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834|回復: 2

武志紅:中國“聽話”哲學背後的生死絞殺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8-24 20: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4-8-24 20:50 編輯

54764559gdc313e33cce6&690.jpg


武志紅:中國“聽話”哲學背後的生死絞殺


聽話哲學,是中國式教育的核心。

並且,聽話哲學深入無數國人內心,在我的記憶中,中國家長誇孩子時,“聽話”和“乖”這兩個詞簡直是不可避免。

聽話哲學,有不合理之處:一直被要求聽話的孩子,他的精神生命正逐漸被扼殺。

聽話哲學,也有其合理之處:若孩子不聽話,很多中國家長就會覺得生不如死。

4月4日,四川廣元發生悲劇,一位媽媽將16歲的正讀中學的兒子從酒吧中拉到附近江邊,對孩子說“你上網我管不好你了,那我就去死”。隨即,她跳入嘉陵江。

接著,爸爸趕過來,踢打孩子,他是覺得孩子該為妻子的死負責吧。可在這個時候將媽媽的死怪罪到本已內疚至極的孩子身上,是極為不該的,這會造成孩子的不能承受之重。果然,孩子隨即也跳嘉陵江,和媽媽一起溺死。悲痛到極點的父親也要自殺,所幸被攔住。

這位媽媽為何要自殺?會有其他原因嗎?比如說太貧窮,過不下去了;或夫妻感情不好;或其他更重大理由?難道,她會僅僅因為管不了孩子上網,而自殺嗎?

看了媒體的報導,她的生活還算不錯,夫妻感情尚好。並且,以心理學的理論,和我的經驗來看,僅僅因為孩子不聽話,就足以構成一些家長活不下去的理由。

在我的新浪微博上,我點評過多起父母虐待孩子事件,如一位媽媽在七樓上將孩子倒掛在樓外,威脅扔下去。這種用死亡威脅孩子的事,在我看來,簡直是太極端了,可看網友評論才知道,這種事在中國,竟是尋常事!並且,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多數就是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

關於這類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估計這輩子都忘不掉了,是剛在廣州日報寫心理專欄不久時遇到的。那時,收到一個女孩的來信,她說她愛上了一個很好的男人,但父母誓死反對,母親因而患心臟病,父親則宣稱,你們要想結婚,得踩著我的屍體才能過去。

這封信震驚到我,我約他們一家三口聊天,發現,是母親反對女兒婚姻,其實父親無所謂,女兒和這個男人結婚不結婚他都可以接受。他之所以反對,是因為要和妻子站在一條陣線上,或者說,妻子可怕的情緒綁架了他,讓他不得不反對女兒嫁給這個男人。

那位母親的態度無比堅定,為了不讓女兒和這個“糟糕男人”結婚,她簡直是可以付出一切代價。

我問她,為什麼反對?她講了很多理由。

一,我女兒長這麼漂亮,那個男人不配。但公平說,她女兒端莊,但絕對稱不上很漂亮。

二,我女兒學歷好,那個男人不配。的確,她女兒本科,但那個男人也是大專,並且,男人收入高她女兒很多。

這是具體理由,還有抽象理由,譬如我是為了女兒幸福,可女兒無比愛那個男人,而且他們是彼此相愛。

……

這樣談下去,這位母親的理由一一呈現出來,但它們一眼可知,都不是真實的理由。

最後,她說出了真實的理由,帶著狂暴的憤怒。她說:女兒原來什麼都聽我的,並且她向我承諾,戀愛前,一定會帶那個男人給我看,我答應,她才繼續發展,可是她背叛了我,她竟然是戀愛半年後我才知道!!!!!!

她說這番話時,那份痛苦,和她的憤怒一樣可怕。痛苦的級別,到了生生死死的地步,而憤怒的級別,也到了要死要活的地步。

可以說,女兒什麼都聽她的,對她而言,是無比甜蜜的事情,而女兒竟然瞞著她談戀愛,這件事,徹底摧毀了這種甜蜜,這導致了她的痛苦與憤怒。

依照心理學理論,這位母親,與女兒構建了病態共生的關係,女兒徹底順媽媽的意,這讓母親在這個共生關係裏有了一種無所不能感,這份感覺成了她的自我的核心感,而當女兒突然不聽話時,她的這份無所不能感就被顛覆了,她的自我也破碎了,這都會讓她有死亡感。

她轉而控制女兒,用各種極端手段,不惜你死我活,就是為了恢復她發號施令而女兒聽話的病態共生關係,好讓這個共生自我重新復活。

但如此一來,女兒的自我就被摧毀了。所以,最終,這位女兒的選擇是兩敗俱傷,她與心愛的男人分手,讓媽媽的這一意願實現,但此後她遠走高飛,以這種方式,徹底脫離了與媽媽的共生關係。

有些人就沒這麼幸運,譬如上海海事大學女研究生楊元元,她的自殺,就是因為她的自我,被媽媽構建的共生關係而殺死了。

四川廣元的這個家庭慘劇,直接邏輯是:兒子違背媽媽意志上網,讓媽媽的脆弱自我崩潰了,她的自殺,並非脅迫,而是反映了她真的就是這麼痛苦。可更深一層的邏輯是:兒子之所以違背媽媽意志上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逃離媽媽與他共生的願望,而在網路中尋找一個他的意志說了算的空間。

病態共生的親子關係,的確常有這種味:太聽話,孩子就被殺死了;但若不聽話,父母就想死。

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發明了“不含敵意的堅決”一詞,他是在講父母如何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也包括孩子想與父母共生的動力,其意思是,父母堅決地拒絕孩子,但並無敵意。敵意即,我不會說,你是錯的;更不會說,我因此就不要了;更更不會說,因此我恨不得殺了你!

想脫離聽話哲學的中國孩子,也可用此策略對抗父母:我不聽話,並不意味著我恨你;也不意味著我不愛你;只是,我是我,你是你。即,一方面堅決地對父母的意志說不,同時又對父母傳遞愛意。

但這個策略,估計只有很成熟的大孩子才能做到吧,對十幾歲的少年,這要求太高。所以,若想真正消除病態共生帶來的家庭悲劇,父母必須覺醒。

武志红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wuzii


 樓主| 發表於 2014-8-24 21:06 | 顯示全部樓層

   孝順,但是父母的貪瞋癡,要順嗎? (淨空法師)
http://www.edupro.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23

佛門真正的大孝 (法師開示匯集)
http://www.edupro.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03


 樓主| 發表於 2014-8-29 15:16 | 顯示全部樓層


眾生的貪愛本質

以下摘抄益西彭措上師《中觀四百論講記》的部分,我們共勉:

若時不隨順,則都無所愛,
爾時起貪愛,唯同於貿易。

偈頌直解

若觀察時,對於不隨順自己的孩子,則根本都不會有所謂的愛,因為這並不是自己貪愛之處的緣故。如果子女隨順了自己,那麼這時對他們的貪愛也不合理,因為這種貪愛,實際上是對於子女隨順自己的酬報的貪愛。這就完全像一場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一樣,故對子女的貪愛貪執毫無實義。

這個比喻很形象,人的心態就是這樣的。不責怪自己的孩子,哪怕他再不好,再醜陋,再調皮,再不隨順自己,不報恩,他都像菩薩一樣對待他,世間的父母是沒有做到這樣的。純粹就是他隨順我,他報恩,他喜歡我,所以我對他怎麼怎麼樣。純粹就是這樣的貪愛的執著在搞鬼的。世間人因為沒有佛法的智慧,非常愚癡,辨別不了這些;一說愛就認為是好的,不知道貪愛和慈愛的區別,其實世間人的愛僅是貪愛而已,而不是慈愛。貪愛就是自私的心在搞鬼,沒有別的任何有價值的因素在裏邊。所以這個偈頌也是非常殊勝的一個教言。我們要抓住這裏所說的隨順與不隨順的問題,不隨順怎麼樣,隨順怎麼樣。然後就能看出父母對待子女的真正的心態。

釋義

隨順,就是眾生滿足了“我”的貪心,因此,眾生都喜歡那些能隨順自己的人。父母也一樣,不例外的。偈頌中的“唯”字,說明父母貪愛的生起,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希望子女以隨順作為回報。這說明父母真正愛的,其實並不是子女,而是那種從子女那裏得到的被順從、被重視的滿足感。這樣的貪愛,就是父母將愛賣給子女,子女則用隨順進行支付,這和做生意有什麼區別呢?聖天菩薩太有智慧了,用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來開導我們,讓我們斷除顛倒的執著。

那麼做生意呢,自然就會有賺有虧。父母從子女的隨順中得到滿足,就感覺是賺了,這樣就很高興。如果子女不隨順父母,父母的願望沒有得到實現,那麼父母就會覺得虧了,覺得付出的愛不值得,這時心中對子女的貪愛就會消減,甚至會演變成嗔心。

這次4•20雅安地震中的一件事情,就很說明問題。地震發生時,雅安市雨城區的小李先跑到二樓救下了9歲的兒子,然後再跑去對面的房子救年邁的父母,這時父母已經被墜落的磚塊砸傷了。父母對兒子不先來救他們感到很生氣,很長時間都不和他說話。尤其母親,不管小李如何激動地解釋,都背對著他,不理不聞。這就是父母覺得沒有被隨順,沒有被重視而產生了極度的失落,由貪愛不滿足而生嗔的結果。當然,兒子馬上找車把父母送到醫院,並在醫院裏噓寒問暖,端茶遞水,並且不斷激動地向父母作解釋,這都慢慢讓父母相信自己是被兒子重視的,是被兒子隨順的,這樣他們受到傷害的對“我”的貪心又會漸漸得到了恢復,獲得了滿足。

父母的愛,是被稱為人世間最偉大的,但如果連父母的愛都是一種交易,那麼其他的一切貪愛,比如男女的愛戀,朋友的友情等等,就更加是一種交易,是一場買賣了。男女的愛戀,交易的是什麼呢?主要的當然也是隨順,另外還有相貌、家庭背景、財產、性格等等。朋友的志趣相投,其實也就是相互之間的隨順,除此之外,朋友還會作經濟利益、社會地位等的交易。

現在世間上所頌揚的愛,其實有兩層含義,一是貪愛,二是慈愛。貪愛的本質純粹是貪心,貪心是我執所產生的煩惱,是為了滿足我的需求,因此是需要對方付出的,這就是一種貿易。而慈愛的本質是清淨的慈心,慈心是消減我執而利他的表現,是真正地利益他人,並不希求回報。

但是現在世間上所頌揚的這個愛,不管是手足之情,還是友愛、母愛、父愛、戀愛、愛情等等,都唯一是貪愛。貪愛是自私的。自私說明你主要考慮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並不是被愛者的感受。比如父母都說愛孩子,但是通常都會將自己的要求強加在孩子頭上,希望掌控孩子的一切,會對孩子亂發脾氣,而不習慣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孩子的感受。即使是像穿衣服這類小事,父母也要孩子服從自己的意願,更不用說一些重大的決定了。男女之間的愛戀則表現得更為明顯,說是愛對方,其實是想要佔有對方、控制對方、利用對方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這種所謂的愛,會對對方造成壓力和負擔,最後變成累贅,從而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悲劇。

月稱菩薩在《四百論廣釋》中講到一個公案,曾經有一個國王,他非常寵愛的一個兒子死了。大臣們不敢直接告訴國王,只得婉轉地說“他變僵硬了”。而梵語中僵硬這個詞,又有反叛的意思,國王誤解了這句話,以為是兒子要叛亂,因此勃然大怒,要前去捕殺。這時大臣只得說“他已經死了”。國王因此就感到很欣慰,高興地敲起了一面大鼓。

大家應該來好好反思一下,自己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同事等之間的關係,有多少是出於貪愛,有多少是出於慈愛。如果是出於貪愛,那麼應該放下貪愛,改變交易的性質,使它們逐漸改變成慈愛。所以現在不是要加強貪愛,而是要學會放下這個貪愛,這個相當重要。

這樣我們就會明白,佛法的引導的的確確就是讓人們真真正正地離苦得樂,真正地開智慧,斷除煩惱。佛法的引導都是以大平等心做指導,讓自他在內的一切眾生,包括在世的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及亡者,所有的眾生的身心相續上,今生來世以至於生生世世,不出任何損害,不出任何苦惱的問題。佛法的引導完全是自利利他的,是用智慧開導我們,讓我們真正修離苦得樂的法義。所以我們要讓自己的善良心和慈愛心生起來並得以堅固,一定要壓制自己的貪愛心。尤其要學會放下貪愛心。不管是對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親朋好友還是同事道友等等,彼此因貪心引起的貪愛一定要放下。放下貪愛才會有修行,放下貪愛才會有真正的自在快樂。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0 05:56 , Processed in 0.020616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