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784|回復: 0

德育古鑑: 仁厚篤行、仁恕寬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5-15 13: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仁厚篤行

  楊翥,字仲舉。篤行不欺,仁厚絕俗,善處人之所不堪。鄰人作室,簷溜落其家,家人不能平。翥曰:「晴日多,雨日少也。」鄰人產子,恐所乘驢鳴驚之,即鬻驢步行。墓碑為田家兒推仆,墓丁奔告。公曰:「兒傷乎?」曰:「無之。」曰:「幸矣!」語田家:「善護兒,勿懼也。」又或侵其址,有「溥天之下皆王土,再過來些也不妨」之句。嘗夜夢食人二李,既覺,深自咎曰:「吾必旦晝義利心不明,故至此。」不餐者三日。

譯文:
  楊翥,字仲舉,為人忠厚樸實,不會騙人,仁德寬厚的心,超過一般的人,又能夠安住在別人不能忍受的環境中。例如:隔壁的鄰居蓋房子,簷溜(指屋簷間落水處),超過楊家,所以遇到下雨天,屋簷的雨水便流注到楊翥家,他的家人為此憤憤不平,他勸解說:「我們這裡晴天多,雨天少啊!」又,鄰居家生小孩,他怕所騎的驢子嘶叫聲驚嚇到小孩,就把驢子賣掉,出入都用步行的。祖先的墓碑被農夫的小孩在遊戲時推倒,看守墳墓的墓丁,急忙向楊翥報告,楊翥卻問:「小孩是否受傷?」墓丁回答說:「沒有!」楊翥說:「幸好!幸好!」並告訴那個農夫:「好好照顧小孩,不要讓小孩嚇到了。」又有人侵占他的土地,他曾寫詩說:「普天之下都是國君的領土,再過來一些也沒有關係!」他曾經夢見偷吃人家兩顆李子,醒來時深感愧疚地說:「我一定是白天的時候,義利的心分辨不清楚,才會這樣。」於是三天都不吃飯。 
 
仁恕寬下
  劉寬,字文饒,性仁恕,雖倉猝,未嘗疾言遽色。有人失牛,就寬車認之。寬無所言,下駕步歸。有頃,認者得牛,送還謝罪。寬曰:「物有相類,事容錯誤。幸勞見歸,何為謝之?」一日,嘗朝會,嚴裝訖,婢奉肉羹,誤污朝衣。寬神色不變,徐言曰:「羹爛汝手乎?」官侍中,封逯鄉侯。

譯文:

  劉寬,字文饒,性情仁厚又能寬恕別人,雖然處在急促匆忙之間,也不曾語言躁急,一直都是從容不迫的。有一次,有人丟了一頭牛,誤以為劉寬駕車的牛是他的,便把牛牽回去。劉寬遇到這種情形沒有說什麼,就下車走回家。隔了一會兒,把牛牽走的人,找回了自己的牛,就將劉寬的牛送回,並且向他賠不是。劉寬說:「東西會有相類似的,事情也難免會有錯誤。你已經把牛歸還給我了,何必說抱歉呢?」有一天,他穿戴整齊,正準備上朝覲見皇帝,婢女端來肉羹,不小心弄髒了他的朝服,劉寬臉上不但沒有怒色,反而語氣溫和地問婢女:「肉羹有沒有燙傷你的手?」他後來官做到侍中,被封為逯鄉侯。

按語:

  俗語說:「有量就有福。」無非是在說明寬恕的好處。「寬」就是寬厚包容,包容對方的過失,體諒對方的心情。「恕」就是推己及人,從自己的苦樂去推想對方的苦樂。寬恕在人際互動中是一帖潤滑劑,可以彌補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裂縫,並且增進彼此融洽的情誼。

  楊翥的性格特徵是仁厚絕俗,所以他處理事情,沒有站在自我角度,完全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他看問題能從自己的立場轉換到對方的立場,這樣才能一起分享別人的苦樂。最明顯的例子是:祖墳的墓碑被小孩推倒,一般人會認為這是破壞風水的大事情,絕對不肯善罷干休,因此墓丁又氣又急跑去向他報告,楊翥聽了第一個念頭則是關心小孩有無受傷,完全不去想墓碑被破壞得如何,對他的家庭有何影響。當他知道小孩沒受傷後,又跟對方說好好照顧小孩,不要讓他恐懼。

  現在的人遇事就自我保護,希望得到一切好東西,遠離一切壞事情,完全站在自我中心為考量點,強調自我的權利,容不得別人有一絲絲的侵犯,卻很少考慮到別人內心的苦樂,對立衝突也就因此產生。像前陣子SARS的事件,就可以看出這種自我保護的人性。大部分的人因為害怕染煞,對來自疫區的人或曾遭隔離的人產生排斥的心態。凡事分你我,遇事先保護自己,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花許多力氣去爭取,得到了又須日以繼夜地防護,以免人家的侵犯,這樣的辛苦,不一定快樂。所以達賴喇嘛說:「要獲得快樂,須將自己內心的籬笆撤掉。」其實沒有人可以真正傷害我們,反而自己傷害自己才是真正的可怕。

  人努力賺很多錢,買很多土地,蓋大房子,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快樂。可是在賺錢時,若對金錢、物質的態度很執著,執著這是我的,凡事不肯吃虧,反而被這些金錢、物質綁死,種種衝突對立就產生,心情也不見得舒坦。若能看開一點,犧牲一些,多為別人著想,多體諒別人,由此換取心情上的愉快,不也是調適自己的一種方法?

  楊翥關心別人的苦樂,能設身處地代人著想,可以安處於別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因此不容許自己有一絲侵犯他人的行為,即使是晚上作夢,夢到偷吃別人兩個李子,就責備自己「義利心不明」。「義」就是行為符合生命的準則,人我互動中能用仁德的心情互相觀待,關顧別人,代人著想,表現在行為上就有明確的準則,不會去侵犯別人。所以當楊翥察覺自己義利心不明,就三天不吃東西,不只是懲罰自己,而是心裡覺得有愧於眾生,沒有資格吃這一頓飯。民初弘一大師也是如此,他的弟子犯了錯,他不去責罰他們,反而是自己不吃飯,他的弟子就很恐慌,很努力尋找自己的問題在哪裡,直到改過來,弘一大師才肯吃飯。弘一大師不是絕食抗議,而是認為自己沒有把弟子教好,不夠資格受用信施,所以就不吃飯,楊翥不吃飯也是同樣的道理。

  劉寬的心性仁恕,「恕」就是推己及人的心情。什麼是推己及人?只要把自己遇事時的感覺、作法認識得更清楚,再去推想別人遇事時的感覺反應,答案就很明顯。例如:看到別人把飲料空罐擺在自己的機車上,就會很生氣,也想把它放到別人的機車上,但是想到他人也會產生與自己一樣的苦惱時,就不會這樣做了。回過頭來還要原諒前一個亂丟東西的人,因為我也想要解決我的苦樂問題,對別人的過失比較容易原諒。寬恕就是一種推己及人的想法,這就是恕道。所以鄰人認錯牛,推想他不是故意的,我們也有倉卒之間把事物認錯的經驗,所以劉寬體諒鄰人,還怕他過意不去,委婉地安慰他。

  有一種「寬以待人」是嘴裡講原諒,其實內心並不原諒,懷著很高的慢心,顯示對方很差,言語上還要損對方兩句,來表現自己的清高,讓他覺得很羞愧,這樣子並沒有真心原諒對方。劉寬以「物有相類,事容錯誤」來安慰對方何須謝罪,這是他經常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才能自然講出這種話。婢女端肉羹潑灑弄污他的朝服,普通人遇到這樣的事一定非常生氣,劉寬卻先關心婢女的手有沒有燙傷,這在一般人來說是很難的。以我們的功力,通常會很生氣罵完後,才反省覺得不應該對她這樣;好一點的情況是剛罵完後就後悔了;更難得的是話一出口,覺得不應該這樣,就止住不說了,這都是從自我修忍辱的功夫來談。劉寬則是從觀待對方的立場來下手,他不假思索立即反應,真心關懷對方,這點就更不容易,所以他的名字也很巧妙叫「寬」。

  「寬」若沒有真心去想別人的困難之處,沒有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想問題,以「我對你錯」但是「我原諒你」的方式,將使對方慚愧至無可容身,這種令人怖畏的寬,反而不是很寬厚了。相反的,若能代人著想,包容對方的過失,全然沒有察覺到有何不對之處,這才是最好的。像宋神宗元豐六年冬天的祭祀,群臣送駕,神宗皇帝尚未進入轎子,就發覺保暖的毯子沒有拿來,他佯裝不知道,故意與大臣談論其他事情,直到毯子送來,皇帝才進轎子,這時負責的官吏就不會有罪;如果是一個不好的皇帝,遇到這個情況,就開始罵人,若是昏君可能就會把官員撤職查辦,但是宋神宗看到了,裝作還有事情要談,寬厚到讓對方沒有感覺你在寬厚,這種原諒人於無形的功夫,實在令人值得效法。

  內在的執取越強烈,越是以自我為中心,碰到事情只考慮自己,無法包容他人,並不會比較快樂;如果以關愛別人的心取代關愛自己的心,多代人著想,對人寬厚包容,內心寬闊有如無雲的秋空,「心寬天地寬」對人對事無所罣礙,是多麼怡然自在啊!

福智之聲: 45
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mmm_tr.htm#XxNoChg


freeimage-1497471.jp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6 10:44 , Processed in 0.023001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