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3381|回復: 1

忍辱度瞋恨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5-31 12: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40406101645956.jpg


忍辱度瞋恨

忍辱度瞋恨:菩薩修忍辱行,能度脫瞋恨之心,古人說:「一念瞋心起,八萬障門開。」因爲瞋恨心是無明業火,我人瞋心一發,馬上怒火沖天,焚燒起來,就不顧一切,什麼罪惡言行,都可隨之發生。卽把許多業障之門,大開特開,因此犯下了彌天大罪,違反了國法人情,造諸惡業所以佛說「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心中只圖報復雪恨,不顧傷人害己,把過去所做的一些功德,善事好事,一筆勾銷,統統燒光,付之東流,瞋恨是六種根本煩惱之一,犯罪可能性大,危害性也就越大,而且我們每個人瞋心習氣最深,大有一觸卽發之勢,所以說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特別注意,每逢可瞋的環境到來,要緊緊抓住這個關口。要用最大忍力,不要令瞋心妄動放縱。菩薩修行,利己利人,敎人修忍辱波羅密,可以度脫瞋恨之心,可是忍辱法門,從淺至深,有五種不同。

一、生忍:就是每當被辱境界到來的時刻,無法囘避,無法抵抗,只好堅強起來把它忍耐下去,但是心裏感到煩惱難受,十分痛苦,故稱生忍。

二、力忍:我們對於辱境到來,不與他計較,用了最大力量,退一步,讓三分,把它壓了一下,一心念佛名號,仗佛號能力,把忿恨之心,安定了下來,這就像在水上按葫蘆一樣,不能放手,一放手這葫蘆馬上就要浮了起來,故稱力忍。上述二忍又稱事忍。

三、緣忍:正當辱境現前,我們以智慧來廻光返照一下,修因緣觀。仔細硏究,爲什麼無故受辱、挨打、挨罵,這裏定有種種原因,被人侮辱都是前世因緣感招的惡果,所以今生會隨業受報。作受報想,作還債想,自然就把難以忍受的辱境,逆來順受,心情舒暢,不生瞋恨,故稱緣忍,記得古人說:「有容德乃大,無欲氣自豪。」

四、觀忍:每當辱境發生,就用空觀智慧來照察,了知心身世界,一切諸法,本來無我可得。我旣然是沒有的,那裏還有什麼我被侮辱呢?以及所辱的境界呢?這就是能空的我相與所空的辱境二者完全是空的,所以中間的辱相,當然也是了不可得。這樣一來,那萬惡的瞋恨心,自然就不會發生了,故稱觀忍。

五、慈忍:菩薩每逢到辱境到來時,他不但不生瞋恨心,反而發大慈悲心,哀憐愍念,此人實在愚癡可憐,無理取鬧,妄生枝節。現在對我打罵毀辱,我能忍受,若無其事,置而不理,不會報復,如果對待別人任意毀辱,一定要受到報復,相打相罵,這其實也就是借別人的手打自己,借別人的口罵自己,更嚴重的甚至發展到人命傷殘,現在受到法律制裁,將來難逃因果報應,因此興起無緣大慈,發出同體大悲,方便敎化,令他覺醒過來,知過必改,重新做人,斷惡修善,故稱慈忍,這三忍又稱理忍。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時,有一次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節節支解,佛是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四相皆空不生瞋恨。反而發大誓願,成道以後,先度此王,所以佛在鹿野苑先度僑陳如尊者,僑陳如的前身就是歌利王,菩薩修行發菩提心,一定要經過三難妙行的大關。

第一,難行能行。人們做不到的難事,菩薩能做到。

第二,難捨能捨,人們捨不得的生命、錢財、菩薩能捨得。

第三、難忍能忍,人忍受不了的逆境,菩薩能忍受。

從前舍利弗尊者發菩薩心,修三難行,經不起考驗。三難只做到難行能行,難捨能捨的二難。在最後難忍不能忍,因此他退失菩提心,做了聲聞小乘聖人,到釋迦牟尼成佛時,才在佛座下做一個舍利弗尊者。「佛遺敎經」中說:「忍之爲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爲、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不名入道智慧之人。」

必須注意,佛敎勸人學菩薩修忍辱度,一定要明辨是非,分清善惡,對待善人善事,應該生慈悲心,修忍辱行,對於惡人惡事應該現威神力降伏魔寃,所以佛敎有兩句話:「是佛則拜,是魔卽降」,佛陀是慈威並濟,折攝兼施。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時,魔王波旬來破壞惱亂,佛顯大威力降伏天魔。再如每一座佛敎寺廟的天王殿都塑有彌勒菩薩,笑容滿面,慈藹可親,以慈悲心攝受衆生,在彌勒菩薩後面站著一位手擎寶杵的韋陀菩薩威嚴肅穆,洞視十方,見有邪魔破壞佛門,就毫不留情地予以打擊,依此看來,佛敎雖是大慈大悲普度衆生,但決不是善惡不分,是非不辨,無原則,濫慈悲的老好人宗敎。

http://www.drbachinese.org/vbs/publish/229/index.htm
http://www.drbachinese.org/vbs/publish/230/index.htm

 樓主| 發表於 2016-4-12 17:14 | 顯示全部樓層
根據菩薩道更廣大的見地,排斥你的瞋恨其實是一種缺點。

想要排斥壞的,只想保留好的,表示你仍被我執所染污。

因此,當菩薩道修行者註意到自己的瞋恨時,反而應該想:“瞋恨確實不好!但我不是唯一深受其苦的人,一切眾生都飽受其苦!所以,願我能為一切眾生承擔瞋恨、嫉妒與驕慢。”

宗薩將揚欽哲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6 21:53 , Processed in 0.073208 second(s), 21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