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3451|回復: 1

中醫藥在腫瘤臨床的應用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1-26 12: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5141888_182109096262_2.jpg


中醫藥在腫瘤臨床的應用

一、中醫舌診的輔助診斷價值

在分子生物學及影像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惡性腫瘤的診斷主要靠現代病理學。中醫診斷雖然古老,但仍不失其臨床應用的價值。中醫舌診屬於望診範圍,其中以紫舌與惡性腫瘤的關係研究較多,筆者曾統計食管賁門癌患者500例,紫舌占35.6%,健康對照組只占6%,越到晚期紫舌比例越高,早期癌及健康人對照組則以淡紅舌為多。連續動態地觀察舌色,通過前後比較對估價病程的轉歸有一定好處。患者舌質由紫色轉向淡紅,或由晦暗轉向明潤,舌苔由厚轉薄或由無苔轉向薄白苔,揭示疾病正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如果相反,則應警惕腫瘤有無轉移、擴散及發生併發症等。在治療過程中始終保持淡紅舌不變者療效多較顯著。

中醫舌診對指導補液也有一定作用,消化道腫瘤的梗阻、放化療中的嘔吐及晚期腫瘤惡液質的發生等隨時會涉及補液的種類和數量,舌面津液的減少、燥苔的出現及陰虛舌的發生揭示電解質及補液量的不足。中醫舌診是非特異指標,單靠望舌不能確認癌症,但可反映癌症病人的體質、病情狀況及預後。

二、中藥的直接抗瘤作用

中國的中藥資源有一萬餘種,已從中提取出許多抗癌有效成分,如秋水仙鹼、長春鹼類、喜樹鹼等,但這些藥已成為西藥,與中醫理論相差甚遠。通過體內體外實驗已篩選出多種具有抗癌活性的中藥,如莪朮、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這些單味中藥與傳統中藥方劑配合,正在發揮抗癌作用。從中醫藥辨證施治的傳統方法出發,多從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扶正培本等方面入手隨症組方,靈活處治。

應用傳統中成藥如西黃丸、六味地黃丸、梅花點舌丹、小金丹等老藥治療癌症,流傳較廣。隨著中藥劑型的發展,新的中成藥相繼問世,如治肝癌的複方木雞沖劑、肝複樂、金龍膠囊、抗瘤解毒膠囊等,治肺癌的肺瘤平、平肺口服液等。除多種中藥肌肉注射液外,供靜脈使用的中藥注射液也有多種,如康萊特注射液、欖香烯乳注射液、華蟾素注射液、癌寧注射液、鴉膽子乳注射液等。中藥對瘤體的直接作用不如化療放療迅速,但中藥作用緩慢而持久,對瘤體的穩定率往往高於化療藥,特別是化療不敏感的腫瘤,例如肺腺癌、肺鱗癌及一些消化系統中晚期腫瘤,中藥治療往往在提高生存質量、延長帶瘤生存時間方面佔有優勢。

三、中藥對放化療的減毒作用

有人估計,每年新發現的癌症病人在160萬人以上,其中80%需要放化療治療,有關放化療的減毒一直是在深入研究之中。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的中藥有助於減輕放化療對胃腸的刺激,使患者儘快恢復食欲。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的中藥可減輕放化療引起的口乾舌燥、泌尿系刺激、放射性肺炎等"熱毒"所造成的副反應。補益氣血、養肝補腎的中藥可以保護骨髓,有助於血象及免疫功能的恢復。

所有中藥除辨證施治應用湯劑外,常用的中成藥有扶正解毒沖劑、參耆扶正沖劑、參耆片、黃耆扶正膠丸、參耆注射液等。在諸多的扶正培本、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方藥中,含有人參、黨參者占83.3%,含有黃耆者占75%,其次是白朮、當歸、茯苓等養氣血、補肝腎、調脾胃的中藥。

四、中藥對放化療的增效作用

中藥對放化療的增效作用多是從臨床中得到啟示,又從動物實驗中得到證實。例如中日友好醫院中醫腫瘤科應用活血化瘀、扶正培本中藥製成扶正增效方,配合放療治療肺癌有效率為69.7%,高於單純放療組的40.9%(P< 0.05),淺表淋巴結癌轉移的縮小率為80.07%,高於單純放療組的54.99%(P< 0.05)。採用C57BL小鼠製成Lewis肺癌模型,中藥加放療的有效率為62.6%,高於單純放療組的39.74%,其增敏比為1.21。筆者統計2205例中藥加化療治療消化道腫瘤的結果也揭示,觀察組一年生存率為92.2%,3年生存率為55.3%,5年生存率為38.3%,均高於對照組,其基礎實驗也證明多個中藥方劑具有增效用途,其機理有:保護T細胞、消除有害自由基、阻止癌細胞的有絲分裂等。

五、中藥止痛並提高生存質量


中醫藥在緩解中晚期腫瘤諸多併發症方面起著較大作用,可以減輕痛苦、提高生存質量,配合臨終關懷工作對延長患者壽命顯示一定苗頭。有人統計51%的腫瘤患者有疼痛,70%的晚期癌症患者以疼痛為主訴。但是自發現嗎啡以來,幾百年來再沒有比嗎啡更好的止痛劑問世,因此控制癌痛只能在綜合治療上尋找更多的途徑。

中醫對待疼痛有"不通則痛"及"不榮則痛"之說,在用藥上用"通利"及"補虛"為主,其中活血化瘀治則占重要地位,例如:血府逐瘀湯、金鈴子散、延胡索散、瓜蔞薤白半夏湯等。臨床較常用的止痛中藥有元胡、細辛、白屈菜、烏藥、乳香、沒藥等。中藥外用止痛近年研究較多,如用辛香走竄、氣味濃烈的中藥如蟾酥、冰片、薄荷腦、血蠍等製成中藥外用劑,藥物經皮吸收,直達病所,不受口服及注射給藥途徑的限制,又避免了消化道的滅活作用。

中藥配合西藥止痛劑的應用也發揮一定作用,例如酸性中藥可提高消炎痛的吸收,增加血藥濃度,這類中藥包括保和丸、山楂丸、五味子丸、烏梅安胃丸等,特別是保和丸,還具有保護胃粘膜的作用,減少解熱鎮痛藥導致消化性潰瘍的機會。嗎啡、度冷丁、芬太尼等強嗎啡類止痛劑可增加膽道、泌尿道內壓,常用阿托品等解痙藥緩解內壓以增強止痛效果,但是多引起便秘,而中藥大黃製劑則同樣可緩解膽道、泌尿道的內壓卻又可治療阿托品引起的便秘。中藥薏苡仁、百合、白芨以及鹼性中藥烏賊骨、煆龍骨、煆牡蠣等有良好的胃腸保護作用,可對抗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如阿斯匹林、消炎痛、布洛芬引起的消化性潰瘍、胃酸過多的弊端。實驗證明,對抗嗎啡呼吸抑制的中藥有細辛、半邊蓮、五味子、款冬花等,石蒜可增強嗎啡的鎮痛效果,冬淩草提取物有增強小劑量度冷丁提高痛閾的作用。臨床常用的五味子、浮小麥、訶子可明顯緩解解熱鎮痛藥引起的多汗副作用。

中藥用於止痛作用緩慢而持久,宜早用和較長時間應用,不存在成癮的弊端,與西藥止痛劑配合應用可減少西藥止痛劑的副作用,目前出現的一些中藥止痛藥多用於中輕度疼痛,宜先用中藥後用西藥止痛為宜。對嗎啡、度冷丁已成癮或耐藥的劇烈疼痛應用中藥多難以奏效。

六、中醫藥抗腫瘤轉移的探索

轉移過程包括瘤細胞脫離原發灶、運轉及在新部位生長三個基本過程,機制是複雜的。研究較多的有腫瘤細胞粘連性、轉移相關基因、瘤細胞的運動、宿主因素等。中國醫學防病思想提出"未病先防"及"既病防變",強調"治未病"及"先安未受邪之地",這與抗轉移的思想是一致的。一些中藥的基礎研究與現代醫學也頗有相似之處。補益類中藥可增強瘤細胞毒的免疫源性,使進入循環的瘤細胞控制在免疫監視之下,便於具有細胞毒的T淋巴細胞攻擊瘤細胞,使其失去運轉能力及崩解。以往的研究提示,補氣、養血、滋陰、助陽等補益類中藥對提高免疫功能都有很好的作用。

活血化瘀類中藥可以減輕血液粘度,使微血栓形成機會降低,減少瘤栓形成新的瘤體。轉移過程中瘤細胞與毛細血管內皮的粘連及轉移灶內新生血管的形成也多借助於血液高凝狀態,活血化瘀類中藥則可防治血液高凝狀態,從而具有抗腫瘤轉移作用。軟堅散結及清熱解毒類中藥如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有抑制和殺滅癌細胞的作用,有些中藥還可啟動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這些中藥可以在腫瘤細胞運轉中起直接殺滅作用。燥濕類中藥如豬苓、薏苡仁等是治療組織水腫的藥物,組織水腫可使瘤細胞聚合力下降而易於脫離進入運轉,靶器官的組織水腫使間隙加大、抵抗力下降,給瘤細胞的侵襲和佔據帶來機會,燥濕利水類中藥通過消除組織水腫而減少腫瘤細胞的轉移。一些化濕健脾、滲泄水濕的中藥已被諸多研究證明有抗腫瘤用途,是臨床常用的抗腫瘤中藥,其在抗腫瘤轉移方面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討。

http://blog.udn.com/wrjobik/9439411

文章分類:癌症是一種慢性病(126)
http://blog.udn.com/wrjobik/article?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6 12:21 | 顯示全部樓層
精選中藥抗癌辨證論治‧整體治療有望痊癒

腫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人體組織細胞在內因的基礎上,受到外來因素的刺激,造成人體陰陽失衡,氣血、經絡等出現障礙,出現氣血瘀滯、寒痰凝結、熱毒濕聚或兼挾這數種情況。這促使人體細胞組織發生質的改變,引發異常的增生,結果在人體某個部位長出腫瘤。由此可見,腫瘤與人的整體相關,而不是局部問題。

http://www.edupro.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48


情志失調使健康遭殃

中醫認為,腫瘤的形成與人的情志內傷、外感邪氣、病毒侵襲、環境污染等密不可分,尤其是情志因素。人的情志,即喜、怒、憂、思、悲、恐和驚若太過,就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人的氣血循環,五臟六腑的功能。中醫謂:“百病生於氣”,怒則氣上、思則氣結、悲則氣消等,因此情志失調,健康便首當其衝。


中醫防癌有良方之祛痰濕

李忠教授:身體上的這些腫塊,都是由痰濕形成的,我們說當痰濕日久嚴重了,便會形成腫塊,前面我們講了,痰濕形成的腫塊有可能是惡性的,也有可能是良性的,但是無論惡性良性都不好,所以我們就要從根本上預防痰濕,來預防腫塊和癌症的產生。

中醫治療腫瘤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3207084012_1_1.html



   抗癌、腫瘤專題
http://www.edupro.org/forum.php? ... e=1&extra=#pid20228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5 01:49 , Processed in 0.022394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