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501|回復: 0

菩薩行的精進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5-23 15: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7295e45gw1f3ztgyjgrpj20sg0iw0vx.jpg


菩薩行的精進

修菩薩行,是以無盡的法界為境的:親近供養一切佛,聞持修習一切法,莊嚴一切國土 ,度脫一切眾生,斷盡一切煩惱,……圓滿一切功德。『窮虛空,遍法界』, 什麼都是一切的一切。心量的廣大,真可說是:虛空一樣的廣大,大海一樣的 淵深!這樣的大願,大行,大果,如沒有無限的精進,是不能成就的。所以菩 薩的精進度,應有「無厭」足的「心」量。求一切佛法而不滿足,證得功德而 不得少為足;「如海」一樣的吞納百川,無窮無盡的進趣。唯有這樣的無厭足 心,才能發為大乘的精進。因此,一、大乘的精進度,不是有限的精進。如農 夫下田,某甲盡力收穫,得到了一些,就回家去休息享受,某乙也盡力收穫, 要收割圓滿了,才告一段落。在工作的努力方面,也許某甲更緊張,然而某甲 到底是工作的懶惰者,某乙才是精進的。這樣,聲聞的急求自了,如喪考妣, 在大乘法中,不能說是真精進。二、精進是持之以恒,而不是不自量力的急進 。如二人上山,一人急急的跑,不到半路,心跳足酸,只好停止而退下來。一 人是大踏步前進,不是急進的,但能保持體力而不休息的,這樣才能登上高山 。總之,無厭足的,不休止的善行,才是大乘的精進!

在修學的進程中,有時會山窮水盡,無法再進,有的就中止退失了。但是 菩薩的精進,現有的(體力、智力、財力、能力)「力」量,雖是可「盡」的 ,而內心的無限精進,卻是永「不」停「止」的。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 ;承認失敗,放棄努力,是真正的失敗了!故事說:有旅客在山中前進,被山 鬼障住了路。旅客舉左手去打他,可是左手被捉住了。再用右手,左足,右足 ,末了用頭去撞他,頭又被鬼縛住了。山鬼說:好勇敢的旅客,你現在還有什 麼能耐呢?旅客說:我的心,將永遠不受束縛而要求前進。山鬼佩服他的膽量 與毅力,就讓路而讓他過去。在修菩薩行的歷程中,如由於力量不足而無法進 行時,也應這樣的保持那前進的決心。

對於大乘佛法,不能精進修學,不出於二種障:一、不想進修;二、不敢 進修。佛道有這樣的功德,為什麼不想進修呢?不是「推延」懈怠,就是染「 著世樂」。有的懈怠成性,什麼好事都不能努力去做,總是推延又推延,今天 推明天,今年等明年。這樣根機,是難得猛進的。如能多多憶念:人命在呼吸 間;死亡是不分老年與少年的;人身難得。多念無常,才能警策修行。有些是 貪染世間樂事,專在聲色貨利中過日,忙得不亦樂乎,這也就不想進修佛道。 如能思察世樂的不究竟,多引起未來的苦果,如刀頭蜜一樣,減少世樂的貪染 ,就會進修法利了。為什麼不敢進修呢?因為「自」己「輕」視自己,覺得現 在是末法時代,自己是根鈍障重,深廣無邊的佛道,實在無法成功。這樣的「 心」生「怯弱」,就不敢承當下來,當然不會精進的修學了!這類心性怯弱眾 生,容易退取小乘,走那迂迴的路子。

心性怯弱,不敢進修深廣圓滿的大乘佛道,每從三方面怯弱退屈下來。一 、聽說圓「滿」的佛「果」,是永盡一切過失,圓滿一切功德的,就自己覺得 不行,我怎能得到那麼圓滿的佛果呢!這就退屈下來了。應該想:十方無量數 菩薩,都能修行圓滿而成佛,我為什麼不能!所以說:『彼既丈夫我亦爾,不 應自輕而退屈』。從前曾經墮惡道的,現在已經成佛;現在在惡道中的,將來 也要成佛。惡道眾生都會成佛,自己現在難得的生在人間,能知道正理,能奉 行善行,為什麼反而怕不能成佛呢?二、聽說菩薩要修「難行」苦行,施捨手 足頭目等,覺得太難太苦,自己做不到,就不敢進修而退屈了。這也不對。從 無量世以來,每墮落在惡道中,說不盡的苦都受了,為什麼為佛道而修行,反 而怕起苦來。如長病痛苦不堪,受一次手術,就能徹底治療,因受手術而來的 小苦,難道都不能忍受嗎?況且,菩薩的難行,與外道的苦行不同。菩薩修行 ,有方便善巧,次第學習。忍力成就,悲心增勝,有利益時才施捨身分,並非 專以受苦為修道的。三、聽說菩薩修行,要長「久」的「處」在「生死」海中 度眾生,時間這樣的長,要積集的「資糧」,又那麼的「廣」大「無邊」,覺 得自己修不了,也就不敢進修了,這是更不應該的。菩薩能通達生死如幻,才 能長在生死中度眾生,並非長在生死中墮落受苦。而且,無邊資糧是無邊的功 德,還會嫌多嗎?誰會聽說財富多而怕計算的麻煩呢?對這些,如由於心性怯 弱而有退屈心,應以上面的理論,多多訓「練」自「心」,讓自心堅強起來, 精進的荷擔佛道,而「勿」使「退屈」才是。

不過,世間也有把成佛看得輕易的,以為修習微少功德,就會成佛。這或 是從怯弱懈怠中來,或是不知天高地厚,如『初生犢兒不怕虎』一樣。如自以 為然,等到覺得不是這麼一會事,也許要懊悔不及了!

雖然一切眾生,畢竟成佛,但就現實的眾生性來說,根機是種種不一的。 在發心向道的眾生中,有是適宜於菩薩行的,有與菩薩法是格格不相入的,也 有想學菩薩而不敢修的。適宜於菩薩行的根性,佛當然『為說無上道』了。與 菩薩心行格格不相入的,是鄙劣怯弱的根性,如《法華經》的窮子喻:窮子回 到故鄉,望到財富無量的長者,驚慌失措,嚇得逃走都來不及。對於這類根機 ,不得不為說方便法門──聲聞、緣覺乘法,漸漸的引攝化導他。想修菩薩行 而不敢修的,知道羨慕佛果的究極圓滿,但對於菩薩的廣大心行,卻不敢擔當 ,精進修行。這也是怯弱眾生,缺乏自信,生怕退墮小乘,或沈淪苦海。對於 這類眾生,二乘方便是不適用的,佛只有用特別的方便來化導了。這類「怯弱 下劣」的根性,想成佛而不願修學菩薩的大行難行,所以「希」望「求」一簡 單「易行」而又迅速的方便「道」。但這是不順菩薩的菩提願行的;因為求成 佛道,是決無不修菩薩大行的道理。這如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論•易行品》 說:『問曰:是阿惟越致(不退轉)菩薩,……行諸難行,久乃可得,或墮聲 聞、辟支佛地,若爾者,是大衰患!……若諸佛所說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 致地方便者,願為說之!(龍樹)答曰:如汝所說,是儜弱怯劣,無有大心, 非是丈夫志幹之言也!何以故?若人發願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 越致,於其中間,應不惜身命,晝夜精進,如救頭燃』。 (本文錄自《妙雲集•成佛之道》290~296頁)

怯弱懈怠眾生,不敢精進的直入大乘,所以以易行的方便道,信願為方便 ,引入大乘的精進道。其實,如能得善巧方便,精進也並非難以成就。這應該 修集四種力來助成精進。一、「勝解」力:勝解是深刻的信解。信解善惡業報 的因果道理,及菩薩行的功德與違犯的過失。若能深刻信解,就會生起樂欲, 要求遠離一切惡,成就一切功德。從這樣的勝解欲樂,就能引發精進而使之修 行。所以說:『信為欲依,欲為勤依』。越是信解深徹,也就越能精進修行。 二、「堅固力」:在進修中,要有堅固力,這有二種意義。第一、有些人,隨 隨便便,修這修那,無決心,無恒心,結果是養成惡習慣,什麼都修不成。所 以要審慎而行,可以不行,行就要行得徹底,有始有終,不能中途放棄,這才 能養成意志的堅定。第二、進修時要尊重自己,強化自力。成佛大事,要自己 力行,不能希望他力,所以說:『解脫唯依於自修』(楞嚴會上阿難的失敗, 病根就在此)。要肯定自己是能修行的,能戰勝煩惱的,堅決的負起菩薩大行 的重擔,非達到目的不止。三、「歡喜」力:在修學的過程中,法喜充滿,如 嘗到美味而沒有厭足心。越是進修,越是有興趣,這才能精進修行,愈入愈深 。四、「休息力」:如身心感到疲勞了,應該休息一下,否則會引起厭倦心而 障道的。或某一功德修成了,雖略略休息,也意不滿足。如這樣「能修於四力 」,那就如泉源長流,「精進」不息,而「不」太「為難」了! (本文錄自《妙雲集•成佛之道》302~303頁)

http://yinshun-edu.org.tw/archiv ... chap14_mprajna.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2 22:48 , Processed in 0.028033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