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樓主: 小菩提

空性的智慧 (開示匯集)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4-9-7 10: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4-9-7 11:16 編輯

問:世間人都認為,情愛是人性的一部分,佛教怎麼看待?

答:有貪心,廣義上指對色聲香味觸等一切法的貪執,狹義上則是男女之間的情愛執著。男人與女人之間彼此吸引,這種貪欲是許多痛苦的根本。

其實,只要認真觀察就會了知,不論男人、女人的身體,都是空性,是無常,有什麼可貪的呢?然而,正是這個貪心魔,迷惑了三界一切眾生,使之無法獲得解脫。無論是希求往生極樂世界,還是獲得阿羅漢的果位,有貪心的人永遠不可能接近,更不用說證悟了。

其實,男歡女愛乃至世上最誘人的妙欲,人們即使一生沉溺其中,也不會感到滿足。貪心帶給我們的快樂,少而短暫,而最後的苦果,卻需要多生累劫去承受。就像拉車的牲口,為了吃路邊的一撮草,就要遭受不斷的鞭撻。它得到的,只有一口草那麼少,身心卻蒙受了巨大苦痛。得利少,痛苦多,世間貪欲莫不如此。

既然貪欲如此害人,若想真正消除它,就不能靠滿足它來淡化,而要依佛法的竅訣加以對治。

——索達吉堪布《人生開示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v17l.html


 樓主| 發表於 2014-9-7 10:4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4-9-7 11:16 編輯



問:人總是生起各種分別念,該如何對待之?

答:佛世間一切的本性皆是無常、空性,沒有一法是值得信賴的。然而,凡夫人以虛妄的分別念,把外境誤以為實有,將不淨視為清淨、痛苦當作安樂、無常執為常有,就這樣將自心捆縛了,並做出種種顛倒的行為。

比如,為了追求美麗的女子,無數人付出了慘痛代價,但這有什麼必要呢?分別念給我們帶來的是無窮禍患,騙我們做了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對此,我們每個人務必要及早認清,並運用佛法的智慧將其剷除。

要知道,一切顛倒分別念都像紙糊的屠刀,認識了它的本性,這把假屠刀就無法再傷害我們。否則,始終隨著分別念而轉,哪怕我們擁有的東西再多,也始終擁有不了快樂。

——索達吉堪布《人生開示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v17f.html

 樓主| 發表於 2014-9-7 11: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4-9-7 11:15 編輯


即使佈施恒河沙數的身體,也不及受持《金剛經》四句偈的功德大。六祖說:“一心念誦《金剛經》,能斷除我執、斷除妄想。”只有專心致志念《金剛經》,並對經義產生定解,方可斷除人我執和法我執,以及各種各樣的妄想,言下成佛。故而,如此念誦《金剛經》,才比捨棄身體的功德大。

———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開示錄

 樓主| 發表於 2014-9-7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4-9-7 11:15 編輯

要瞭解人類的痛苦,觀察生活很重要。現在很多人因沒有掌握生活的規律,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內心深處就極其苦惱,甚至將自己推入絕望的深淵。其實這沒有必要。就算你不能完全證悟空性,只要對無常法、人類歷史稍有涉獵,再加上自己的人生經驗,用智慧一分析也會知道:世人特別貪著的事物,實際上無一不是虛妄。

當然,尚未了達諸法實相之前,我們對苦樂的執著也不可能拋棄。而只有斷除了煩惱障和所知障,才不會如此耽著“我”和“苦”,也不會隨業力趨入三惡趣。

這索達吉堪布些道理,作為佛教徒一定要瞭解。但光是瞭解還不行,還要逐字逐句進行思維,從中得到一種感悟,這即是所謂的“修”。

----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4》

 樓主| 發表於 2014-9-7 11:17 | 顯示全部樓層


問:發心利他很難長期堅持,有何竅訣?

答:若人能對空性有所瞭解,利益眾生自然而然就能成辦。《菩提心釋》雲:“如是瑜伽士,若修習空性,內心喜利他,決定無困難。”可見,真正有空性境界的瑜伽士或修行人,其內心自然而然會歡喜利益眾生,這對他們來講並不是很困難。

如果內心沒有空性的境界,可能一個月當中為眾生做事情也累得不行,最後肯定會寫辭職報告。或者說:“不行,我現在太累了!”“已經一個月了,可以了!若這一個月我去掙錢,一定能賺不少錢!”

如果真正有空性的境界,不要說一個月,就是幾十年,甚至幾萬年,都會心甘情願住在最痛苦的角落去幫助眾生。

——索達吉堪布《般若攝頌淺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v0mt.html


 樓主| 發表於 2014-9-7 11:24 | 顯示全部樓層


問:佛經中的“到彼岸”是什麼意思?

答:佛經雲:“何時起想,彼時流轉。”意思是說,什麼時候有想的執著,什麼時候就將在三界輪回中流轉,而不可能獲得真正的解脫。因此,我們皆應依靠諸佛菩薩的勝妙智慧來作觀察,若能觀察則會發現對境萬法沒有任何的相,進而也能遠離執著它們的想,而得到般若空性的真實法性意義。若能如此,那就到達了道的彼岸。而這樣的人,也已安住佛經所講真正現空雙運的境界當中了。

嚴格來講分別憶想就是魔。《大智度論》雲:“若分別憶想,則是魔羅網,不動不依止,是則為法印。”龍猛菩薩說:若分別妄想,始終執著有實無實的相狀,其實這就是魔王給我們撒的網;一旦在遠離一切戲論的境界中如如不動,再不依止任何的邊,這就是佛陀所講的真正空性法印。而什麼時候我們入定於這樣的法界,無破無立的本性就能了達,此時也究竟通達了般若波羅蜜多。

——索達吉堪布《般若攝頌淺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uzso.html


 樓主| 發表於 2014-9-19 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談到學佛失敗這個問題,末法時代學佛不成功的人太多了,總結這些不成功的事例,我認為一個人學佛要成功,除了信心要過關以外,還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要看破世間。世間的享受無有任何實義,沒必要為了這些而空耗暇滿人身。凡夫迷失在世俗的幻網中,聖者雖然顯現上身處世俗,但內心沒有任何執著,聖者看世間只是一場戲,就像老人看兒童的遊戲一樣。我們雖然沒有聖者的境界,但也要儘量看透世俗生活的迷亂本質,生起一個真實無偽的出離心。

二、要有長遠心。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應該將佛法融入生活,不緊不松地長期行持,這樣才有成功的希望。

----索達吉堪布《藏傳淨土法2》

 樓主| 發表於 2014-9-19 21:29 | 顯示全部樓層
在本性中,應該說一切萬法都是空性的,可是相當一部分眾生,因為他們被非理作意所牽,便對外面種種事物生起欲望和貪執,或者說種種幻想此起彼伏地出現。因為他們對輪回有貪戀的意樂,在六道輪回中就一直無頭無尾地不斷流轉,所以不可能獲得真實的解脫。

雖然眾生正在迷失方向,但在那個時候,一切萬法的本體應該說是無我、空性的,就是人們牢牢執著的我和我所也沒有任何本體,只不過凡夫眾生始終將根本不存在的東西認為是存在,也即無中生有。但這毫無意義,就像虛空一無所有,不可能把它打成疙瘩一樣。

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沒有任何痛苦和煩惱,只不過自己不瞭解而已。

---索達吉堪布《般若攝頌淺釋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4 21:16 | 顯示全部樓層
等性和清淨二者,一個是勝義的實相,一個是名言的實相。

在真實勝義中,輪回和涅槃所攝的一切萬法都是平等遠離一切戲論的大空性,根本沒有任何分別與執著的相。

第二轉法輪最後將一切萬法都抉擇為遠離一切戲論的大空性,這就是所謂的等性。

名言中,心清淨的聖者將一切萬法都見為清淨的相,且始終安住于這種清淨自性之中。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見的一切不清淨的繁雜之物,在實相中全部是清淨的,這一點以觀察名言的究竟理證完全可以成立。

——索達吉堪布《般若妙瓶  解義慧劍》

 樓主| 發表於 2014-9-24 21:17 | 顯示全部樓層
六祖證悟的就是幾個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裏面有最殊勝的要義。

按照我的理解,“應無所住”是大空性,“而生其心”是大光明;用大圓滿來解釋,“應無所住”是本來清淨,“而生其心”是任運自成;就顯宗而言,“應無所住”是第二轉法輪的密意,“而生其心”是第三轉法輪的密意。

這樣的一句話,完全能讓人證悟心的本性。

六祖開悟之後,五祖在印證時曾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開示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7 17:33 , Processed in 0.024429 second(s), 14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