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3693|回復: 0

索達吉堪布: 只有相續中真正體會到因果不虛時,才稱得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佛教徒。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2-1 20: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reeimage-2225330.jpg 索達吉堪布: 以苦得樂,以樂得苦

節錄自 藏傳淨土法 第四十二課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遠離痛苦、擁有安樂,但在現實中卻有兩種人:一種是以苦得樂,一種是以樂得苦。

以苦得樂是這樣的:有些人雖然精勤上供下施、清淨罪障、廣行善法,但以善業力而使往昔的惡業提前成熟,今生遭受病痛惡緣等微小的痛苦,來世會得到永久的安樂。我們在精進修行的過程中,有可能會感受一些痛苦,但這個痛苦是有期限的,假使我們沒有修行,將會在輪回中一直感受痛苦。寂天菩薩曾說:“吾今修菩提,此苦有限期,如為除腹疾,暫受療割苦。”就像有些病人服藥後上吐下瀉,暫時會覺得更加痛苦,這時不能認為醫生開的藥有問題,其實這是病情好轉的表現,只要堅持一會兒就好了;同樣的道理,在行持善法的過程中可能會違緣重重,但這也是消除業障的表現,只要自己堅持下去,最終一定會有苦盡甘來的時候,不能因為暫時的痛苦而退道心、生邪見。

《十住毗婆沙論》雲:“有大福德者,雖有罪惡事,不令墮地獄,現身而輕受。”意思是說,有些人雖然曾經造過惡事,但是因為精進行持善法而積累了大福德,所以他們並不會墮入地獄,通過即生感受微小的痛苦而消盡墮入地獄的業。有些人在家的時候身體很好,出家以後卻經常生病,每天要吃很多藥,也許這就是在消除墮入地獄的業。我生病打針時經常想:雖然打針很疼,但很可能以今生感受針刺的痛苦,而避免了來世在地獄中感受刀砍斧斫的痛苦。我認為修行人在面對痛苦時,應該這樣如理作意。

此外,以樂得苦是這樣的:有些人以非法經商、狩獵殺生等造惡業的途徑獲得財食,雖然在現世中似乎很幸福,但必將樂極生悲,不可能始終享樂。換句話說,非法之人現在享受微少的安樂,未來將永遠感受無邊的痛苦。就像有些腐敗分子,暫時似乎享受得非常不錯,可是他們的前途決定是黑暗的。

以上比較了以苦得樂和以樂得苦兩種人,我們看一則這方面的公案。《雜譬喻經》中記載:以前有兩兄弟,雖然是親兄弟,但他們的志向完全不同——哥哥喜歡修道,對佛法非常有信心,而弟弟喜歡經營世間家業,慳吝嫉妒、不信佛法。由於他們的見解水火不容,實在無法共同生活下去,於是哥哥出家成了沙門,而弟弟在家經營家業。哥哥晝夜精進坐禪思維,後來成就了阿羅漢果。哥哥獲得成就後,以好心勸化弟弟奉行佛法,弟弟不但不聽從,反而氣憤地詆毀哥哥。見到弟弟如此剛強難化,哥哥便離去了。

弟弟一直貪執家業,整日忙忙碌碌,不曾為正法用過心,結果死後轉生為一頭肥壯的大牛,被商人買去運貨。有一次,這頭牛馱著許多貨物爬一個山坡,由於貨物非常沉重,它實在無力走動,疲乏地伏在地上喘氣,商人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恰好此時哥哥在空中飛行,遠遠看見弟弟在受苦,便對它說:“過去你居住在田宅中,現在你在何處?是在畜生道中做牛。”哥哥以神通讓牛知道宿命,那時牛才後悔地流下淚,哥哥知道它心中非常哀傷,就對商人講了這頭牛的來歷,商人就將這頭牛放生了。

在這個公案中,以前是親兄弟,後來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其實,許多兄弟姊妹都是這樣的,小時候過著同樣的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嬉戲,在同一父母關懷下成長,可是長大以後,他們的人生之路卻截然不同:有的行持善法,走向光明;有的行持惡法,走向黑暗。

無論以苦得樂,還是以樂得苦,這都是無欺的因果。也就是說,猶如在田裏播下種子後成熟一樣,今生的苦樂都是往昔的宿業所感,往昔的無欺之因必定會成熟今生的無欺之果。這個道理說穿了也很簡單,對此沒有什麼肯定或否定的,並不需要過多地進行破立。《法句經》中說:“行惡得惡,如種苦種……習善得善,亦如種甜。”意思是,造惡業會感受痛苦,就像種下苦的種子會收穫苦果一樣;而造善業會感受快樂,就像種下甜的種子會收穫甜果一樣。這是無欺的緣起規律,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否認。而且縱使經歷許多大劫,往昔所造的業也不會失壞,一旦因緣聚合時必定會感受果報,如《寶積經》雲:“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華嚴經》中說:“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業,皆從習起。”意思是,一切報應都是從業而來的,一切果都是從因而來的,一切業都是由往昔的串習和習氣而來的。所以,是快樂還是痛苦,完全取決於自己造的業是善還是惡,而這個業就體現在平時的言行舉止上。如果嚴格按佛法來約束自己,言行舉止非常如法,則善業會不斷增長;如果平時沒有任何約束,言行舉止不如法,那麼惡業會不斷增長。最後離開人間時,自己必定會隨一生所造的業前往後世。

大家要認真思維這些佛經中的金剛句,一定要對這些道理產生定解,只有相續中真正體會到因果不虛時,才稱得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佛教徒。如果不相信因果,肯定會肆無忌憚地造惡業;而誠信因果者,即使給錢也不會造惡業。因此大力推廣佛教的教育,培養佛教徒的因果觀念非常重要。


藏傳淨土法(索達吉堪布傳講)
http://www.edupro.org/modules/ne ... ic_id=7718&forum=19

智悲佛網
http://www.zhibeifw.com/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0 18:59 , Processed in 0.025315 second(s), 23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