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5275|回復: 2

然教法師:釋迦牟尼佛是如何做父親的?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3-25 21: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94563734_m.jpg


然教法師:釋迦牟尼佛是如何做父親的?

  核心提示:在佛教中,父親的恩德是不言而喻的,經典中也有很多的描述。而作為世間出世間的導師佛陀,他是和如何教育自己的兒子呢?然教法師通過多個小故事,生動的講述了佛陀作為人父慈悲和智慧的一面。

  今天又到父親節了,忽然想到釋迦牟尼佛教導羅睺羅的情形。佛不以世間功名利祿為培養孩子的目標,他不以孩子顯耀門庭為培養目的,而是以孩子解脫困惑、遠離煩惱為培養方向。佛陀教導孩子,沒有功利心,沒有希求回報,完全為了孩子,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沒有給孩子捆綁任何附加條件,可以說佛陀是父親的楷模。

  度子出家

  佛陀成佛後;廣度有緣眾生,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兒子羅睺羅。在《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中講到佛陀度羅睺羅的因果本末。講的是,佛陀了知世間恩愛是輪回苦本,要目犍連進城探親,最關鍵是希望耶輸陀羅放羅睺羅出家修道:「爾時世尊,告目犍連:『汝今往彼迦毗羅城,問訊我父閱頭檀王,並我姨母波闍波提,及三叔父斛飯王等。因複慰喻,羅睺羅母耶輸陀羅,令割恩愛,放羅睺羅令作沙彌,修習聖道。所以者何?母子恩愛,歡樂須臾,死墮地獄。母之與子,各不相知。窈窈冥冥,永相離別,受苦萬端,後悔無及。羅睺得道,當還度母,永絕生老病死根本,得至羅漢,如我今也。』」

  但是耶輸陀羅不肯,還把羅睺羅關閉高樓深閣內。目犍連無奈用神通飛上高樓面見耶輸陀羅。目連用種種善巧方便勸說,耶輸陀羅拒不讓步。佛陀的父親淨飯王又派王後,就是耶輸陀羅的婆婆勸之,猶不聽從。最後,佛陀運用神通化入空中,點醒耶輸陀羅前世誓言因緣,才令她頓息母子之情,與子離別,送子修道。

  教導改過

  巴利聖典《庵婆蘖林教誡羅睺羅經》中記載佛陀善巧方便教導羅睺羅改過的典故。羅睺羅開始修行的時候比較淘氣,學法持戒也有疏忽的地方,因此受到過佛陀父親的訓誡。此經針對其喜歡說謊的壞習慣,佛陀以「洗腳水」為喻跟他說明謊話之肮髒,強調誠實的重要性。後來對小沙彌解說事物無常的本性,記載於《相應部》第二品。

  有一天佛命羅睺羅端大盆水洗佛的雙足,洗畢。

  佛問:「這些水可以喝嗎?」

  羅睺羅:「洗過腳的水,不幹淨,不能喝。」

  佛說:「你就和這個洗足的水一樣!,水本來是清淨的,洗了足就很髒!好比你本來是王孫,遠離世間虛假的榮華富貴,出家做沙門。你不精進修道,不清淨身心,不守口慎言,整天講玩笑話騙人,三毒的垢穢填滿你的心中,同清淨的水裏有了垢穢一樣!」

  佛陀從來沒有這麼聲嚴厲色的對羅睺羅說過話,羅睺羅低頭不敢仰望佛陀,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掉,他這才敢移動身子,但等他倒了水回來,

  佛陀又再問他道:「這個盆可以用來盛飯洗米洗菜嗎?」

  羅睺羅:「洗腳的盆不可以盛飯吃,因為盆裏不淨,上面有垢穢粘着,所以不能裝東西吃.」

  佛說:「你就是和這個盆一樣,雖然出家做了沙門,不修戒定慧,不淨身口意,滿身充斥不實的垢穢,聖潔,光明的智慧,大道的資糧怎麼裝進你的心中?」

  佛陀說後,用腳把盆子輕輕一踢,盆子就滾滾的轉起來,羅睺羅很害怕的樣子,

  佛陀就問他道:"羅睺羅!你怕把這盆子踢壞了嗎?"

  羅睺羅:「佛陀!不是!洗足的盆,是很粗的用物,壞了也不要緊」

  佛陀:「羅睺羅!你就和這個盆一樣,不會得到大家尊敬和愛護。你出家做沙門,不重威儀,戲弄妄言,自甘墮落,自取下賤。這個結果將使誰都不愛護你、珍視你,就是到了命終的時候,也不能覺悟,你會處在迷中更增迷!」

  羅睺羅全身流汗,慚愧得無地容身,他發誓以後要一定改變自己的心,行!我們絕對不能自甘墮落!

  精心愛護

  佛教有按受戒早晚分尊卑的規定。如果先受戒者有需要,後受戒的應該把一切用品給先受戒者。一次,當羅睺羅回到自己房間的時候,有個管理宿舍的比丘,就將他的房間讓給作客的比丘住,又由於沙彌不可以和比丘共住,那個比丘便將羅睺羅的衣缽放到外面,自己安住在裏面了。

  在僧團裏,沙彌是要敬重比丘的,還有佛陀忍辱教示,羅睺羅癡癡地站在門外。忽然陰雲密布,落起滂沱大雨來,羅睺羅沒有去處可以躲藏,就進入廁所。雖然空氣不好,也只得坐在那裏,他此刻感到無比的恐慌。

  這時,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低的地方都被水淹沒了,藏在洞裏的黑蛇,因被水淹而爬出洞來,漸漸遊到廁所裏來了。熱帶的毒蛇,其毒是非常厲害的,羅睺羅一點都沒有注意,這時候他的生命真比風中的殘燭還更危險。

  佛陀在靜坐中忽然想起羅睺羅,佛陀以天眼察知到羅睺羅的危險,即刻走到廁所。佛陀問羅睺羅為什麼要坐在廁所裏,羅睺羅把經過告訴佛陀,佛陀就叫他先到自己的寮房住。後來佛陀修改戒律,規定特殊情況,沙彌可以和比丘同住兩宿。

  還有一次,小羅睺羅跟隨僧團去王舍城乞食。一個流氓將沙子仍在了他的缽裏,還用木棒打了他的頭。委屈可想而知!這時,舍利弗對他說:「佛陀告誡我們,在榮譽的時候不要使自己的心高舉;在受辱的時候,也不能心生嗔恨。羅睺羅,這個世間沒有比忍辱的人更勇敢的人了。任何力量也戰勝不了忍辱。」

  小羅睺羅平靜地到河邊,用淨水洗淨了身上的血污。佛陀事後知道了這件事,鼓勵讚歎了羅睺羅。

  因人施教

  有一次,有比丘問佛說:「世尊常常訶斥提婆達多,為什麼就不訶斥羅睺羅呢?」還有惡比丘也趁機說:「是呀!世尊妒忌提婆達多,所以常常惱他;羅睺羅是世尊的兒子,所以就包容他,不訶斥他。」有其他比丘聽到了,就來告訴世尊。

  佛說:「提婆達多這個人呀!他就像一只劣馬似的。要調伏這樣的劣馬,應該用威力來調伏他,所以就要訶斥他。這羅睺羅呢,他像很聰明有智慧的象一樣,只要和他好好講,用良好的言語同他說,就可以導致令他往正路上走了。」

  嗬護道心

  羅睺羅跟隨舍利佛出家之後,還算安心。但後來羅睺羅聽到佛陀說一比丘的罪報因緣,因恐懼又起退心,想舍道還家。佛陀又用種種善巧方便,因勢利導使得羅睺羅堅固道心,勇銳修行。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爾時世尊,告羅睺羅:「汝今畏罪還家,求離苦者,是事不然,何以故?譬如二人,乏食饑餓,忽遇主人,為設種種肥濃美味,其人饑餓,貪食過飽,然此二人,一者有智,一者愚癡。有智之人,自知食過,身體沉重,頻伸欠呿,即詣明醫,請除苦患。良醫即賜,摩檀提藥,令其服之,吐宿食已,令近暖火,禁節消息,得免禍患,終保年壽。其無智者,不知食過,謂是鬼魅,殺生祠祭,欲求濟命。腹中宿食,遂成生風,絞切心痛,因是死亡。生地獄中。」

  佛告羅睺羅:「汝畏罪還家,如彼無智愚癡人也。汝先有善根因緣,遭值我時,如彼明醫能濟苦患而得不死。汝今何為舍明入闇。」羅睺白言:「世尊,諸佛智慧猶如大海,羅睺等心,猶如毫末,豈能受持如來智慧。」

  佛告羅睺:「如天雨滴,後不及前,雖不相及,能滿大器,修學智慧,亦複如是。從小微起,終成大器,如是展轉,滿無量器,是則自利利人,名為大士。如我今也。」羅睺羅等。聞佛說已,心開意解。

  佛陀通過譬喻告訴兒子應當如何智慧抉擇,令羅睺羅等心開意解,樂意修行。

  教導證果

  羅睺羅十八歲那年,他升起執着色相的不善念,認為他跟父親一樣英俊。佛陀知道後,向他宣說《大教化羅睺羅經》,經過是這樣的: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只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世尊在上午穿好衣服,拿着大衣和缽入舍衛城化食。羅睺邏尊者也是穿好衣服,拿着大衣和缽,在後面跟隨世尊。

  這時候,世尊回望羅睺邏尊者,然後對他說:「羅睺邏,對於各種色,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色,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我擁有色』、『我是色』、『色是一個實有我』這回事。」。

  羅睺羅聽後,不再放逸,精進思維佛的教導,後來羅睺羅努力精進修習出入息,聽了《小羅睺羅經》後,證得了阿羅漢果,被稱為密行第一。

  結語

  作為孩子一定不要指望祖業,作為佛弟子一定不要投機取巧。「為佛親子尚實踐,哪有一人能僥幸」。羅睺羅是佛的兒子,他所注重的就是實實在在去修行。以認識一位大師就萬事大吉的事情,在佛教不存在;以吃點東西或加持一下就功德圓滿的事情,在佛教也不存在。只有如說修行才可以避免自欺欺人。

  同世間所有的父親一樣,佛陀愛着自己的兒子羅睺羅,但又不同於世間所有的父親。因為佛並沒有將世間的財富留給他,因為佛知道,世間的名聞利養只能給孩子帶來更大的煩惱;佛將出世間的寶藏交給了羅睺羅,只有這樣才會真正離苦得樂,解脫自在。希望佛陀的大慈大悲能給世間的父親們一點啟示,希望此文給父親節增加一點智慧。

 樓主| 發表於 2018-3-25 21:44 | 顯示全部樓層
編者按:同世間所有的父母一樣,佛陀愛著自己的兒子羅睺羅。但他並沒有將世間的財富留給他,而是將出世間的寶藏交給了羅睺羅。尊者羅睺羅成為佛陀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的大阿羅漢。佛陀既為父親,又為老師。羅睺羅既為孩子,又是弟子。這種親密的「父子之情」,確實超越凡俗,令人讚嘆!

小羅睺羅:佛教歷史上第一個出家的兒童
https://read01.com/Jk088.html#.Wrem8Oxubmg

 樓主| 發表於 2018-3-25 21:44 | 顯示全部樓層
大罗睺罗经
http://theravadins.org/article/a ... 7a7f577ecf.pdf/view
佛典多记载其母为耶输陀罗,也有说是瞿夷。當時悉達多太子在花園裡思索著,當聽到小王子出世的消息,不像一般人般興奮,卻反而大喊:「羅睺羅(鐐鎖,覆障)誕生了,枷鎖現前了。」(rahu jato, bandhanam jatam)。淨飯王才取名羅睺羅。

释迦牟尼悟道六年后,回到迦毗罗卫城,让年7岁的罗睺罗出家。羅睺羅的出家令淨飯王很痛苦,便請求佛陀往後若沒得父母同意,不允許兒女出家。於是佛陀就制了這條戒。但因为他不到受具足戒的年龄,所以先做沙弥,以舍利弗为和尚(親教師),目犍连为阿阇梨(轨范师)。羅睺羅是佛教僧團中第一位沙彌。

佛陀和罗睺罗
他开始修行的时候比较淘气,学法持戒也有疏忽的地方,因此受到过父亲的训诫。記載於巴利聖典《中部芒果林教化羅睺羅經》(Amalatthikarahulovadasutta)。此經針對其喜歡說謊的壞習慣,佛陀以「洗腳水」為喻跟他說明謊話之骯髒,強調誠實的重要性。後來對小沙彌解說事物無常的本性, 記載於《相應部》第二品。佛陀常以《經集》的一段詩偈來開導他以正道為住。

但羅睺羅也有認真嚴謹的時候,他有一次為了打掃環境,黃昏才回到寢室,一位遠來的比丘不知情,以為是沒人住的房間,於是睡在羅睺羅的房裏。因為佛陀規定比丘不可同宿,羅睺羅為此居然忍耐無盡的惡臭,屈身廁所睡覺。到半夜時,廁所裏有蛇意圖要攻擊他,佛感應到了以後,才把羅睺羅叫出來睡在佛的寢室。從此佛立下一條規定,還未受具足戒的沙彌,可以和比丘同住兩夜。

羅睺羅十八歲那年, 升起一念, 認為他跟父親一樣英俊。佛陀知道後,向他宣說《中部》大教化羅睺羅經。后来羅睺羅努力精进修習出入息念(Anapanasati),聽了《小羅睺羅經》後, 证得了阿罗汉果,被称为密行第一。


罗睺罗、佛陀
羅睺羅尊者以持戒精嚴而聞名, 在《長老偈》(Theragatha)中有他的偈。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97%E7%9D%BA%E7%BD%97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3-29 05:06 , Processed in 0.032136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