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340|回復: 0

忍著,笑著,眾生都在忍中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5-31 12: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40406101659664.jpg


法門寺佛學院•學僧園地:忍著,笑著,眾生都在忍中過

  ——本四班:釋道信

  忍字凡夫見了都打心裏不高興,首先想到憑什麼要忍,為甚麽要忍,不忍不行嗎?

  有位在文革前出家,文革後又恢復僧人身份的師父,在他往生前幾個月時我問他:“師父,你這一生是咋過的呀?”

  癱瘓在床上的師父不卑不亢地對我說,人一生就是忍著過,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還得忍,還得過;忍不過,還得從頭再來,再忍著過,直到忍過。

  人這一生幾十年,有許多好事壞事、不如意事都得經過,不如意的煩惱事很多,都是在忍的下面度過,不然無法過下去,甚至中途夭折這一生。

  眾生都是從忍中度過的,沒人離得了,也沒人逃得脫,包括三界的眾生都一樣,甚至佛還要忍提婆達多對他的傷害。人都要經過忍受母親胎獄之苦,隨之,生下來還有諸多的什麼都不適應之苦;懵懂的成長直至成年、壯年再到老死也要忍受家規國律的約束苦、忍生老病死的苦楚。在這一生中,時時刻刻都不是在忍中度過嗎?!可是,我們對‘忍’又瞭解多少?看,‘忍’是心上插一把刀;看來,‘忍’是要發自內心去忍,就算躲不過,也要忍的過。其實,凡是忍過的人,心裏就會生起一種喜悅的感覺,忍過了將來不報復,不反擊。如果將來反擊,那就不是忍,而是‘讓’了。忍與讓,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讓’是對自己的上級、父母、師長,及某些方面佔據優勢、上風的人。在語言方面,還要暫時聽從、服從,這個‘讓’是自己有能力超過加壓的人,在暫時的情況、形式、地點等種種因緣上不得已而‘讓’之。在讓過後,一旦因緣成熟時,有反擊能力時去反擊的話,這樣是得不到‘福報’和‘功德’的,因為‘讓’過了,心裏還有不樂意的因素存在。

  ‘忍’是不一樣的,忍能得很大的福報。‘忍’能使人在忍的過程中、磨練自己的心智,用什麼樣的心態,決定什麼樣的後果,所以,忍得過後便是智慧、福報的收穫。不過,忍的前後要無怨無嗔,忍後不會計較與報復。忍,不只是暫時得到利益,將來還會得到更大的利益。忍的包容性是沒有限量的,心有多大,自己的世界就有多大。《華嚴經》雲,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能忍的人。對一切好事、壞事都能忍,它不分時間、地點,做到能屈、能伸,忍,能堅定我們的信仰,成就我們道業,直至成賢成聖。

  忍,對一個成大器的人,尤其對一個學佛的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必修科目,屬於菩薩六波羅蜜之一的“忍辱度”。一個人不具有‘忍’的心態,他不能在這空間存在,當他在很丟面子、利益、名譽時,很容易幹出讓他自己不能控制的事,甚至失去生命,可謂是得不嘗失。

  其實,每個人都得在忍中度過,只是心態不一樣罷了。凡夫,是怨天嗆地度過一生,而聖人、菩薩、佛,是在‘忍’的風景路上,用泰然和歡喜心接受過活。學佛人,更應該要學會忍,如果不學會忍,在臨終時‘忍’不住脫殼之苦,失去正念,便會招致很慘、很可憐的果報,甚至失去了人身,枉費了自己學佛一生,豈不痛哉、怨哉、苦哉。

  凡夫,聖人,佛菩薩都要從這條路上過,我們就有責任和義務瞭解‘忍’的層次、忍的相貌?以便臨終時,在忍中把握生死秘密,隨願往生。

  忍,分為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六種。

  一、力忍,是要用心的念力才能忍過。也就是說,當有人無緣無故找麻煩時,作為凡夫的我們當然會生氣,會生起反擊的心力,但在最關鍵時,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怒氣,壓制自己的衝動情緒,想想自己是什麼人,對方又是什麼人,我跟他計較,豈不是降低了自己、抬高了他人?只要是自己善用心力,不與他計較,壓制下了自己的情緒,又不起報復的念頭,這就是忍第一步“力忍”。

  二、忘忍,凡是過去了的煩惱事、傷心事,就要刻意把它忘了,別去掛懷,似乎就當沒發生、沒經過、沒遇上這種事。這種‘忍’,就是所謂的‘宰相肚裏能撐船’。這種‘忍’,對人對己不計較,努力把他忘了便是。當年,虛雲禪師朝拜五臺山時,被俗家舅舅的兒子戲弄曾受過鑽跨之辱。後來,表弟提及此事時,虛雲禪師全忘了,甚至眼前的人是誰都不記得了!這就是‘忘忍’的寫照。

  三、反忍,無論種種磨難折磨你,回頭想想都是自己不對,讓別人起了煩惱,可能是自己曾經傷害過人家,這裏面一定有自己未知的因緣,才引起了眼前的事,如是種種,這樣反思後,就要主動向人賠不是,還要反過來說,一切都是自己的過錯。這種‘忍’要高一步了。

  四、觀忍,那就是用佛教的空性,來觀無理到來的事和人,以及自己都是緣起性空,都是不可得的幻化物,還執著什麼。學佛了,應該知道忍不是無用,而是大用,是大樂法門,修忍辱波羅密的機會到了,忍過了,把忍的功德回向佈施給別人。

  五、喜忍,這是菩薩境界的忍。菩薩遇到無理取鬧、莫名其妙的煩惱時,他們不會感到痛苦,反而歡喜接受,在他們心中任何的境遇都是一種修行和考驗,他們好比是淤泥中的蓮花,在‘忍’中鍛煉與提升自己。

  六、慈忍,這是佛的境界,對於無理橫加的事,遍知一切境遇皆是‘業果’所致,心不為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所摧破與煩擾,反而起悲心,起憐憫心,起用智慧之光,發大願心將來度他離苦得樂,讓他得到究竟的利益,直到成佛,譬如,多次陷害佛的提婆達多,在《法華經》中講到,佛不但不嫌棄他,還授記他將來成佛;而且,還感恩他成就了佛的忍辱波羅蜜。

  由於,眾生我執重,如果不像佛、菩薩們那樣精進不懈地修忍辱波羅密,是很難斷除嗔恨心,難以修起慈心和悲心。其實,人的行為舉止都是習慣、習氣養成的,我們應該將‘忍’串習成一種習慣,盡自己所能去‘忍’,直到成為一種‘忍’的習慣了,我執就淡化了,再逐漸的根除。相應的煩惱也就由重變輕,最終至熄滅了。在這個世間,不只是人類才有煩惱,才要忍,其實天地萬物,宇宙萬法都在‘忍’,在忍的推動下,和諧地轉動和生活,大家才相安無事。‘忍’本身是人生的加油站,卻被我們荒蕪了。

  人這一生,學佛之後,才知道‘忍’是一種大樂法門,是一種‘和’的境界,是僧人氣度、人格的深化,明白了忍,甘願去忍,就不會再煩惱、再怨天尤人了。應該把煩惱轉成自己修道的資糧,用‘精進’的潤滑劑,不懈地將‘忍’改變、改造成涅槃路上的加油站,促成我們早日成佛。

  生活怎麼過——忍著、忍著,笑著、笑著,一步步的忍著過,現在這樣過,將來還得這樣過,成聖成賢同樣也得這樣過!

http://www.fjdh.cn/wumin/2014/04/154452328358.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5 04:26 , Processed in 0.024175 second(s), 21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