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895|回復: 2

延參法師:禪門蓮花--李清照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6-29 23: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2-6-29 23:16 編輯

20080427_f60fa4e7-cf8e-488a-ab28-f3213544c235.jpg


延參法師:禪門蓮花--李清照

     大家湊到一起不容易,無論是來自哪里,去往何方,既然大家坐在了一起,就把呼吸沉下來,把心放平。有些人每天活著,除了埋怨,沒有別的,天冷的時候說天冷,天熱的時候說天熱,窮的時候說窮,富的時候依然是滿腦子煩惱,總認為這個人世間有一千個對不起,有一萬個不如意,總認為人世間虧欠了自己,社會慢待了自己,活在人世間,高不成,低不就,幾十年的人生就是一場煩惱,一場苦惱。

     生活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生活就是一場經過,苦辣酸甜,恩怨情仇,是非得失,它需要包容,更需要寬恕、努力、隨緣。不要對生活提那麼多苛求和埋怨,生活就是真真正正活著,有心跳的地方就是故鄉,心停的地方就是他鄉,是西方。活著就是活生生活著,不是行屍,不是走肉,活著是真正努力地讓自己活過,體味人生的真諦和意義。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對生活提諸多的要求,而是應該要求自己對生活做過什麼,對社會、對人間做過什麼,自己生活的品質如何,高度如何,這才體現自己活過。

    許多的人,總是對社會、對人生抱很多偏見、很多誤解和埋怨。有的人認為自己很努力,但是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在人生道路上,總是怨恨重重,總是想把自己的付出和收穫劃正比。但是,我們要明白,無論你是多麼善良,或是多麼偉大,人生的那些經歷,總是要去經歷,你經受的災難和考驗,不幸和痛苦,一樣都不會少,這就是人生。

   不要以為自己付出很多,收穫卻沒有期望中的那麼多,這是社會辜負了自己,是人生辜負了自己,是別人辜負自己,其實,回過頭來想一想,這何嘗不是人生的一種精彩、一場收穫。走過人生,你收穫了什麼?你收穫了成長、快樂、美好,也照樣收穫痛苦、眼淚。

   不管自己的人生平等或不平等,公平不公平,今天下午走近一位傳奇、豐富、不平凡的一位女子——李清照。我們來品味一下李清照的人生,一個滿腹才華的女子,文學造詣可以說是在歷史上光彩奪目,卻歷經喪夫、家破、國亡,走過淒涼悲催的72個春秋的人生。她的人生經歷不是一兩把眼淚所能概括總結,千古一奇女子,最後的結局憂傷、無奈、悲慘,如果不是信佛,她的一生收穫的就不僅是痛苦和淒慘,正因為她是一個佛弟子,她從她悲慘的一生中活了一回灑脫,活了一回自強、自尊。

   塵世繁華,恩恩怨怨,到底命運給李清照準備了那些坎坷和曲折?從李清照身上,從一個無限傳奇的人的身上,來品味一下歲月,品味一下人生,品味自己那些可以忽略不計的煩惱,品味一下自己這一生幾乎沒有走過的人生。

   李清照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位奇女子,但是她又是那麼一個平平淡淡的女子,用自己的一生恩怨情仇譜寫了一段傳奇。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西元1084年出生于山東章丘,西元1155年逝世,終年72歲。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李清照可以說是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隨著歷史的雲煙,李清照所有的文學作品,詩,詞,和文,全部的作品加起來也就不過七八十篇,但就是憑著這區區的七八十篇作品,能夠和作品上千,甚至上萬的李白,杜甫,陸遊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個女性作家的獨特的創作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被後人譽為婉約詞派的“一代詞宗”。在男性居主導地位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裏,能夠有如此大的成就,能夠如此光彩照人,實在是一個奇跡。

     從李清照的詩詞作品中,我們可以品味出她是一個多愁善感,清麗娟秀、端莊大方的美麗女子。李清照的詞永遠籠罩著一層淡淡的哀愁,永遠都是籠罩著一層美麗的輕輕的面紗。很多會奇怪的問,這是為什麼?從李清照的背景、身世當中,我們可以知道李清照生活在一個戰亂的年代,在國破家亡的情形下,平常人尚且性命難保,國家尚且風雨飄搖,那她這樣一個孤身的女子,可想而知其生活是怎樣的沉浮不平。李清照的詩詞當中雖然透著一種淡淡的憂鬱,但是細細地品味,她的作品中又何嘗不是透著一種灑脫、一種勘破、一種清涼,她之所以成為一代詞宗,因為她代表了一種文學的高峰、人性的高峰、人格的高峰。

   從李清照的這些詞裏邊,我們能夠找到很多很多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那種情感的寄託。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燕子歸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生活裏難免有許多的煩煩惱惱,“一種相思”,大家不要局限於男女之間,不要局限於生活的小情調。那是一種生活的態度、生活的內涵、生活的思索,相思並不僅僅局限於男女感情,它可以是一種沉思,一種沉默,一種思索。低下眉頭時,可以是一種相思,也可以是一種沉思,所以不能僅限於某個層面。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在生活當中,我們何止是兩種閒愁,簡直可以說是百種、千種。“此情無計可消除”,生活當中的閒愁很多,無限愁緒。“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這是一種勸告,是李清照的一種哲學,讓大家警醒不要閑著沒事想這想那,不要那麼地多愁善感,思來想去只會讓自己很累,不如雙眼一閉,權當打坐,該忘記的就忘記。

   “花自飄零水自流”,人世間原本如此。有句古詩說得好:“千古寂寥君莫問,流水散去問故人”,這就是人世間。不要把自己想的多麼偉大,不過就是百十斤,人世間得得失失,恩怨情仇和我們真的沒多大關係,好好活著,就是修行,就是佛法。活著,就是佛法;活得好,就是修行好。一天到晚鬱悶,心胸狹隘,眼光短淺,活不了幾十歲,沒了!所以,活著就是修行。

    我們來品味李清照是怎麼活的。從李清照的國破,家亡,財散,再嫁,離婚,還沒有子嗣,這麼一個千古奇女子,她承擔了人世間多少的災難!李清照在在哀怨時,我們可以看她寫的《醉花陰》: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也會煩惱,會憂愁,但是她的煩惱是灑脫的,她的憂愁是明快的,她敢愛敢恨,拿得起,放得下。

    大家記住這六個字:“拿得起,放得下”。在人間,不要糾糾纏纏,膩膩歪歪,哭天抹淚,恨天恨地,一句話:不至於。人生就這麼一百年,怎麼過也是過,名人是過,百姓也是過;有錢人是過,沒錢人也是過。

    人的一生註定經歷很多挫折,在苦難和挫折中,李清照尚且都沒有被打倒,她的意志非常頑強,在磨難中堅強前行,風雨中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信念。

   李清照曾經再嫁過,結果她又創下了歷史上非常尷尬的事:離婚。一個五十歲的婦女,結婚三個月又離婚,在900年前是驚天動地,著名的女詞人閃婚閃離,在現在來說絕對算是娛樂頭條,由此也可以看成她是多麼堅強。還是要從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上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品味人生的得得失失。一個900年的女子尚且能勘破,能放下,我們現代人更應該拿得起放的下。

    李清照的人生,分前後兩部分,前半生,她曾經是很幸福的人,曾經有一個很美滿的家庭,有一段很美好的婚姻,有一個真命天子,她的後半生卻很悲慘,人生原本如此,苦與樂交織。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女孩子應該過著一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待字閨中,專攻女紅(gong)的生活,因此,在那樣一個女性備受壓制的社會裏,李清照的出現,絕對是一個精彩的個例。李清照才華橫溢的文學修養,與她少女時代與眾不同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那麼李清照的父母會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對李清照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她的父親李格非,飽讀詩書,精通儒家經典,北宋進士出身。因為他的詩文創作和學術成就得到了蘇軾的賞識,所以成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李格非很正直,而且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疾惡如仇,看見壞人壞事必然跟他做鬥爭。他剛直不阿、清正廉潔的性格,直接影響到李清照。

    李清照的母親姓王,王氏。她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時候的科舉狀元。 “妻王氏,拱辰孫女,亦善文”——《宋史》。說這位王氏“亦善文”,她也很善於寫文章。 “亦善文”說她很精通文章,母親對於李清照有很大的影響。

   李清照的個性是熱情、活潑、自由,為什麼?她讀了很多書,不是一般俗流,一般女孩子喜歡穿戴,化妝修飾,李清照卻是一個朴樸素素的學問女子。她的生活並不單調,曾經有人問我什麼樣的人最幸福?愛讀書的人。什麼樣的人最快樂?愛上網的人。什麼樣的人最有智慧?腦子不鑽牛角尖的人。什麼樣的人最漂亮?清水洗臉的人。

   在李清照的生活中,充滿了色彩、愉快、生機、樂趣,這在她的《如夢令》當中可以看出。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從這首詞裏,可以看出李清照非常聰明,也非常健康、活潑,並且博覽群書,用一句網路用語就是具有文藝范的文藝青年。“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李清照也喝酒,但是不是喝老白乾那樣的烈酒,是自家釀的米酒。不會是劍南春五糧液。看紅樓夢可以看到太太小姐也經常喝酒,但是喝的都是米酒。當然,喝多了也醉,但是不重。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貪玩,玩到藕花深處,迷路了,不是自己一個人,是大家一起。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由於著急回家,急急忙忙,驚起滿天鷗鷺,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場景,也是一個引人入勝的生活。

    她的生活非常美好,單純簡單、無憂無慮,但是同時勤奮愛學。有人告訴我孩子愛玩,尤其是玩網路遊戲,大家要記住,不能玩網路遊戲,這耽誤學習,李清照是又玩又學習。

    李清照還有一首詞《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昨夜風也大,雨也大,雖然睡了一晚,但是由於喝了酒,早起酒還沒醒。“試問捲簾人”,捲簾人就是她身邊的小丫鬟,來喊李清照起床,她就問丫鬟,是不是昨夜下雨把海棠打壞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歎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李清照少年時代是大家非常羡慕的,因為李格非是一個高官,當過外交部的總理,所以李清照年輕時候是一個非常幸福的時代,又非常有才華,於是李清照的詩詞不知不覺就流傳到社會上,到家家戶戶。

    李清照的少女時代,是一個非常聰明、非常活潑、非常健康,而且博覽群書的文藝女青年。她的詞還有她寫的詩在士大夫中間流傳很廣,很有知名度,那麼這就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就是太學生趙明誠。  

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是當朝吏部侍郎,從三品,相當於現在國家人事部的副部長。趙挺之是屬於王安石的變法派中的,跟守舊派人物之間的矛盾尖銳。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蘇門四學士之一,與蘇東坡同屬於守舊派,反對變法。  由於革新派和守舊派之間的矛盾特別尖銳,所以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的矛盾是特別尖銳的。

   李清照和趙明誠在結婚之前就碰過面。有一首詞可以間接地印證這一點,這就是李清照很有名的《點絳唇》,這樣的一首詞,就是與趙明誠會面的一個場景。

   《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剛剛打完秋千,在那兒搓手腕子呢,花還沒完全開,花上面還有露珠,還是在大清早,汗水已經把衣服都浸透了。

   突然,有一個人闖到這個後花園裏來了,沒防備,沒防著,嚇得怎麼樣呢,趕緊就往房間跑。由於客人來得突然,襪子還在腳上穿著,鞋也來不及穿了,就往後邊跑,跑得太急了,頭上的金釵也掉了,頭髮全部散開了。

   這來的到底是個誰呀? “和羞走”,羞羞答答地跑開了,有點兒不好意思,那你想想看什麼樣的人才能讓她羞羞答答的呢,才能不好意思的呢?很可能就是她想見的人。

   李清照很高明,很多詞寫得很簡單,但是耐人尋味,魅力就在這個地方。特想見吧,見不著。剛一見吧,又不是時候。真讓見了吧,還有點害羞,這種很微妙的這種感覺,讓她一個“和羞走”點出來了。

   這還沒完,最後最精彩的是兩句,“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棵青梅太重要了,怎麼能在門邊上就長這麼一棵青梅呢,她剛好走在青梅的邊上,她還想回過頭來,把那人瞧一眼。如果站在那兒回過身來你就看著人家,顯得太沒有風度了,也不矜持了,她必須得有一個掩飾,所以這時候幸虧這有一株青梅,趕緊停下腳來,把這個青梅拽過來,鼻子湊上去聞了一下,就在這聞的當間一瞬間,這眼神就到了那個人的身上,這是非常傳神的。

    她的這一看,讓趙明誠得上了相思病,回家後就茶飯不思了,他心裏也明白自己父親和李清照的父親之間的矛盾,於是他就對他父親撒謊說自己做了一個夢,夢見一本書,上面的其他內容都記不得了,只記得其中有三句話,我不知道什麼意思,請父親給我解釋一下,叫作“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他的父親趙挺之一聽這三句話,就知道他這個二十一歲的太學生的兒子肯定是愛上某個女孩子了,趙挺之就給他一下子把這夢解破了。“言與司合”這不就是一個“詞”嗎?“安上已脫”那不底下就是一個“女”嗎?“芝芙草拔”去掉草字頭,底下不就是“之夫”兩個字嗎?你這三句話合在一起就是“詞女之夫”,我想要做一個會寫詞的才女的丈夫。詞女之夫,這就是趙明誠設的一個局,他自己不便於明說,編了這麼一個夢,請他父親給他解夢,借著他父親的嘴把他的願望說出來。兩個家庭門風各異,所屬的政治派別是如此地不同,甚至有些水火不容。這門婚事,從客觀條件上來看幾乎不可能。但是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真摯感情,最終贏得了一場婚姻。很多時候,在考慮某些問題時,不要過多地考慮事情成或不成,該成自然會成,有緣終會重逢,你努力,事情就會成;你放棄努力,那事情是一定不會成。

   李清照開始了她幸福的婚姻生活,為此她寫了一首《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你這朵鮮花,你不是很漂亮嗎?好,我們就來比一比,我就把你插在我的雲鬢間,插在我的頭髮裏頭,鮮花和美人的臉龐並列,然後等到趙明誠從太學放學回來以後,看一看咱們倆到底誰更漂亮,那就得讓趙明誠來說個答案。其實她心裏很清楚,非常喜歡她的趙明誠肯定會有一個肯定的答案說,這朵鮮花確實是美啊,不過我的夫人確實更美。

    從《減字木蘭花》當中,我們不難看出,這首詞活脫脫地道出了一個嬌媚無比的新娘子,描繪出了李清照和趙明誠兩情相悅的幸福生活,我們能夠非常細微地體察到李清照對自己婚姻的狀態那種滿意的程度,這首詞也是她幸福生活的寫照。

    生活就是無常,人間歲月總無常,不要以為風會平,浪會靜,人生就是一場坎坷。李清照的好日子並不長。宋徽宗在蔡京的鼓動之下,決心要繼承宋哲宗和宋神宗的變法的遺志,他要推行變法。趙挺之是蔡京的追隨者,所兩個人就先後做了宰相。推行變法後,蔡京、趙挺之,還有其他的一些新黨人物,就開始對舊黨的人物進行打擊報復,特別是對那些在宋哲宗元佑年間得勢力的,像蘇軾、蘇轍這些人物以及他們的弟子,展開了報復和打擊。

    李格非作為蘇門的後四學士之一,首當其衝。朝廷先後兩次下達詔書,列出了一個長長的黑名單,叫元佑黨籍,宋徽宗親自書寫,把它刻到碑上,那個碑就叫“元佑黨人碑”。然後把那碑豎在宮殿的門外,意思就是讓你永世不得翻身。李格非就在名錄中。

    在這個時候,李清照迅速向她的公公趙挺之提出了援救的請求。其中有一句話很感人:何況人間父子情,識者哀之。“何況人間父子情””,希望公公能夠看在我這個兒媳婦的面子上,看在我們兒女親家的面子上,看在天底下子女都希望父母能夠平平安安的面子上,能夠對我的父親、對你的親家公施以援手,這是很有道義的。

    面對李清照的求援,趙挺之處於兩難的境地。事實上,不僅李格非的命運不可預測,就連李清照,也可能面臨著不可預測的懲罰。趙挺之沒有去救他的親家公李格非,根據朝廷的規定,元佑黨人以及他們的子孫,不能在京城居住,其他的官員不能跟元佑黨人聯姻,如果已經定了親,如果還沒有交換聘禮和聘帖的話,要退親。李清照幸虧早早已經嫁過來了,免過一劫。

    經過這次政治災難,李清照在趙家的地位就很孤立了。她的父親,正是她的公公要打擊的政治物件,那她現在最需要的是誰的支援和關心呢?當然是趙明誠。那麼此時的趙明誠又是如何對待李清照的呢?

當時打擊元佑黨人的時候,朝廷就下了一道詔令,像蘇軾、黃庭堅這些蘇門師生,他們所有的詩文集子,把那個印版全都給毀了,不許收藏、不許閱讀他們所有的詩文作品,在這種情況下,趙明誠這個年輕的收藏家,還在頂風作案,收集蘇軾、黃庭堅的有關的資料。趙明誠用這個方式去安慰李清照,依然故我地去收藏她所喜歡的包括蘇、黃在內的,那些個字畫,那些碑帖的時候,李清照的心裏多多少少還是能感覺到溫暖的,因為她的父親畢竟和蘇門弟子之間的關係是太密切了。趙明誠當時在家庭裏邊對李清照的這個寬慰作用,是通過他們夫妻兩個,對於這些金石文物字畫的收藏,間接地體現出來的,而這都已經很足夠了。趙明誠在李清照最危難的時刻,還依然故我的收藏蘇軾、黃庭堅等人的字畫,這對於李清照在那不堪屈辱的日子裏是唯一的精神支柱。

    崇寧四年,也就是西元1105年,趙挺之的家可以說是門庭若市、權傾朝野,他的孩子也跟著沾了光。趙明誠被宋徽宗任命為鴻臚寺少卿,相當於外交部禮賓司司長。

   蔡京和趙挺之聯手對付舊黨人物的行動結束後,他們兩個互相之間的矛盾就迅速升級。宋徽宗大觀元年,也就是西元1107年,蔡京再一次擔任了宰相,皇帝任命蔡京擔任宰相,趙挺之不得不辭去宰相的位置。

   趙挺之回到家裏五天之後,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歲。為什麼?氣的。這也算是一種因果迴圈,他曾經害過別人,結果也被別人害,最後氣死了。關於因果迴圈,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曾經有一個山東梁山的人跟我說,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年做生意總是賠,快到家破人亡了。我問他怎麼會這樣呢?他說不知道。我又問,你父母是幹什麼的?他說父母都是普通老百姓,種地的。我問他,那為什麼到你這裏,命這麼不好呢?他猛然間想起來,告訴我說,我想起來了,我姥爺曾經是土匪。我問他,你姥爺以前在哪里打劫?他說就在菏澤、泰安、梁山一帶。我又問他,在是啥時候的事情?他說,解放前,我爺爺、姥爺全都是挖墳盜墓的土匪。我問他,他們挖來的那些寶貝現在在哪里?他說,以前還真挖了不少寶貝,由於臨死的時候死得突然,沒來得及交代後人,現在誰也不知道埋哪里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所以,莫道因果無人見,舉頭三尺有神明。不要以為曾經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做過壞事,後輩就沒有報應,人生不外報應,因果,輪回這六個字。



 樓主| 發表於 2012-6-29 23: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2-6-29 23:15 編輯

   趙挺之一去世,蔡京就開始抄他的家,就把他家裏頭所有在朝廷裏邊擔任官職的人都抓起來,特別是他這三個兒子,說他們有貪污之罪。結果,兄弟三人都攜家眷回山東青州的老家去了。

    李清照的父親被罷了官,總算留了一條性命。現在公公忽然離世,全家又從顯赫一世的官員權貴,到現在避難到遙遠的青州老家。這接二連三的打擊特別地大。李清照由一個不關世事,非常活潑、非常可愛、非常聰明的、很有才氣的這樣一個少女,到後來成長為一個沉浸在甜蜜的婚姻生活當中的這樣一個少婦,到現在,連續經歷了自己家裏和丈夫家裏的政治的變故,她在一點一點地走向成熟,對世態人情的認識,也在一點一點地深入。

   命運就是這麼嚴肅,它不和你的善良美德成正比,不會因為你善良,你就不經歷坎坷,該受的風雨磨難,一樣也不會少。你不要去埋怨,很多人的煩惱就是來自於埋怨,有人說,我是一個好人,可為什麼我的命運這麼不濟?好人和命運不濟,不是一個概念,風雨磨難也只是一種考驗,不要把它想成一種懲罰,在坎坷中沒有埋怨,那坎坷成就你生命的精彩;如果在坎坷中埋怨仇恨,那坎坷真的對你來說是一種懲罰。

   趙明誠兄弟三個人,帶著家眷回到了山東青州老家。在青州隱居生活了十年,李清照和趙明誠恩愛有加,夫妻倆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收藏,繼續撰寫整理《金石錄》一書。《金石錄》一書,實際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的合著。趙明誠出仕後,生活好轉,夫婦二人節衣縮食,有“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他們一起搜集金石書畫,一起研究把玩,其樂融融。

   《金石錄》一書,著錄其所見從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來,鐘鼎彝器的銘文款識和碑銘墓誌等石刻文字,是中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一。全書共三十卷,前為目錄十卷,後為跋尾二十卷,考訂精核,評論獨具卓識。

    世事無常,十年之後,朝廷的政治格局又在逐漸地發生變化,蔡京被驅逐出政治舞臺,朝廷調令,趙明誠再次重返仕途。就在趙明誠返回仕途期間,李清照在詩詞中表達了十年親密生活突然又離別的愁緒。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人的一生,心裏想的和現實,總是有一定的距離,夢想與現實之間有自己一生都到不了的遙遠。有人問,怎麼樣斷除煩惱?少做夢!怎麼能快樂?多吃飯。怎麼能活得更好?多上網。上網可以看看笑話,看看娛樂,少評論跟自己沒關的閒事,咱就是普通老百姓,吃得好、睡得好,就好。人生在世,要輕鬆,要自由,要快樂,不必要互相約束。什麼是幸福?心靈的彼此自由;什麼是開心?心靈的彼此輕鬆;什麼是生活,互相活得快樂,這才叫生活。



   宋徽宗宣和三年,西元1121年,當時已經四十一歲的趙明誠,到山東的萊州擔任知州,這一次他提出來把他的夫人李清照也帶在身邊一起去做官。李清照辛辛苦苦地、風塵僕僕地從青州趕到萊州的時候,她跟趙明誠相會後,生活並不像不像她想像得那麼地美好。這些感受就表現在她到達萊州後寫的一首《感懷》詩當中。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李清照《感懷》

 

 

    這詩說的什麼意思啊?我來到萊州這個地方,窗戶破敗,桌椅陳舊,年久失修,既沒有書籍,也沒有字畫,我在青州所熟悉的一切,在這兒都沒有,我已經變得像當初三國時候,袁術兵敗如山倒的時候那種慘狀。

最後兩句說得特別絕,你別以為我很孤單,我一點都不孤獨。我有好多朋友呢,起碼有兩個,一個叫子虛,一個叫烏有,合在一塊兒就是子虛烏有,這是我最好的朋友。

   人這一生是一條孤獨的長路,你來到人世間時不曾和誰牽手,你離開人世間時,也必定是孤獨地放手,沒有真正能跟你走到頭的,沒有真正能跟你相伴一生的,沒有真正能拿性命愛護你的,所以,人生就是一條孤孤單單的路,人間自古就是孤獨。人世間,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承諾,沒有永遠的祝福,沒有永遠的等待,也沒有永遠的好夢,所以,李清照的好夢也到頭了。

她意識到人最終也只有兩個朋友,一個子虛,一個烏有。大家想想,自己的一生有幾個朋友,和李清照一樣,也是四個字子虛烏有。

    趙明誠把李清照接到萊州,結束了他們兩地分居、異地相思的生活。這對於李清照來說應該是件高興的事兒,可為什麼李清照要寫那樣惆悵的《感懷》詩呢,她竟然說她最好的朋友是子虛烏有。  

    李清照她之所以在《感懷》詩裏邊表現出了這麼強烈的被冷落的感覺,是因為她意識到在她和趙明誠的感情和婚姻上出現了重大的危機感,她不但開始對自己沒有信心了,對丈夫也開始失去信心了。

主要原因,她和趙明誠結婚二十多年沒有生育孩子。


    我們大家要知道古代有一句老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古代社會,一個女人、一個妻子如果沒有給丈夫生孩子,沒有生個兒子,那這個妻子、女人在丈夫的心目當中,在家族的心目當中,地位就大大地下降,價值也就會大大地打折,而且她在家裏頭沒有地位,這直接牽扯到可能她將無法繼承丈夫和家族的遺產。

     對於李清照這樣一個感情這麼樣地豐富,創作上這麼有激情的、細膩的女性來講,沒有後代,沒有孩子,這個對她的打擊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擔憂是非常巨大的。在古代的時候,只要沒有孩子一般都是把這個罪加在女人的頭上,這就更加使得她承受了輿論上的壓力,趙明誠一想到這個事就得歎氣。再加上這個時候如果趙明誠有意無意地冷落她,去親近別的女性,這是無盡的傷感。

     但是,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胸懷,她對趙明誠的擔待、寬容、包容,雖然痛苦,但是她依舊選擇了包容丈夫,把一切忍耐下去了。


    李清照和趙明誠之間感情的裂痕後來也慢慢地彌合了,但是他們兩個人誰都想不到,此時的北宋王朝正面臨著滅頂之災。

    西元1127年,靖康之變。位於宋朝北部的金國長驅直入,攻佔了北宋都城汴京(開封),將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俘獲,押往金國為奴,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康王趙構即位,成為宋高宗,從此,南宋時代開始。此時,戰亂主要還集中在汴京一帶。那麼,生在山東淄州的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會面臨怎樣的境況?他們花費多年心血收集的文物又會遭遇怎樣的命運呢?

   人生總是變故多,來來往往像走馬燈一樣,人生就是災難連著不幸,不幸連著痛苦,你要想快樂,那麼就要在這些災難中去尋找快樂,這就是人生。

    正在此時,趙明誠的母親郭氏在江甯(今南京)去世,趙明誠去江寧去奔喪,李清照並沒有隨著丈夫趙明誠南下江寧,跟他一起去。她還有更重要的任務,青州還有一大批的文物留藏著,她獨自留下保護文物。



   “聞金人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為己物矣”——《金石錄後序》

    知道這些東西遲早都不再是自己的了,這當然不是說自己身後它不是自己的了,而是說眼前就可能不再屬於自己。

   “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金石錄後序》

  要把這麼大規模的文物通過水路運到江寧,必須要有所取捨,你不可能全都拉過去。體積、面積過大的不能裝到車上,不能裝到船上,先排除書籍當中過重和過大的刻印本,有一些刻印本很大很大,這個排除;還有很多幅多幅的字畫,有的字畫它就是一幅,但有的是連軸的字畫,這個太大了,也排除;還有一些是沒有落款的、沒有標記的古代的器皿,和一些太過笨重和巨大的古代的一些器皿,也排除了;還有一些就是國子監印行的刻本,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家的出版社印刷的一些書籍,這些書籍比較容易得到,不像那種珍貴的文物,也排除;還有一些比較平常的字畫,也排除。

    這些全都排除完了之後,發現

   “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金石錄後序》

    就已經都把這淘汰得不像樣子了,還能再裝十五車。我們不知道這個車是卡車,是貨車,還是火車的車皮,牛車驢車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就知道,就即便是用手推的架子車,你拉上十五車你試試看有多少,那個數量是很大,這也算是忍痛割愛,那也沒有辦法。

   “青州故第,尚鎖書冊什物,用屋十餘間,期明年春再具舟載之。”——《金石錄後序》

    在青州還有十幾間大屋子裏邊藏著,這可不是十五車了,是十幾間大屋子裏邊藏著這些文物。怎麼辦呢?她回到青州料理這些文物,把它們整理好,還有其他的一應家務,等到明年開春的時候再用船運到江寧。

這是很危險的, 就在這一年的年底十二月,處在動盪時局中的青州突然發生兵變,青州的郡守被叛軍所殺。



   “凡所謂十餘屋者,已皆為煨燼矣。”——《金石錄後序》

     這是李清照的記載,就是我們原來計畫好第二年開春要運送的那十來間屋子裏邊的所有的文物,全都化為灰燼,一把火全燒完了。李清照拼著命搶出了一些非常珍稀的字帖以及相關的一些文物。半生心血,戰亂中,付之一炬。

     歷經劫難,李清照終於趕到了江甯,與丈夫趙明誠重新團聚了。而此時,剛剛成立的南宋政權急於用人,任命趙明誠擔任了江甯知府。江甯,又名建康,正處在與金軍隔江對峙的戰線前沿,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李清照不但有婉約之情,而且有雄壯之氣。她寫過一首詩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用她金剛怒目的不平之鳴,展現了一代女詞人卓然不群的政治見識。可是,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飽受戰亂之苦的李清照,在她奮筆疾書、在她猛烈抨擊當朝懦弱逃竄的時候,在她的身邊,卻出現了一個貪生怕死的典型。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她摯愛的丈夫趙明誠。

    宋高宗的建炎三年,即西元的1129年,這時候,趙明誠做江甯知府已經有一年多了,在這一年的二月份,禦營統制官王亦這個人,在江寧城內起兵作亂。禦營統制統禦的兵力不歸屬于江甯知府,而是歸朝廷直接統轄的,他要起兵作亂,這對於江甯知府來講,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所幸的是趙明誠的部下,江東轉運副使李謨,得到了這個要叛亂的消息,他趕緊就告訴了趙明誠。

   說來也很巧很巧,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趙明誠已經拿到了調任湖州知州的調令。趙明誠認為,他的邏輯就是,我已經不再是江甯知府,我已經是湖州知州,所以,這裏的所有的事情都應該由新任的江甯知府來處置,我已經把這裏所有的事情提前預支給他了。李謨也沒有辦法,他自己果斷地採取了措施,他預測叛軍所要經過的街巷,設置路障,並且埋伏了兵將。果不其然,當天晚上,叛軍在天慶觀縱火,企圖搶掠整個的市民。由於李謨安排在先,所以沒讓這些叛軍得到什麼好處。他們用斧子砍開南門之後,逃出城外,這也就是說,由於防患於未然了,所以沒有釀成大禍。  李謨做了他應該做的,這天早上天放亮了他就去向趙明誠彙報昨天晚上的情況,可是大家想都想不到,趙明誠居然和另外兩個江寧府的高級的首長,昨天晚上從城樓上懸下繩索逃走了。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他們三位高官趁著月黑風高、無人察覺的時候,偷偷地把繩索從城牆上扔下去,然後非常笨重地,不那麼靈便地在城牆上慢慢地把自己懸放下去的時候,他們有沒有想到他們的家人,特別是趙明誠,有沒有想到李清照。   

   趙明誠與李清照,可以說是志同道合、夫唱婦隨的模範夫妻。可是,在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趙明誠卻做了一個貪生怕死的小人,做出了拋棄愛妻、以求自保這樣令人不齒的做法。歷經磨難的李清照,最終原諒了丈夫趙明誠,而按照兩個人商量的結果,他們準備從此解甲歸田,隱居山林,生逢戰亂時代,這也不失為躲避戰禍的辦法。

   結果沒想到離他的罷免還不到三個月,趙明誠接到聖旨,繼續被任命為湖州知州。這大家就覺得很不可思議了,連這種逃跑的人就重新又被任命為湖州知州。趙明誠的安排是李清照暫時在池州安頓下來,等到他面見宋高宗之後,回來接她一起奔赴湖州任職。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趙明誠臨走的時候對她千叮嚀萬囑咐,惟恐怕她出什麼問題,可是最終出問題的不是李清照,恰恰是趙明誠自己。

   無常,總是來得比希望早。

   到了七月底,距離他們兩個分手還不到一個月,李清照忽然接到了趙明誠的來信,信上說,自己由於一路縱馬疾馳,加上七月份的江南地區炎熱難耐,我們知道南京城是很著名的大火爐,當時又沒有空調,沒有製冷的設備,所以遭到大暑,得了瘧疾,病倒在了建康城。

   李清照收到信後,連忙乘舟啟程,坐船走水路,從池州趕往建康,一個晚上就走了三百里。船開得這麼快,也是很危險,但都顧不了那麼多了,等到了建康城,果然不出李清照的所料,她這位性子急的丈夫啊,吃了很多的柴胡、黃芩等降溫散熱的寒性之藥,病情不但沒有得到控制,全部轉換成痢疾,腹泄不止,最後去世。

   應該說這個變故對李清照來說太大了,事實上我們可以想一下,從在淄州的時候,聽到京師被攻破的消息,後來又運送文物到南方,她又跟趙明誠在建康相會,後來趙明誠所遭遇的一系列的變故,但是畢竟兩個人還在一起。她從來就沒有想過說趙明誠有一天會離她而去,所以這個消息對她簡直是五雷轟頂、卒不及防,她還在池州等他回來接她,現在反而是她來到了重病的丈夫跟前,看著他的生命從自己的眼前一點一點地要消失。這是七月底,到了八月十八號這一天,趙明誠重病不起,他對家裏的瑣事沒有做更多的交代,就此撒手而去.

    李清照與趙明誠這對二十八年相知相伴的知音夫妻,就此畫上了一個悲痛欲絕的句號,這一年趙明誠不過四十九歲,李清照不過四十六歲。

   她的一首《孤雁兒》,就是這為數不多的詩詞裏邊的一篇,這首詞很充分地表達出趙明誠剛剛去世不久,李清照的內心世界。這首詞是這樣的:   

    藤床紙帳朝眠起,  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趙明誠在建康去世了,他這一去世不要緊,把李清照就一個人丟在了紛亂的戰火當中,這一年是宋高宗建炎三年,西元1129年,李清照四十六歲。

   那麼現在有兩個很嚴酷的現實就擺在了李清照的面前:第一個,就是她現在孤身一人,生活上依靠誰,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這是關係到她自身的一個重大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趙明誠雖然去世了,但是他留下了一大筆的文物遺產。我們都知道他們夫妻兩個集數十年的時間收藏了大批量的文物,那麼這批文物現在的數量是多少呢?大概是兩萬多件古籍圖書,還有兩千多卷的碑刻金石的拓本和摹本,這個數量是非常大的。這批文物究竟應該怎麼樣保護,尤其是不能讓它落到金國人手裏,更不能讓它再毀於戰火。這對於李清照來講是兩個很重大的問題。

    在山河破碎、黎民塗炭的歲月裏,四十六歲的李清照帶著丈夫留下的金石文物在戰亂中孤身一人,四處逃離。隨著金兵大舉壓境,洪州失陷,李清照運往洪州的文物頃刻間在戰火中化為烏有。文物的散失對於李清照來說又是一次巨大的打擊,這正是所謂“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那麼,文物的命運尚且如此,李清照的命運又將會怎樣呢?

    李清照在承受著國破、家亡、夫死劇痛的同時,她也不得不加入到逃亡的人流當中。李清照懷著對於金兵殘暴攻擊的擔憂和恐懼,帶著“巋然獨存”的那些文物,追隨宋高宗逃竄的方向奔波。

    給大家說一個簡要的逃亡路線圖,就能看出宋高宗當年之狼狽。從建康出發到鎮江,現在的江蘇鎮江,從鎮江又到越州,就是現在的紹興,從越州又趕到明州,就是現在的寧波,從寧波上了舟山島,這已經入海了,所以這叫“亡命天涯”,是一點都不錯的。到了舟山島上的昌國,乘船又到了台州,從台州的章安鎮入海,走海路,一路又逃到了溫州,整個你看,從建康畫了個大圈。

    她一個快五十歲的女性,不但身邊要帶著很多的家用的物件,特別是還有這麼大一堆文物,又得照顧自己,又得照顧文物,雖然說她的弟弟也能照顧她,但她弟弟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家人哪,她弟弟是不是還要上班啊,因為她弟弟畢竟這一路上主要的工作不是照顧他姐姐,應該說是主要照顧誰呀,宋高宗啊。你看這兒,一會兒是走海路,海路走完了轉陸路,陡路又走不通了,又走海路,整個成了海軍陸戰隊了。

   這對於一個女性來講,是很艱難的,尤其在古代的交通工具很不發達的情況下,為了趕上宋高宗的隊伍,把衣物,把被褥全都扔了,不要了,只有一樣東西是跳到大海裏也不會放手的,就是這些文物。所以我們說,跟隨宋高宗逃難的隊伍,她的足跡可以說基本上涉及到了蘇南地區和浙江的大部分地區,這一路逃亡下來,可真是非常地艱辛,太不容易了。

   一年多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飽嘗戰亂流離之苦,她在《清平樂》這首詞中,用“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來慨歎獨自一人逃亡,流落他鄉的苦悶心情。在那風雨飄搖的動盪歲月,一個男人都難以承受的沉甸甸的擔子,壓在了這個亡國喪夫、心力交瘁的李清照身上,是何等的殘忍。不管怎麼說,李清照費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在建炎四年四月將她收藏的文物進獻給了朝廷。

    計畫就是趕不上變化,文物寄到了剡州,做夢都想不到,這個剡州的地方爆發了叛軍的暴亂,官軍在平叛的過程當中,文物就沒影了,找不著了。後來才聽說啊,被一個姓李的將軍,悉數納入囊中。但是納入囊中以後,是什麼結果呢?不知道。為什麼呢?李清照後來打聽到了,姓李的將軍不久也死了,文物就隨著李將軍的死,就再也不知道下落了。

    整個這麼長的一段時期裏頭,在她逃亡的生涯當中,顛沛流離的過程當中,李清照不但身心上受到巨大的損害,而且接二連三地丟失了很多文物。這一時期李清照的心境非常地不平靜,在她的詞裏邊有突出的反映。她說:

    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不但寫了梅花,寫了自己,還寫了國家。你看這個梅花,你看在晚風當中搖曳的梅花,不就像是當時的南宋小朝廷嗎?李清照這樣一個遭到了國破家亡的雙重打擊,像她這樣一個跟隨宋高宗一起逃難的一個女性,像她這樣一個從來都是對國家、對社會有著強烈關注度的一個作家來說,她寫的一首詞裏邊,不自覺地就會滲透著她對這個國家,對時局的一種感覺。


 樓主| 發表於 2012-6-29 23:1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2-6-29 23:15 編輯


   遭遇國破家亡和喪夫之痛的李清照,在杭州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張汝州,曾經擁有美滿姻緣的李清照,在年近半百之時再嫁,又在僅僅結婚三個月後,冒著入獄的危險,向官府狀告自己的丈夫。

   這時候李清照她很自然的,我們自己平常人也會很自然地去想一個問題,就是也許在那些偷盜者的眼裏,在那些貪官的眼裏,此時的李清照就像一個非常虛弱、破碎、可以隨意掠奪的珍寶館一樣,反正你無依無靠,最可怕的是,無依無靠,手中還拿著寶貝,那就是一個天然的被掠奪的物件。那怎麼辦呢?那你就得找一個靠山,這個靠山是什麼呢?對李清照來講,最現實的問題就是,是不是需要重新建立一個穩定的家庭,這不是什麼過分的要求。

    就這樣的時候,一個人走進了李清照的世界,他就是當時擔任右奉承郎監諸軍審計司的張汝舟。這是個什麼官兒啊?說簡單一點,就是軍隊裏邊負責財務審計和審核的這麼一個官員。官品並不大,七八品,但是很重要,崗位很重要。

   李清照,她很快就發現張汝舟這個人,不但是學識修養方面自然是無法跟趙明誠相比,而且這個人道德品行敗壞,或者說整個在她眼裏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蛋。她在給綦崇禮的信裏說,就列舉並且揭發了張汝舟為什麼要跟她結婚的這些原因,這是李清照後來在生活當中總結出來的,看出來了,而且也列舉他種種的劣跡,歸結起來也有三條。

    第一,張汝舟跟她結婚的一個根本的目的,不是跟她結婚,是跟她身邊的文物結婚。就是看中了她手裏尚且殘存的、珍貴的字畫和文物,他打的旗號是照顧你啊、關心你啊,他眼睛就是跟你說話的時候可能眼睛就盯著你身邊那些東西,他想照顧那些東西。

    第二是什麼呢?張汝舟這方面發現自己也上當了,也受騙了,為什麼呢?結婚了以後發現他們家文物字畫不像外界傳的有那麼多,更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多,那麼珍貴,可能張汝舟的資訊出了問題,他的資訊可能還停留在“巋然獨存”的那個時候,就是還有兩萬卷哪、兩千卷哪,或者最不濟也有那四大類的時候,就奔著這個來的,結果結了婚之後發現沒這麼多,沒這麼豐富,最讓他感到上當受騙的是什麼呢?是好像李清照也並不著急著非要把文物的管理權、監護權甚至所有權轉移到他的手裏,那我這是幹嘛呢?費這麼大勁,我也不容易啊,是不是?騙子和壞人他有自己的邏輯,他也覺得自己還是很無辜的,我也上當受騙了,這一旦感覺到上當受騙了,溫柔的一面就消失了,就露出了自己本來的面目。

  本來笑的時候,這牙齒白白的、齊齊的,一發狠這獠牙就露出來了。所以在給綦崇禮的信裏邊,李清照列舉他第三點的劣跡就是家庭暴力。

    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張汝舟在婚後,像得了志的中山狼,顯露出了本來的面目。李清照的第二次婚姻,落入了張汝舟所設下的陷阱。然後張汝舟對文物的覬覦,已經超出了雙方忍耐的底線,僅僅結婚三個月,李清照便提出了石破天驚的離婚請求,而張汝舟為霸佔李清照的文物,費盡心機,此時還沒有達到目的,豈肯善罷甘休呢?在那樣一個重視禮教的封建社會,從來只有丈夫休掉不滿意的妻子,即使妻子主動提出離婚,也要得到丈夫的首肯。

    正常的途徑是不可能的,那不行,這不符合李清照的性格,也不符合李清照對感情和婚姻的基本的原則。正常途徑離不了是吧?行,我跟你離不了婚,我可以告你,我走法律的途徑。這是怎麼回事啊,怎麼離不了了可以告他呢?李清照也不是等閒之輩,她告張汝舟什麼呢?她告張汝舟有個罪名叫做“妄增舉數之官”。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中國宋代科舉,考科舉的這些舉子們,一生當中啊,在做官的歷程當中,他們要參加好多次的考試、考核,朝廷規定,當你考試的次數達到一定的次數以後,朝廷按規定可以授予你一定的官職。比方說我現在考試,我已經考了三次了,你授我一個九品,我又考試考了六次了,你可以授我一個八品,等等等等。李清照告他就是說,張汝舟跟她結婚的時候,怎麼也五十歲左右了吧,在他做官的過程當中,他虛報了這個舉數,就是虛報了考試的次數,隱瞞了自己考試次數少的這個事實,騙取了官職,就這個罪名。

    這個官司當時驚動了宋高宗,宋高宗委託司法機關、監察機關專門調查此案。怎麼調查的咱們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張汝舟被查實,確實虛報舉數入官,所以給他的處罰是什麼呢,撤除官職自然不用說了,開除公職,發配到廣西的柳州。



    宋代的法律規定,如果丈夫被流放,那麼妻子就可以離婚了,不但可以離婚,而且可以保有屬於自己的財產。那這樣一來,李清照第一步就做到了,就是我告你,而且告得有名有據,皇上委託相關的機關調查屬實,那麼你被撤職,被查辦,被流放,那我名正言順,我就可以跟你離婚。但是宋代還有一條法律規定,做妻子的如果告丈夫,丈夫如果果真有罪,算是自首,做老婆的也得坐兩年牢。值得慶倖的是,李清照沒有坐兩年的牢,只坐了九天就放出來了。

   李清照不惜冒著入獄的危險也要離婚的決心,在那樣一個年代實屬不易,然而李清照畢竟是出身名門的大才女,以前的夫家和娘家都是社會名流,自己與前夫珠聯璧合享譽當世,在丈夫死後的晚年,卻出現了再嫁又離婚的是非。



    李清照的再嫁婚變在當時的社會激起了各種不同的回應,不論是譏諷、嘲笑,還是無力的辯護,都可以感受到當時士大夫階層對此事的不贊成。

   這些抨擊和誹謗的言論,其實主要是集中在兩點,哪兩點呢?

   第一,當時在很多士大夫的眼中,李清照照這個人說話、做事、寫詩文,向來是特立獨行,我行我素,標新立異,決不走陳套子。換句話說,李清照這個人是敢想敢做、敢做敢為、敢愛敢恨、愛恨分明。這跟儒家傳統倫理道德裏邊要求女性什麼呢,無才便是三分德,要溫柔敦厚,要溫柔體貼,當然我們不是說溫柔體貼有什麼錯,它要求這個女子,要很溫順,要聽話,要講求婦德,要講求婦道。她的這種個性如此地鮮明,愛憎如此地分明,而且心裏想什麼,作品裏邊就寫出來了。這樣一種鮮明的、自我的個性,跟傳統道德裏邊對於女性的那樣一種要求差得很遠

    第二:李清照這個前半生,她的婚姻生活跟趙明誠是非常美滿的,簡直像童話婚姻一樣,她跟她丈夫趙明誠的這個婚姻太美好,太恩愛了,幾乎是集合了天下所有人對美滿婚姻的想像,都可以集中到他們身上,可以表現出來。她後半截的婚姻生活,天下人所能想到的最糟糕的那種想像,也可以集中到她身上。實際上你想想,李清照這個婚姻家庭生活,經歷了所有的所能經歷的經歷,都集中到她身上了。最美好的、最美滿的、志同道合的、最不美滿的,然後離婚,告丈夫。就是最美滿的、最美好的和最醜惡的,最不讓人願意去想像的,都集中在她身上。



   李清照遭遇再嫁婚變的情感打擊後,再次又回到了孤身一人的世界,超越時空的孤獨,情感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零,看著趙明成遺留下來的著作《金石錄》,回顧她與丈夫趙明誠對金石文物事業的種種往事,已進入暮年的李清照今後的路該怎麼走,“人生最歎老來悲”,在經歷了國家的淪亡,民族的屈辱,個人的不幸等種種磨難後,但她的創作不但沒有中斷,陷入低潮,恰恰相反,在這一時期她創作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大家比較熟悉的那些優秀的作品,有很多恰恰就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不管我們用一個怎樣的心境去走年年歲歲,不管我們用一個怎樣的心情去走人生,人生的確就是一段愁,要想活好人生,有句俗話說得好“拿得起,放得下”,李清照把過往的、所有的沉重的往事都拿起來了,但是,她也學會了放下。李清照的人生,在反思中再反思,人的一生要拿得起,放得下。什麼是人生?曾經的美好,曾經的夢想,曾經的追求,都是你的希望, “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這就是你所有的人生。

   不管你有多少的希望、渴望、夢想,你在人間只是一種等待,只是一種夢境,你來到人間,不會妨礙任何人,別人也不會妨礙你,你來到人間,你就借人間這條路,過得去就行了,你無需考慮能不能拿得起,你也拿不起,你能不能放得下,你本來就沒有什麼需要放下,你本來就是一個過客。

   千古寂寥且莫問,流雲散去送故人。流雲散去,那就是你;得失散去,那就是你。來為來,去為去,那就是你;來也白來,去也白去,那也是你。給人間造不了都少福利,來人間白白地走一遭,這也是你。

    如果,你埋怨自己命運不好,那你看看李清照,有她那樣跌宕起伏的人生嗎?有她那樣的艱難嗎?李清照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藝術造詣,如此輝煌的成就,正是應了一句話: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恰是這麼多的磨難成就了她如此之高的人生高度、文學高度。

    從北宋末年金人佔領汴京,河北、山東相繼淪陷,趙明誠夫婦逃避到江南,所藏金石書畫在輾轉過程中損失殆盡,趙明誠也在流亡中病故。數年後,當李清照重新翻閱《金石錄》,遙憶當年趙明誠“每日晚吏散,輒校勘二卷,跋題一卷”,而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一時間百感交集。

   晚年的李清照不再僅僅是活在一個自我的世界裏,她把目光投向了更遠,開始極度地關注朝廷,關注國事,看到山河破碎,朝廷不思收復中原,她憂心如焚,但是身為女性,她只能恨自己既不能像嶽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

   她到晚年的時候是很痛苦的,一方面她是孤獨的,她沒有親人,沒有子女,她不得不總是在回憶當中來度過每一天;另一方面她對生活又是充滿著熱情的,她總是希望能夠沖出自己這個很小的生活的圈子,去什麼呢,去更多的接觸生活,去認識生活,去感受生活,這種矛盾的心境,無時無刻地不交織在她的內心,也在她的創作當中表現出來,最典型的一首詞,就是她的《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李清照《永遇樂》

    太陽要落,晚霞漫天,就像金子一樣,與自己共同經風雨的人,一個也沒有了。在佛教,有一位弘一大師曾經寫過“知交半零落”,人生到了這樣的時候,已經很難有人和自己並肩而行了,柳樹被煙染得非常漂亮,到元宵佳節了,天氣很好,不知道將來還會不會有風雨。此時的李清照,已經不喜歡應酬了,想當年,在閨中沒出嫁的時候,也同樣是在元宵佳節,和其他的女孩子們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就出去玩耍了。現在年老加上憔悴,害怕晚上出去,因為晚上的時候,是跟朋友們,是跟家人要團聚的時候,她跟誰團聚啊,大家可能會說,不是朋友說要跟她團聚嗎,朋友的團聚,哪里能夠代替得了親人的團聚呢?朋友們的團聚,越熱鬧,越歡快,她內心裏邊的悲傷就越沉重。最後兩句最為沉痛,她說:“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她本來是個很熱愛生活的人,她從來不打算放棄對生活的熱愛。朋友們在院子裏,或者在別的屋子裏,很熱鬧地飲酒,做著遊戲,在說笑著,她不想出去,但是呢她又不願意放棄這樣的熱鬧,她又希望能加入他們中間,只能把那個簾子挑起一角,不如在簾兒底下,我聽他們的歡笑,我聽他們的歡樂,只是用聽,也許就足夠了。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隻女兒花。

   傑出女詞人李清照極其豐富的人生經歷,從待字閨中的少女,到極其恩愛的少婦,李清照曾擁有過美滿的前半生,但是隨著金人南下的鐵蹄,李清照淹沒在了國破家亡的歷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喪失,到再嫁婚變的是非,李清照的後半生遭遇了數不清的劫難,在坎坷的人生中,李清照用她的精神和才情為我們留下了名垂千古的文學財富。

    我們透過李清照的人生道路,看李清照,再看自己;看她的磨難,再看自己;看她經歷的炎涼,再看自己。如果你看得清李清照的磨難,那你會覺得自己等於是白活了,和李清照相比,自己簡直是什麼磨難也沒經過。



   李清照對詞的要求非常高,她主張詞要“韻律諧和,品質高雅,意境渾厚,佈局有方,情感細膩,含蓄穩重,情調雅致。”李清照的一些作品我們一定要熟悉,例如: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當你生活中心情不好時,想起許多不愉快的事情時,就翻翻李清照的詩詞,相信你很快就把自己的煩惱忘記了。人生就是一場經過,就是一種品位,為什麼要在痛苦中走過,為什麼自己不找快樂,想不通的時候,就看看李清照的詩詞。



    我們再來看看李清照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人生沒有真正的“相識”,如果有,那就是天上的大雁,來來回回,與你相伴。

     “憔悴損”,這不是合起來的一句話,是三個詞,憔,面色不好;悴,心情不好;損,命運不濟。人生一條路,就是一個“愁”,塵世繁華,如煙如夢,每個人都不過就是一片浮雲,所以不需要去埋怨命運不好,人生就是如此。人生好或不好,多擔待一些,就過去了。李清照那麼坎坷的命運,她都活到了72歲,所以人生需要的不是一個好命運,而是一個堅強的好心態。



    西元1155年,李清照在孤獨、寂寞、甚至在有些人的嘲諷和誹謗當中走完了一生,她在臨安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人生有什麼了不起的?正是因為認為自己了不起,所以才煩惱無邊。人生有什麼放不下?只有自己放不下。歷史會把你放下,世界會把你放下,並且把你忘得無影無蹤,無跡可尋。有人會認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石頭上,就可以把握住永遠了。世界強大嗎?不過就是一個成、住、壞、空。要學會預支明天的幸福,預支明天的快樂,要學會享受別人不懂的安詳和平靜,人生就是一場自由,心態要好,姿態要高,思想也要高,人生是為誰活著?就是為自己。自己幸福,自己快樂,你就是你自己的世界,除此之外沒有世界。

    把眼睛瞪大,向前看,四個字:目空無人。為什麼?因為你的影子在後面,因為你的主宰在你的腦門上,絕對沒有在三尺之外。記住李清照的一句話,幸福在哪里?才下眉頭,就在心頭。幸福並不遠,超過三尺就是奢望,就是糊塗,就是愚癡。

    李清照活了72歲,她沒有想到自己能流芳千古,她也沒有更多的財產能留給後人,她留給後人就是在嘲諷中堅強,在誹謗中勇敢,活著,不是為別人而活著,雖然讓別人看起來寂寞孤獨,但是,對自己個人來說,活得有滋有味。

   人間誰離去?千秋誰還在?

   李清照的一生,應該沒有什麼遺憾,因為她寫的詞,她寫的詩和文,早已經深入人心,廣為傳頌。李清照曾經為她沒有子嗣、沒有後代而感到痛苦,但是現在,當我們在李清照的優秀的詞作面前而被深深地打動的時候,當我們在李清照的墓碑前深深地歎息的時候,我想,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李清照以及她的文學並沒有絕嗣,而是綿綿不絕、繁衍生長著,永遠永遠流傳下去,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永恆的一道風景。這就是我們所瞭解的李清照。



   李清照用72年的歲月,讓自己的生命活出了一個自由的精靈

   從南渡前獨居深閨的離情閒愁到南渡後國破家亡的徹骨深痛,她憑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漫天愁緒又抽絲剝繭般地進行了細細地紡織,化愁為美,創造了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李詞的特殊魅力就在於它一如作者的人品,於哀怨纏綿之中有執著堅韌的陽剛之氣,雖為說愁,實為寫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讀下去。

   李清照有著男性作家無以比擬的細膩而豐富的情感世界,是一個對大自然與外部世界有著極為敏銳的感悟,以及強烈的關注與渴念的女性。她的思維活躍,性格開朗,敢想敢說。人生其實是非常瑣碎,非常無聊的,但李清照是一個自由的精靈,在“才藻非女子事”的時代裏,她突破了世俗的種種約束,用文學來裝點自己的人生,把原本平常的生活用優美的文字來描繪,不僅給了自己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也讓自己的生命超越了時空,她的詞裏肯定人生,讚美生命,張揚美麗,展示精彩,給歷史、給後人留下了一個美麗的靈魂。

   上天早就發現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藝術才華。如果只讓她這樣輕鬆地寫一點閨怨閒愁,中國歷史、文學史將會從她的身邊白白走過。於是時空激蕩,新的人格考驗,新的命題創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目睹國破,身曆家亡,顛沛流離,孤苦伶仃,災難接踵而來,歷史將這個如水的生命放進了災難重重的爐窯燒冶。

   世事的變幻,戰亂的離苦,易安卻一直堅強而執著的尋尋覓覓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曾揮灑愁悶,也曾輾轉難眠,也曾淚流千行,但李清照沒有對世界的一絲詛咒,沒有對社會的一句抱怨,沒有宣洩對人生的一點不滿,反倒將滿腹辛酸淡化、雅化為極其優美的文字,雖然文字的表面也不乏“愁”的痕跡,詩詞中的愁緒真實的展現出了李清照經歷世態變幻莫測時痛苦難堪的心境,但李清照卻是一個內心豁達,充滿樂觀積極的一個奇女子,她最終超越了個人的得失,從自己的憂愁中走了出來,也從一個個體的生命中走了出來,不僅走到了文學的高峰,也走到了生命的高峰。她在艱辛坎坷的磨礪中,將自己的生命鍛煉成了一朵永不凋謝的火焰中的蓮花。

   生活中的開心是靠自己去挖掘的,生活即便給你一帆風順,缺乏開朗,缺乏熱情,那一樣是只能看到一個佈滿陰霾的天空。李清照用自己細膩的心靈看到的是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她的世界裏紅酥瓊苞、秋桂芬芳,暗香環繞、春光淡蕩,雖然也有疏風驟雨、淚融殘粉、獨抱濃愁,但她依舊頂笠披蓑踏雪尋詩,梅下暢飲醉裏插花。她的內心依然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也正是這樣一個內心開滿花朵的心靈給世界留下了一個永遠的春天。如同感受美麗的春光一樣,清照在艱難險阻、流徙奔波的苦難中體味挫折,感悟生命,她將一切痛苦化為泥土,來肥沃自己的生命,最終盛開了一個怒放的生命!

  清照最終在歷經坎坷艱辛之後看透了滄桑的變幻,在黃花堆積大雁歸時,勤修《漱玉詞》;她“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她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孤燈,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也最終化為文學天空裏一顆耀眼的孤星,千年來閃耀著灼灼光彩。


    走近李清照,我們便觸摸著一部厚重的歷史,讓我們在歷史煙塵宋詞風雨裏,在廣闊而深厚的人間塵世裏,把思想向更遠更深邃的地方伸展,感悟歲月的滄桑、人生的壯美,感悟天人合一的詩意,獲得生命的體悟和精神的皈依。

    有過藕花深處爭渡的歡愉,有過倚門偷回首的俏皮,有過九萬里風鵬正舉的豪邁,有過踏雪尋梅花下醉的浪漫,有過獨抱濃愁無好夢的酸澀,有過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淒涼,無論何種,她的每一段生命都被她的才情浸染得充滿詩意,精彩又美麗。在風雨飄搖的日子裏,她步履蹣跚的走過,在世事滄桑中頓悟原來“古來萬事東流水”,原來一切不過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用一個怨恨的心看世界,不如用一個快樂的心看世界;用一個詛咒的心來看人間,不如用一種享受的心來生活。我們每一個人一直在路上,踏著沿路的風景尋尋覓覓。紅塵的路上,不管有多大的磨難,不管有多急的風雨,始終都不要放棄,從容而行,笑對每一個花開花落的日子。甘甜也好,苦澀也罷,所有的所有,包括完美背後的缺失,歡笑過後的落寞,悲傷後面的遺憾,共同構成了人生一道亮麗的彩虹,這些都是生命的意義。

   人生回首,不必回頭。所有的痛苦,所有的煩惱,都源於你回頭。人生哪里有回頭路?哪里有回頭的空間和時間?當你思想的時候,不妨坐下來,閉上雙眼,默默地想想自己的一回人生,但是千萬別後悔,千萬別懊悔,人生沒有回頭路!

   俗話說,借酒澆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沒有給你準備一個來回,就這一趟,所以不要後悔,懊惱不如放開,勘破、放下。



   夢裏不知身是客,醒來人間又新秋。900年的歲月過去,一切成為過往,李清照是人生的一個座標,一個榜樣,一個楷模。“夢裏不知身是客”,這個說的是李清照,也是自己。“醒來人間又新秋”,當你在人間的時候,人間是一番風光,當你離開人間的時候,人間又是一番風光,人間就是人間,世界就是世界,世間不變的就是“多變”,就是天天在變,這個世界根本不可能固定不變,人間的本名就叫無常。等到世界再回到它的本來面目的時候,這就是真相,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就是兩個字:塵埃。

   所以,在人間不必要千打算萬打算,因為到最後千算萬算不如天算。誰是後來人,誰是主人,45萬億年以後的人。45萬億年以後的人來看我們,去哪里尋找?去塵埃裏尋找,做夢都夢不到。等到星球化作了塵埃,塵埃又再化作了星球,如是迴圈不斷,45萬億年以後,哪里去尋找今天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哪里去尋找那些恩怨情仇得失成敗?一切都不過是塵埃。所以,夢裏不知身是客,醒來人間又新秋!

禪門蓮花---李清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fd0b90100zs91.html

延参法师 微博
http://www.weibo.com/hutuheshang
河北,石家庄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uiyuechansen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17 12:34 , Processed in 0.029579 second(s), 22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