還是我們沒福報,真是慚愧!

雖然我們善緣沒有泰國出家人好,但在因緣不具足中,你能夠受持,功德就更大!這是以自修來說。要是以利他來說,不執持金錢就妨礙行菩薩道。中國比丘雖受小乘戒,也受大乘菩薩戒,菩薩戒中規定:有一念二乘心都是犯戒的,所以要行菩薩道。明知道不能手持金銀,事實上還是要手持金銀,沒有錢寸步難行;以我老和尚來說,錢是愈多愈好,沒有錢如何建大道場來成就眾生修行?

不過出家人手拿錢,不是像在家人醉生夢死的,為了享受種種五欲而用錢。出家人有錢是為了粗茶淡飯以利修道;至於把道場建得好、殿堂莊嚴得好,是為了接引信眾來見佛聞法、用功修行,並不是拿這個錢來隨便蹧用。時時都要有個警覺:這錢是信徒供養的,要用得恰當,要做利益眾生的事。同是錢,但看你怎麼樣用,要假藉這個錢來修福,不要慳貪,甚至浪費了。

或許你說:「既然行菩薩道要用錢,這條戒乾脆捨掉好了!」也不能說不要,我們一定要知道有這條戒,在某個時候一定要守,而且還要守得清淨;到某個時候就要開緣。佛陀的戒律是活活潑潑的,總是教你離苦得樂,並不是教你受苦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3 22:25 , Processed in 0.036896 second(s), 14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