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8330|回復: 5

精進與內在修持(涂江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5-23 15: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7295e45gw1f41qucsfm1j20sg0jdwjn.jpg

精進與內在修持(涂江源)

   壹.前言
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其中之一個善根就是「精進」,聖賢之所以成聖賢就是「不二過」。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最大毛病就是不夠精進。
修行第一先斷自己惡習、粗習、微習,若有警覺惡習、粗習起現行,當要能控制之,久而久之,惡習、粗習轉微,再化弱而不起,這才能提昇「內在修持」。
有同修問大德邱前人,如何修道?邱前人慈悲云:「改脾氣、除毛病。」
 
貳.何謂:「精進與內在修持」
一.所謂『精進波羅蜜』,乃指菩薩修行,常行勇猛精進,堅定不移,精進度之作用能使其他五度 都能精進,「發心布施、持戒修身、修行忍辱、修學禪定、勤求智慧」都要 「精進」。況且有了「精進勇猛,勇往直前之毅力決心,沒有辦不成之事情 」,精進能度懈怠,縱有天大之困難,亦不能阻礙菩薩之精進毅力。
 
叁.如何:「精進與提升內在修持」
一.勇猛精進的去除「三毒 - 貪、嗔、癡」-必能提升內在修持.
二.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經》中,世尊云:「慈氏菩薩摩訶薩,有四種精進。云何為四?
(1)所謂未生不善,能令不生。(2)已起不善,速令除滅。
(3)未生之善,當令速生。(4)已起之善能令增長。慈氏當知此即菩薩摩訶薩四種精進。」
第一、二項為「自利」,念頭不善則速滅除之,此為一般自修自利之精進 。只管住自己的念頭、習氣就好了。
第三、四項是行菩薩道要度眾生之善行,為「利他」之精進 。
 
舉例:如-「孔子、顏回、邱前人、施前人」-修辦道精神.
三.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 」、「憂道不憂貧。 」(衛靈公第十五)
四.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學而第一)
 
肆.結語
    「內外並修,言行一致。」
內在的精進,是要除卻脾氣毛病、一切惡習,使自己心性光明,做到戒慎恐懼以圓融本性(內聖)。
外在的精進,是言行一致,濟世化人。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外王)。

http://www.kmuh.org.tw/www/drgga/book7/%BA%EB%B6i00.htm

 樓主| 發表於 2016-5-23 15:46 | 顯示全部樓層
契嵩遊方意志堅,觀音菩薩將靈顯 ;人生長途多艱難,勇猛精進莫畏險!

宋代的契嵩禪師,曾被宋仁宗賜封為明教大師,俗姓李,字仲靈,自號潛子,廣西籐縣孝義鄉(今潭津鄉)人。生於宋真宗景德四年(紀元1007年)。剛出生時便有異樣表現,聰穎過人。早晚喜獨立戶外,翹首西望,若有思盼,似有所悟。平時沉默寡言,常一人獨行田野間。村中童子聚戲,而契嵩獨不參與,父母為他如此孤僻,而十分憂慮。
他七歲時便入寺出家,十三歲得度,落髮為僧,十四歲受具足戒。當即立下宏志,一定要遊方名山古剎,遍訪名士高僧,以便學佛參禪,以弘揚佛法為己任。十九歲時,身披袈裟,持戒具,頭戴觀音像,口誦佛號,開始了他的遊方生涯。
契嵩首先出縣城,沿潯江而上,旋折而北行,路過寧風鄉(即今籐縣大黎鄉)。這寧風鄉在籐縣、平南、蒙山的交界處。三、五家農戶,散落在叢山峻嶺之中。青青的山,綠綠的水,崎嶇小路,蜿蜒於峰巒疊嶂之中。
這一天,契嵩正逶迤於群山之間,一輪紅日西下,時已黃昏。四望渺無人煙,正恐無處借宿。忽然,微風東來,荷香撲鼻。契嵩精神為之一振。昂首東望,只見一抹晚霞之下,一方池塘正收眼底。快步前行,來到塘邊,見滿池荷花,紅白相間,煞是好看。臨池的左側,石壁仞立,石壁下有茅屋一椽。屋頂裊裊炊煙,說明屋內有人正在燒火炊米,準備晚飯。
契嵩便趨前叩扉造訪。應聲而出者,乃一亭亭玉立之女子。只見她烏髮垂額,白裡透紅的面龐,明亮秀氣的眼神,年齡似在二十上下。十九歲的契嵩為之一愣,竟站在那裡說不出話來。還是那女子大大方方,望著契嵩,微笑著先開口說:「小師父欲借宿乎?前無村後無店,如不厭棄,請在茅屋一宿,明早再行?」
「多謝大姐,小僧正為錯過宿頭而著慌,能留小僧一宿,萬分感謝!」
「請進!」女子一挑門簾,向屋裡讓入。
契嵩到得屋內,抬頭一瞧,見廳堂間懸掛「觀音像」一幅。四壁無塵,雅潔無俗氣。心中對這女子肅然而起敬。
女子端上茶水,對契嵩說:「小師父請用茶,稍坐片刻,便可用齋飯。」不一會兒,便擺上一盤野菜,一碗芋頭,一碗米粥。
「山中無佳餚,請小師父隨便充飢吧。」女子深表歉意。
「小僧素食,這樣飯食正合我意。」契嵩邊說,邊拿起了筷子。
用完齋飯,契嵩一肚子疑惑才得以吐露:「大姐以一弱女子,獨居深山中,獨不怕毒蛇、猛獸、強盜騷擾乎?」
女子答道:「我已居此多年矣,己心泰然,外物何就?」
契嵩聽後,知是成佛得道者,更加欽佩。再見女子容顏,婉若觀音出世。契嵩眼下禪心頓悟,頻頻合十念佛。
是晚夜半,契嵩於夢中聞荷花池中有如銅器撞鳴,翌日晨以之問女子。女子答道:「噫!此龍吟也!常人無緣聞之,小師父能聞此聲,將來必成大器,名揚宇內,事佛弘法,前途無量,請繼續遊方,切無稍懈!」
契嵩聽了女子的話,精神奮發,辭別前行,振錫遊方,終創偉業,成為一代大師。
正是:
契嵩遊方意志堅,
觀音菩薩將靈顯。
人生長途多艱難,
勇猛精進莫畏險!
(事據《高僧傳》)
http://www.kmuh.org.tw/www/drgga/book7/%E7%B2%BE%E9%80%B201.htm

 樓主| 發表於 2016-5-23 15:47 | 顯示全部樓層
  修煉佛法一定要精進,如果一個佛弟子不精進,那他最後失去的可能將是再也無法得到的美好,面臨他的可能就是,令他無比悔恨自責的未來;真正的修煉是無比偉大、殊勝而又無比嚴肅的,是絕對不能抱著混日子的心態啊。
晉朝時,有一位出家人法名釋法衡。他雖然出家為僧,但一直不能精進修煉,僅僅只是心中懷有對佛法與修煉的仰慕而已。後來有一次他得了一場大病,受了十來天的病痛之苦後便元神離體到了陰間。大家都以為他已經死了,可過了三日他又甦醒過來啦。
他甦醒過來後,對眾人講訴了他在陰間看到的景象。釋法衡說,他在元神離體時是被陰間的人抓過去的。走了一段路後,他就被抓他的人帶到一處有數處陰間官舍的地方。他發現還有一些其他的人也被抓到了這個地方來。他隱約知道那大概不是什麼好地方,所以不肯進去。
這時他就見到面前出現了一件可怕的東西,那東西就像一個帶著鐵爪的大鐵輪,轉駛如風。這時一個陰間的官吏命人把一個罪人抓過來,那帶著鐵爪的大鐵輪就轉過來碾壓他,頃刻之間那罪人就被肢解的成一堆碎爛肉塊。接著那陰間官吏又將幾個罪人如法炮製,那景象真是無比可怕,慘不忍睹。
不久那陰間官吏命人把釋法衡牽來受此酷刑懲罰。釋法衡在此時心中即無比恐懼,又無比自責。他萬般悔恨自己從前為什麼不趁著活著的時候精進修煉佛法呢?如果生前精進修煉的話,又豈會遭受今日之酷刑?於是,他心中開始念佛教中的佛號,發誓將來如果有機會,一定精進修煉。
這時陰間官吏看了看釋法衡後說:你可以回去還陽了。於是釋法衡就又被人帶走,經歷一番坎坷後終於還陽復活了。從此,釋法衡幾乎晝夜不停的精進修煉佛教中的佛法,成為一個非常精進的佛弟子。
看了釋法衡的故事後,我個人想到:修煉佛法一定要精進啦,如果一個佛弟子不精進的話,那他最後失去的可能將是再也無法得到的美好,面臨他的可能就是令他無比悔恨自責的未來;真正的修煉是無比偉大、殊勝而又無比嚴肅的,是絕對不能抱著混日子的心態啊。
資料來源:《冥祥記》
http://www.kmuh.org.tw/www/drgga/book7/%E7%B2%BE%E9%80%B202.htm

 樓主| 發表於 2016-5-23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省思

修行的路上,一切苦樂境界都是助道的因緣。如果只偏執順境的快樂,厭惡逆境帶來的磨鍊,那麼將無所成長,自性光明也無所啟發,心量也無從提升。要相信自己本具的佛性,要發大願,不斷超越自己的習氣,才能逆轉直上。

旭日緩緩昇起,照亮了大地。祇樹給孤獨園裡的比丘們,早在太陽射出第一道霞光前,已經開始一天的精進修行。

佛陀經常慈悲垂示弟子:修行要有所成就,必須發精進勇猛的道心,不斷思惟所聽聞的道理,重覆薰修,使其根深蒂固;不但如此,還要身體力行的落實,才能漸漸破除自己無始劫來的煩惱與染垢,恢復本來清淨的法身。有一天,佛陀對大眾開示了一樁發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
 
過去久遠劫前,在一切度王佛弘化的時代,有兩位比丘,一位是精進辯比丘,一位是德樂正比丘。那時,一切度王佛正在宣說無上甚深的佛法,法會上聚集的大眾,上至諸天天人,下至大地一切眾生,都前往聆聽法要,會場充滿了祥和與光明。

精進辯比丘心念專注的聽聞世尊說法,剎那間忽然契悟,當下證得菩薩的果位,具足一切神通妙用。一旁的德樂正比丘,努力的睜開眼睛,卻敵不過昏沉與瞌睡,他總是提不起精進修行的動力,所以到現在還是一事無成。

精進辯比丘走到苦撐著眼皮的德樂正面前說:「德樂正!德樂正!別再睡了!千萬億年之久,才能遇到佛陀住世,因緣實在是難遭難遇,是甚為希有難得的,要趕快提起道心修行,如果讓時間從瞌睡中空過,這輩子如何解脫生死呢?睡眠是個大煩惱,人一昏睡,覺性就沉下去了,你應該有所了解。要去除煩惱,就是要常常不忘記自己的初發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所以要時時自我勉勵,早求明心見性才是。」

精進辯比丘這番護念的話,德樂正比丘聽了有些省悟。日後,常常看見他抖擻精神地在菩提樹下經行。但是,時間久了,走著、走著,眼皮又沉重了,瞌睡蟲好像揮之不去的蒼蠅一般,實在很難克制。

「好吧!我就坐下來思惟佛法的道理好了。」德樂正為了對治自己想睡的煩惱,於是走到水邊的石頭上結跏跌坐;他認真地端正姿勢,調整呼吸,告訴自己:「睡眠障礙道法,唯有超越它,才能有所成就,我這次絕對不再睡了!」他發奮圖強的安禪靜慮,經過了一段時間,漸漸地,意識又開始模糊,睡魔又悄悄的佔據心頭,他的身體不自覺的開始晃動起來,這正巧被精進辯比丘看到。

精進辯比丘知道德樂正是在努力的改變自己,但由於累生累劫累積的習氣是非常地厚重難除,習氣的力量遠遠超過初初萌芽作主的心。為了善護念德樂正的道業,精進辯比丘從慈心三昧顯發神通,化身為一隻蜜蜂王。牠鼓動著小翅膀,發出嗡嗡嗡的聲音,朝著德樂正的眼睛直飛過去,好像就要螫刺他的眼睛似的。德樂正勉強地與瞌睡進行拉鋸戰,他瞇著的雙眼忽然一睜!瞧見這光景,剎那間警覺心除去了昏沉,他又開始用功。

漸漸地,他又想睡了!當想睡的念頭剛閃過時,蜜蜂王就俯身下飛,作勢要螫他的胸口,德樂正嚇壞了,連瞌睡都被嚇跑了,他忽然間醒了過來,再也不睡了。

水邊花兒嬌美的綻放著,濃郁的馨香隨風飄來。蜜蜂王停在鮮粉色的荷花瓣上,吸食著甘甜的花蜜,飽食後的牠不知不覺地睡著了。風徐徐吹過,花兒迎風搖曳,失去覺性的蜜蜂王連翻帶滾的掉落到泥沼中,牠奮力地飛出泥沼,將身體洗淨。德樂正見著這般情景,心中忽然有些體會,他向蜜蜂王說了一偈:

  是食甘露者   其身得安隱
  不當復持歸   遍及其妻子
  如何墮泥中   自污其身體
  如是為無黠   敗其甘露味
  又如此華者   不宜久住中
  日沒華還合   求出則不能
  當須日光明   爾乃復得出
  長夜之疲冥   如是甚勤苦
 
蜜蜂王聽了,便飛上花瓣,對德樂正也說了一偈:

  佛者譬甘露   聽聞無厭足
  不當有懈怠   無益於一切
  五道生死海   譬如墮污泥
  愛欲所纏裹   無智為甚迷
  日出眾華開   譬佛之色身
  日沒華還合   世尊般涅槃
  值見如來世   當勤精進受
  除去睡陰蓋   莫呼佛常在
  深法之要慧   不以色因緣
  其現有智者   當知為善權
  善權之所度   有益不唐舉
  而現此變化   亦以一切故

慚愧的德樂正比丘終於明白,蜜蜂王作勢螫他是為了幫助自己提起修行的道心,而示現貪吃、昏沉、陷於泥沼,是為了讓自己明白不認真修行的果報,好比現在自己的處境一般。

德樂正比丘由衷地感恩蜜蜂王的巧智,真正是菩薩的大慈大悲,處處引導著自己向前邁進。此刻,德樂正比丘已不再為昏沉煩惱所障礙,每天禪坐、經行、精進不懈,很快就證到不退轉的聖人果位。
釋迦牟尼佛說:「精進辯就是我的前生,德樂正是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http://www.kmuh.org.tw/www/drgga/book7/%E7%B2%BE%E9%80%B203.htm

 樓主| 發表於 2016-5-23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省思

發起精進心修行實屬不易,而能夠持續地發長遠心不退,更為稀有難得。在《四十二章經》中,佛陀開示大眾:「學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對佛法深生信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考驗,是成就道果的要因;當然,值遇善知識引導非常重要,而堅持到底的願心,更是不退菩提的最大動力。

在久遠劫前,普德增上雲音燈如來應化於世。那時,如來說法教化無數的眾生,證得聲聞、緣覺、菩薩果位者,不計其數;眾多的聲聞、菩薩亦至各地弘法利生,使佛法得以流佈廣傳。

在普德增上雲音燈如來涅槃八萬億年後,聲明法師四處遊化度眾,將如來的微妙教法普傳於世。這時,世界的邊陲有座堅宰城,城裡住著一位名叫堅眾的青年,統領著不少座城池。堅眾年紀雖輕,善根卻相當深厚。一天,堅眾獨自靜坐思惟著:「要如何獲得真正的無上道呢?又該怎麼做,才能修行成道?」正當陷入苦思之際,天上忽然傳來一陣悅耳的音聲:

「堅眾居士啊!普德增上雲音燈如來曾經在這個世上開演無上的妙法,只可惜現在如來已經入滅了……」堅眾乍聞如來出世說法,先是歡喜振奮;一聽聞到如來已經滅度,不禁陷入無限地悲傷。

這時,天上的妙音又再度響起:「堅眾啊!為什麼你要一下子歡欣雀躍,一下子又憂悲苦惱呢?」「我之所以歡喜,是因為聽到有佛出世說法;後來悲傷,是因為佛陀已經入滅了。」堅眾回答道。「其實你不用憂戚。普德增上雲音燈佛在入滅前,已將大法傳給百億位法師,其中,聲明大法師正在這個世界弘傳如來的教法。」「真的?那麼請您告訴我,聲明法師如今在那兒弘法好嗎?」「目前大法師正在東邊三百六十里遠的加毘羅城說法,你趕緊去吧!」

次日一早,堅眾即帶著大批的珠寶瓔珞,領著一群族人,前往城中。一進到加毘羅城,堅眾馬上摯誠地向聲明法師請法。聽過了法師開示的微妙佛法,堅眾心中感到無比法喜,除了將所帶的寶物供養法師,還發願長年在其座下侍奉供養。在這段期間,堅眾奉持如來的教法,精進求道;然而,不論他再如何恭敬地請法,聲明法師都只是告訴他最初所說的法,而不曾有其他的開示。一心向道的堅眾並不因此感到喪氣、埋怨,甚至日夜守在法師門外,一心求教。

正當堅眾精進用功的同時,有個名為「常求便」的天魔起了惡念,要破壞他的道心。天魔派了兩個小魔,化身為聲明法師和一位美女,故意在堅眾面前擾亂他;另一方面,魔王自己還在一旁扇風點火:「你的師父不過是個凡人罷了!像你這樣有道心的修行人,千萬別上了他的當啊!」堅眾雖聽到句句惡意的詆毀,心中仍堅定地想:「我曾經聽聞天上的妙音告訴我,普德增上雲音燈佛已將大法傳給百億位法師,聲明大法師正是其中一位。而且,我首次向法師請法時,他即慈悲為我開示大乘佛法。依此看來,聲明法師的確是位真修實證的法師;假若我相信了這些話而輕蔑法師,不就等於輕蔑如來和佛法。」

於是,堅眾當下至誠地發了願:「如果聲明法師真正是位得道的高僧,如果我求法的心是真切的--那麼就讓眼前的幻象立刻消失!」堅眾才發完願,惡魔的把戲馬上就不見了。通過魔考的堅眾,並不因此沾沾自喜,反而深自警省:「過去我一心求法,卻未能得到法師的甘露法語,原來是自心的障礙所致。今後,我一定要更加精進求道,突破眾魔和業障,等待法師為我開解無上法要!」此後,堅眾更加勤奮修持,不敢稍有懈怠。

然而,經過六十億年精進的堅眾,還未再次聽聞法師開示,便往生了。往生後的堅眾,投生到上方世界的國王家,當時,大肩佛正在那裡住世說法,堅眾跟隨大肩佛出家學道,終其一生。過完此生,下一世又值遇須彌肩佛,七歲於其座下出家修行,弘揚佛法。堅眾就這樣不斷地投胎轉世,在值遇六十百千萬億那由他佛的歷程中,出家學道,精進不懈,終於如願圓滿無上的菩提妙道。

http://www.kmuh.org.tw/www/drgga/book7/%E7%B2%BE%E9%80%B204.htm

 樓主| 發表於 2016-5-23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世尊!一位真正的解脫者,不是因為相信而能證入無欲;不是為了名聞利養而能安於遠離;不是為了不犯戒而做到無諍,解脫者是因為貪、瞋、癡已盡的緣故,所以能樂於無欲;樂於遠離;樂於無諍;樂於愛盡;樂於取離;樂於心不移動。
  一位心正解脫的比丘,不會因為他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嚐到了什麼,觸到了什麼,意識了什麼而退失解脫,解脫者在六根認識境界時,心不會被境界俘虜,始終能維持一貫地清淨不雜、堅住不動,能就其因緣,善觀生滅無常;善觀無常中的寂滅性,就像一座堅固的大石山,任憑哪個方向來的風雨吹打,都不能令其動搖、轉移一樣。」
084.二十億耳的精進
  有一次,佛陀來到摩揭陀國王舍城,住在東北方城外的靈鷲山,而尊者二十億耳,正好也在附近的一處墳場精進修學。
  尊者二十億耳不分晝夜地勤修,不是禪坐就是經行,日夜不離佛陀教導的三十七道品。尊者經行所到之處,經常看得見因為腳磨破皮而留下來的斑斑血跡,引來鳥兒啄食。這麼努力的精進修學,卻還老是無法突破,一直不得解脫,尊者最初的修學熱誠與信心,就這樣逐漸逐漸地消耗掉,終於,熱誠冷卻了,信心動搖了。有一天,他不禁暗自這麼想:
  「在世尊眾多弟子中,我算得上是精進修學群裡的一個了,可是至今還不得解脫,再這樣耗下去有什麼用呢?不如還俗回家,用父母親雄厚財力布施作福,還來得受用些。」
  佛陀知道了尊者二十億耳這樣的想法,就來墳場開導他。佛陀對他說:
  「二十億耳!未出家時,你會彈琴嗎?」
  「會的,出家前我琴彈得還不錯。」
  「那好!當你彈琴時,如果琴弦調得太緊,彈出來的聲音好聽嗎?」
  「不好聽,世尊!」
  「如果琴弦調得太鬆,彈出來的聲音好聽嗎?」
  「不好聽,世尊!」
  「如果琴弦調得鬆緊適中,彈出來的聲音好聽嗎?」
  「這樣就好聽了,世尊!」
  「這就對了,修道人!修學太精進,就像調得太緊的琴弦,反而引起急躁不安;精進不足,就像調得太鬆的琴弦,又令人懶散懈怠,兩者都不能引領你成就。所以,你應當避開這兩種情況,做適當的調整,就可以修得解脫了。」
  尊者二十億耳聽了佛陀這番開導,重新燃起了修學的熱誠與信心,常常念著上面佛陀彈琴譬喻的教導,繼續修學,不久便成就解脫了。
  解脫後,尊者二十億耳心想,應當去向佛陀稟報,於是,就前往拜見佛陀,向佛陀報告他的解脫體證:
  「世尊!一位真正的解脫者,不是因為相信而能證入無欲;不是為了名聞利養而能安於遠離;不是為了不犯戒而做到無諍,解脫者是因為貪、瞋、癡已盡的緣故,所以能樂於無欲;樂於遠離;樂於無諍;樂於愛盡;樂於取離;樂於心不移動。
  一位心正解脫的比丘,不會因為他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嚐到了什麼,觸到了什麼,意識了什麼而退失解脫,解脫者在六根認識境界時,心不會被境界俘虜,始終能維持一貫地清淨不雜、堅住不動,能就其因緣,善觀生滅無常;善觀無常中的寂滅性,就像一座堅固的大石山,任憑哪個方向來的風雨吹打,都不能令其動搖、轉移一樣。」
  佛陀聽了尊者二十億耳這番報告後,十分歡喜,隨後對比丘們說:
  「比丘們!解脫的人,應當像這樣表白自己的體證。二十億耳的表白,不卑不亢,平順真實,他是真的成就解脫了,不是未證說證、自取減損的增上慢者。」
《阿含經故事選》
 http://www.kmuh.org.tw/www/drgga/book7/%E7%B2%BE%E9%80%B205.htm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3 06:42 , Processed in 0.033066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