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235|回復: 0

索達吉堪布: 西安交通大學問答『 2011年11月12日晚上 』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5-31 11: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reeimage-1288626.jpg 索達吉堪布: 西安交通大學問答『 2011年11月12日晚上 』

(一) 問:我是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的老師。現在很多同學對道德修養非常重視,您有大量翻譯和講解的著作,在這其中,您最推薦哪一部讓他們先學習,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

答:我翻譯過一些藏傳佛教的論著,也講過一些法,後來個別人也作了整理,在這所有的法本中,我最推薦的就是《入菩薩行論》。這部論典適合所有人學習,有信仰的人學了以後,會在佛學方面得到真正的受益;即便沒有信仰,通過學習也能減輕自己的嗔心、壓力、焦慮、痛苦等。

所以,在印度,寂天論師造的《入菩薩行論》非常出名,用現在的話來講,它是最熱門的一部暢銷書。而在我們藏地,不管是哪一個教派,也都要學習這部論典。如今,漢地有許多高校的師生學了以後,確實對人生起到了不可思議的指導作用。

因此,大家若能將《入菩薩行論》從頭到尾學習一遍[1],人生的方方面面肯定會得到莫大利益。

問:有一道哲學考題問考生,說你是在夢中,但用什麼方法來駁斥,說你不是在夢中?前些天我們在網上討論時,很難得到答案。

答:得不到答案就對了,因為我們確實是在夢中,正如《金剛經》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但對初學者而言,剛開始不一定承認這個觀點,所以,藏地大德麥彭仁波切造了一個《醒與夢的辯論》[2],其中就通過擬人的修飾方法,把醒、夢各安立為一個人,然後他們兩個互相辯論……表面上看來,醒者似乎應該會贏,但實際上並沒有。我們現在就是在做夢,人生確實是一場夢,這一點,你們若詳細學過《醒與夢的辯論》,就會有特別深的體會。

以前我剛到佛學院不久時,上師如意寶就傳過《醒與夢的辯論》。當時在一段時間裏,我真的感覺人生是在做夢,跟夢沒有任何差別。因為聽了這部論以後,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可以推翻其中的觀點。比如,我覺得現在不是在做夢,因為有些東西,手可以摸得著,眼睛可以看得到,但在夢中,也完全有這種情形;我覺得現在顯現的一切時間很長,而夢中的一切時間很短,但實際上在做夢時,有些經歷也非常漫長,像“南柯一夢”、“黃粱美夢”就是如此。所以,從各方面來看,若認為現在不是夢,根本找不到可靠的依據。

當然,如果想真正認清這一點,大家需要再三地看書。尤其是《華嚴經》、《三摩地王經》中,在這方面都有很多的描述。

(二) 問:我是陝西科技大學大三的學生。我9歲就皈依了,從小到大,媽媽給我講了很多佛法道理,讓我明白做人要有感恩之心、滿足之心。但現在身為一個大學生,我經常和老師做些課題研究,在此過程中,要有一顆不滿足的心,才可以繼續堅持下去,往更深的科學領域發展。請問,一個要滿足,一個要不滿足,這二者的矛盾該如何平衡呢?

答:佛教所提倡的有滿足之心,是指減少一些沒有意義的欲望,比如對錢財、對享受,這方面要少欲知足。但在求學方面,是不需要滿足的。藏地特別偉大的薩迦班智達,在格言中也說過[3]:即便彙集百川之水,大海也不厭其多,同樣,即便學習再多的知識,智者也不會有滿足的時候。

所以,你們現在學習知識、研究科學,包括學習佛法,這些方面都不應該滿足,不要認為大學畢業就像成佛了一樣,從此什麼都不用學了,再也不用看書了。其實,世間上一些有意義的知識,越學越對自他有利,所以求學方面不要有滿足,這是我們佛教的觀點,也是探索科學不可缺少的一種態度。

問:我從小就覺得,佛法對整個人類社會確實能有很大幫助。我雖然現在只是個學生,可是希望能盡自己的一點力量,影響周圍的同學。因為我發現很多同學在上課時非常浮躁,不願意聽課,不願意好好學習,他們只想掙錢、掙錢、再掙錢。所以我感覺,現在很多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有偏差,就希望盡微薄之力影響他們,我該如何去做呢?

答:你從小就皈依了,對佛教也有一種信心,我個人來講非常隨喜。

你如今學習也好,以後工作也好,不管能做到多少,首先自己要不害任何一個生命,包括螞蟻以上的蟲類,不要故意去殺害它們,這是最珍貴的一顆心。然後在此心態的基礎上,再力所能及地去影響周圍的人、去幫助社會。當然,每個人前世和今生的因緣不同,利益眾生的能力也有所差別。但只要你有一顆想饒益別人的心,將來它一定會發光的!

(三) 問:我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學生,也是龍欽甯提的弟子。空性見來自於菩提心,菩提心來自於大悲心。請問,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修大悲心呢?

答:你是甯提派的弟子,這是很難得的。龍欽甯提是寧瑪派中非常深的一個法門,依靠蓮花生大士、無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的加持,如今國內外修持它的人特別多,而且迅速就能生起許多感應,比如對傳承上師的恭敬心、對眾生的悲心等等。

你剛才也講了,空性見來自於菩提心,菩提心來自於大悲心。那麼,怎樣修持大悲心呢?首先要把一切眾生觀為老母有情,願他們都離苦得樂,然後,最好能同時修一下四無量心。這些的具體修法,在《大圓滿前行》和《前行備忘錄》中講得特別清楚。一旦你依此生起了大悲心,更高的功德就會指日可待。

(四) 問:我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學生。我對佛教瞭解不是太多,但對佛教的一些簡單道理,比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還是很相信的。我想要過樸素的生活,每天也能行善,但在這個城市中,經常有地溝油、毒奶粉、豆腐渣工程……造惡業的環境實在太多了,我是不是只能逃離這個城市?

答:你說的還是很真實的。現在佛教徒與知識份子之間,確實需要一些溝通。其中,對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些知識份子是比較相信,但他們相信的,也僅限於今生而已,好多人今生做了善事,就希望很快成熟善果,至於來世,一般人從來不考慮,這實在是一種悲哀。要知道,輪回是非常漫長的一個過程,有些善事你今生做了,果報也許會在今生成熟,但也許會在很多世之後才成熟。然而,不管它什麼時候成熟,因果報應都是絲毫不爽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斷惡行善。

如今這個社會,地溝油、毒奶粉、豆腐渣工程等比比皆是,在這種環境中,我們也不能一味地逃避,而應負起相應的責任,從自己做起,千萬不要為了賺錢而傷天害理,故意去損害別的生命。當然,你在工作的過程中,有些事情的陰暗面不容易發現,可能會無意中做了一些錯事,但由於你並非故意如此,佛經中也說,這樣不會有太大罪過,就像無意間不小心踩死了小蟲一樣。

當前的人們,確實非常需要佛教的引導。假如人人都有慈悲觀、因果觀,知道再窮也不能損人利己,那麼全民素質自然而然會提高,大家也願意無條件地幫助眾生。然而現在恰恰相反,很多人不是無條件地“幫”眾生,而是無條件地“害”眾生。前不久,我就看了一個藏族人的文章,他在文中說:“往昔佛陀無條件地把血肉佈施給眾生,而現在的人為了一頓飯,就要殺害很多眾生,吃很多眾生的肉,實在太可恥了!”跟佛陀的精神比起來,當今人類真的極其可怕。

(五) 問:我原來也是西安交大的一名學生。現在網路特別發達,資訊也更加公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良的社會現象。作為一個知識份子,我們應通過網路去揭示這些不公正的現象,以喚醒更多人的正義感,還是把心放在修證上,讓自己能以一顆更清淨的心,面對周遭的生活?

答:現在是網路資訊時代,跟古時候完全不同,跟上個世紀也完全不同。現在任何一件事情傳到網上,無數人馬上就知道了,所以,網路的力量確實非常強大。我們應在不影響修行的同時,依靠網路這一手段,將真正有價值的知識,與更多的人分享,哪怕你能幫助一個人,這也非常有意義。

如今很多人特別迷茫、痛苦,人生沒有方向和目標,整天都在網上尋找心靈的寄託,結果不但找不到,反而遇到了一些邪師,把自己迅速地引入歧途。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依靠網路來救護他人的慧命或者生命,是至關重要的!

當然,沒有利他心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但你若是有利他心,在修行基本不受影響的同時,應該想方設法地幫助一些眾生。甚至就算修行受到了一點影響,也應把眾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現在的網路世界,充斥著烏七八糟的負面資訊,人心一代一代被染汙得不知方向,外在環境也被工業染汙得面目全非,連呼吸都沒有新鮮的空氣。內外都如此不淨的話,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要說來世,今生都相當不健康,身體不健康,心理也不健康。所以,希望大家以後在網路上,儘量弘揚一些正面的傳統文化和有利的知識,否則,網路沒有被好的思想佔據的話,人類的未來確實堪憂。

(六) 問:我是西安交通大學MBA的學生。我有一個朋友,跟我年紀一般大,現在身患絕症,可能沒有多長時間了。他也是剛剛得到這個消息,心裏非常難受,沒辦法接受這個現實。我很希望能幫到他,但也無計可施。請問上師,怎麼樣用佛法去説明他呢?他該如何面對剩下的日子?

答:很多人在接近生命最後一刻時,確實會感到非常悲哀。從世間的角度講,你再有錢、再有地位,死亡來臨時,也不可能讓自己多活一天。所以,“蘋果”創始人約伯斯從17歲起,就把人生的每一天當最後一天過,這也是明白了佛教所講的“諸行無常”。

現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態:“別人死了,我不會死。”這無疑是在自欺欺人。要知道,我們的身體特別脆弱,誰也無法預料明天會不會出車禍,明年會不會得癌症。所以,每個人應該提前有個心理準備,平時不要浪費生命,而要好好把握當下,為眾生、為社會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若能如此,縱然突然面對死亡,你也不會驚慌失措,有很多的遺憾。

約伯斯年輕時就開始學佛了,他經常思維無常的道理,所以死時可以特別坦然。而你的朋友,不一定是學佛的;即使學了佛,也可能沒有真正修過,沒有把無常時時掛在心上。因此,讓我現在告訴他一個竅訣,使他馬上就有勇氣面對死亡,這可能不太現實。

不過,你也可以跟他講:死亡,並不是生命的永遠終結,而是下一期生命的開始。我們的這個身體,只不過是一個“旅館”,是暫時的一個住所,沒有什麼好執著的。面對死亡,恐懼沒有任何用處,現在最有用的是,應當抓緊時間多做善事,為來世多做一些準備。

一方面這樣開導他,同時,最好讓他多念觀音心咒、阿彌陀佛聖號。或許依靠三寶的加持,最終出現奇跡也不好說。我就認識一個大學生,她也得了癌症,後來她放下一切,臨死之前一心念佛,結果癌症奇跡般地消失了。所以,有時候心的力量非常神奇。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亡,只不過是遲早而已。假如死到臨頭才開始信佛,臨時抱佛腳,這不一定能扭轉乾坤。所以,希望大家也能以此為戒,對死亡提前要有所準備。古往今來,不少佛教徒在死時特別安詳,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他們平時經常串習、觀修。就像一個軍人,平時訓練有素的話,一旦真正上了戰場,才能做到臨危不亂,很多本事才用得上。

(七) 問:我是西安交通大學的老師,也是陝西省道德文化研究會的工作人員。今天非常榮幸能見到您!佛法的確是非常非常好,但作為一個普通人,面對浩如煙海的佛法,藏傳佛教、南傳佛教、漢傳佛教的《大藏經》那麼多,我們到底應該怎麼樣去學習,才能使佛法真正入於心中呢?

答:佛法確實浩如煙海、高深莫測,在短短的一生中,要想學盡無餘的話,恐怕有非常大的困難。但所幸的是,往昔有許多前輩大德把《大藏經》的內容,以簡短的語言歸攝為一些論典和教言,若能學習這些,則很容易通達佛法的精髓。

那麼,哪些論典比較便於我們學習呢?從個人的切身體會來說,我經常在很多場合中,建議大家先學《入菩薩行論》和《大圓滿前行》。像《大圓滿前行》的話,從最開始觀修“人身難得”,到最後怎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全部的修行次第揭示得淋漓盡致。表面上看來它只是一本書,但卻涵攝了顯宗、密宗一切教典的精要。我這幾年很詳細地講了一遍,講記整理成文字的話,大概也有八本書。若能將此好好學一遍,佛教的框架基本上就理順了,怎麼樣皈依?怎麼樣發菩提心?怎麼樣行持十善、取捨因果?……諸如此類的關鍵問題,自己也就明白了。

其實,系統地學習一些佛法,真的非常重要。否則,佛教就會完全淪為一種形象,包括現在寺院裏也是如此。當然,有些形象也是需要的,但如果佛教徒沒有內在的證悟,那就已經喪失了佛教的根本。

問:您剛才多次講到現在的道德淪喪,我作為陝西省道德文化研究會的一名工作人員,也很想竭盡所能提升自己的道德水準,以及為提升社會的道德水準做一點工作。請問,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呢?

答:對於你們研究會的宗旨,包括一些運作方式,我並不是很瞭解,所以無法提出非常契合的建議。但總體來講,做任何一件有意義的事,短時間都不一定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只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並輔以一些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星星之火逐漸是可以燎原的。

在這個過程中,不能遇到一些挫折,就輕言放棄。現在很多人在推廣道德文化時,遭到幾次白眼和質疑,自己就開始動搖了,實際上這是不合理的。要想真正拯救這個社會,除了有一種興趣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勇敢、勇猛的心。只有這樣,最終才有可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八) 問:尊敬的堪布,我也是一個道德弘揚者。今天見到您很榮幸,請問,佛法是屬於非宗教還是宗教呢?

答:佛教既是宗教,也是非宗教。這樣說會不會矛盾呢?並不矛盾,它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

說佛教是“宗教”,因為它屬於世界四大宗教之一,確實是公認的一種宗教;說佛教是“非宗教”,因為它的教義涵攝一切學問,揭示了萬法的真相,並非只是宗教這麼簡單。所以,現在很多佛教大德,經常在不同場合中說佛教其實不是宗教,而是一種導人向善的完美教育,也是源於這個原因。

(九) 問:我是西安交通大學一名年輕的老師,剛留校不到半年,我的專業是哲學。學了十多年哲學,我發現自己仍然很迷茫,覺得很不幸福。請問,如果我皈依佛教,能不能獲得自己的幸福?

答:你皈依後到底能不能幸福,我也不敢保證。因為剛才也講了,眾生今生中要感受前世的果報,假如你前世造了很多惡業,現在即使皈依了,在前世的報應沒有受完之前,也不一定很幸福。不過,我個人多年來長期研究佛教,結合自身的經驗來講,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今生皈依的話,對來世的幸福必定會是有利的。

當然,皈不皈依要看自己,信仰都是自由的。但確實很多人在皈依學佛以後,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了極大改變,以前可能是無惡不作,後來找到了人生方向,至少也能不害眾生了。

(十) 問:我是西安交通大學MBA的學生。我是做投資的,前不久剛接觸了一個企業家,他遇到了利益與道德之間的抉擇問題:

現在的市場充滿競爭,他的產品用的原材料,如果對人體健康等方面合格,成本就比別人高出三到四倍。原來他的基礎不錯,是從房地產商轉過來的,有一些資金積累,所以最初覺得要保證對人體的安全,一直堅持這樣的理念。

但在市場兩年之後,他發現自己的成本比別人高,而這種產品做出來之後,顧客在使用時,短期內又體現不出來產品的優勢,從而導致企業很難再維持下去,現在只好也用對人體有害的原材料了。這樣一來,他的成本就降低了,從今年6月份起,資金就有了明顯的好轉。

那麼我想請教一下,像他這樣的企業家,在面臨如此困境時,應該怎麼選擇才是對的?

答:的確,如今這樣的現象比較多。但若僅僅是為了自己盈利,就不考慮大眾的健康,這樣肯定特別過分,逐漸是會受到報應的。

你們不管是讀什麼專業,以後在工作崗位上一定要小心,這一輩子中,儘量不要去做危害其他生命的事。若能如此,就算你的待遇不太好、錢賺得不太多,至少也會心安理得,生活過得比較清淨。

當然,完全清淨的話,對凡夫人來講也不太可能。畢竟現在這個社會,很多人無惡不作,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時候的起心動念,難免會與惡業相連。但即便如此,也絕對不能故意去損害眾生!

現在的很多不良現象,我們沒有能力去一一揭露或制止。但你們在座的有些人,以後肯定會有能力,有這方面的實力。所以,大家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果你的人生方向沒有定準,今後就很容易危害社會。

(十一) 問:記得您曾講過,您小時候也是個經常會打架的孩子,而現在,您的語言中、儀態中,卻充滿了夢幻般的溫柔。那麼,這種變化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什麼呢?

答:我小時候確實特別愛打架,讀中學的那一年,記得一天打過五次架,自己也受了傷,老師還準備把我開除,後來幸好沒有。

讀小學的時候,我也經常打架。當時我們小學的學習氣氛不好,而且學校裏很少有真實的老師,大多數都是代課的。所以現在到了母校,我回憶不起來學了什麼知識,只記得在這裏打過架、在那裏也打過架,因為在學校裏不太方便,我經常約別人在外面打,“等一會兒吃完午飯,到那裏來”,然後就開始打架……所以,周圍的山上、河邊,到處都留下了我打架的身影。我的小學生活,就是這樣度過的。

但自從學習了佛法,尤其是《入行論》為主的大乘佛法,跟過去比起來,我的變化特別特別大,這也是佛法的殊勝加持。不僅僅是我,我們學院也有不少這樣的人。原來就有一個和尚,他跟另一個和尚發生衝突時,我親耳聽到他說:“因為學了大乘佛法,我現在不跟你一般見識。不然,要是按我以前的脾氣,我肯定會揍你的!”所以,有些人的惡劣性格,通過學習大乘佛法,完全可以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當然,學佛也要靠緣分,有些人特別契機,有些人則不一定。佛陀時代也是如此,沒有緣分的人,就像《現觀莊嚴論》中所說[4],如同天上雖然降下雨水,但毀壞的種子不可能發芽,同樣,諸佛雖然出現於世,但無緣之人也不能獲利。因此,學佛能不能改變自己,跟各人的緣分和善根也有密切關係。


主持人結語:

我們的時間差不多了。下面,有請學生代表向堪布獻花,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感謝堪布——

--------------------------------------------------------------------------------

[1] 堪布根據現代人的特點,深入淺出地講過《入菩薩行論》,其全套視頻、音頻、講記,現收錄于“智悲佛網”。

[2] 《醒與夢的辯論》,現收錄於《顯密寶庫05—竅訣寶藏海》。

[3] 薩迦班智達在《格言寶藏論》中雲:“大海不厭河水多,國庫不厭珠寶多,欲者不厭受用多,學者不厭格言多。”

[4] 《現觀莊嚴論》雲:“如天雖降雨,種壞不發芽;諸佛雖出世,無根不獲善。”

http://www.zhibeifw.com/ssks/yj_list.php?id=7112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17 23:14 , Processed in 0.025269 second(s), 22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