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598|回復: 0

有漏、無漏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2-1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7a386b1ly1fc8zfpeli0j20fm0rstfc.jpg


大乘廣五蘊論講記-(四)有漏、無漏

(四)有漏、無漏

幾有漏?謂十五界及後三少分;謂於是處煩惱起故、現所行處故。幾無漏?謂後三少分。

下面有漏無漏分別。有漏、無漏,我們佛教徒時常講,其實,很難講。照名字上講,「漏」,就是煩惱,經上講有煩惱就是「有漏」,沒有煩惱就是「無漏」,比方一個人沒有煩惱了,那他就無漏了。說是這麼說,再仔細想一想看,比方釋迦牟尼佛、阿羅漢,都沒有煩惱了,那他們的手、眼睛、耳朵、鼻子、大便、小便這許多,是有漏?是無漏?還是有漏的。這個,部派裡面就分了,有的說「佛身無漏」,有的像說一切有部這一類講人間的佛教的,說佛的身體是有漏的。無漏,是心理上煩惱沒有了,因此可以究竟解脫,這叫無漏;身體是業報所感的,還是有漏的。

下面講有漏的定義,「謂於是處煩惱起故、現所行處故。」就是對於這一個地方,可以起煩惱的,這個就是有漏法。如果是無漏法,不可能在這個上面起煩惱。「現所行處故」,就是成為煩惱現起來所行的境界,這不是說自己起煩惱。戒律裡面有這樣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出去了,有個人帶了一個很美的女兒出來,她對佛生起一種愛欲的欲念來了。依這一個故事來講,佛的三十二相相好莊嚴,但還是有漏法。怎麼說呢?因為別人可以在這個身體上起煩惱,這個就是有漏,不是說自己心裡有沒有漏;像阿羅漢,都是這樣的。我們的這個身體,是前生業報所感的有漏之法,在阿毘達磨論師來看,佛也不例外,都是一回事。比方提婆達多,假使看到了佛的話,看到了就渾身煩惱,看到了就恨、就氣,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他看到了佛表現在外面的形態,他會起煩惱的,可見得這還是有漏法。不但起,而且還會增長煩惱;這裡是這樣子說,有的真正嚴格的講,叫做「隨增煩惱」。

真正的無漏法,比方說涅槃、無漏的戒定慧、五分法身之類,別人不可能在這上面起煩惱。涅槃,不引起人家煩惱的。這個地方講的,是這樣子的定義。不要以為我目前沒有煩惱,好像我什麼都沒有煩惱了,也不對,身體是業報所感,還是有漏的。

因此,幾個是有漏?「謂十五界及後三少分。」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眼識、耳識、鼻識、舌眼、身識,這「十五界」都是有漏的。「後三少分」,有漏的意界,有漏的意識界,法界當中像不相應行法、煩惱心心所法這一部分,都是有漏的。十五界是有漏法,後面這三種,一部分是有漏,一部分是無漏。所以,「幾無漏?謂後三少分。」幾個是無漏呢?就是十八界中意界、意識界、法界這三種界中有一部分是無漏的。

比方意識,我們的意識是有漏的,但是聖者他可以起無漏的意識,所以,聖者可以分別一切法。不要誤聽「無分別」,無分別是一種不正確的分別,甚至佛也還會分別一切法,像佛的一切種智,一切法無所不知的。當然,後來大乘法不是這樣講,而現在我們講的這許多阿毘達磨,都是從《阿含》、戒律來的。

法界裡面,無為法都是無漏的。在法界的心所法裡面,善心所法及遍行、別境裡面的一部分,都可以歸成無漏法;煩惱、隨眠這許多,則都是有漏的。真正分別有漏、無漏,是這樣子來分別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3-29 03:25 , Processed in 0.024836 second(s), 28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