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397|回復: 1

化怨之心,可使家庭和睦、天地和平 (仁澤法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11-26 2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c208b0a81ee8fd27c08aa111b619c57.jpg

化怨之心,可使家庭和睦、天地和平 (仁澤法師)

中國人自古以來嫉妒心強,離間語特別多,離間的惡果也特別多。

化怨,就是不說離間語,斷除離間的習氣,說和合語,在人和人之間化解矛盾、冤仇。

我們應主動善巧地運用語言使關系破裂者重歸於好,使關系緊張者得以緩和,使彼此隔閡者溝通理解,這樣在我們的周圍就會出現團結和睦的眷屬,但存這一念善心,可為天地創造吉祥和平。

人與人之間產生怨隙,總是由於彼此都執著自我,缺乏溝通與理解,凡夫執著自己的利益,很容易起嗔恨心。遇到這種情況,就應該充當調解的和平使者,用語言去啟發、調動雙方的善意和寬容之心,為雙方的和好積極地創造條件。

我們作為一個化怨者,當雙方都來找你的時候,你看人家相信你,找你說“某人對我怎麼樣”,你不要去附和他,你要告訴他找自己的問題:“首先我們自己錯在哪里?你有沒有對人家有誤會?你肯定嗎?”

我們往往都是很自我,覺得自己沒錯,就是不找自己的問題。

師父都是這樣化怨的:有人來找我告狀,我都是批評他,告訴他對方有特殊的情況,要學會去寬容別人,善解人意,嚴格要求自己,這樣去化解互相之間的矛盾。

我們如是地行持,則生生世世中都會遇到善友,彼此情意穩固,這種友誼誰人也無法使之破裂。

經雲:“恒時若斷除,離間拆散友,喜愛調和者,彼人生善趣。”《念住經》雲:“親朋與好友,相互不和睦,何人極調解,轉生於天界。”

化怨是慈悲心的一種展現,希望人們互相友好、和平,對誰都有善心。他人之間有矛盾,應該極力地去調和、勸善。

矛盾往往是因為自我的業障、自私,自己也要懂得去懺悔,要互相懺悔。君子坦蕩蕩,犯了錯敢於承認,敢承認,敢坦蕩。這個起碼要做到,我們先做個君子。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坦蕩的人自然會跟人和睦相處,也能夠化解別人的誤會,做一個和平的使者。

這里有個故事我們可以講一下。

宋英宗即位之時,遇內侍少恩,就是忘恩負義,多於太後前讒言離間,致使兩宮成隙,太後跟皇帝之間有隔閡。

一日,韓琦與歐陽修奏事於簾前。太後嗚咽流淚,對二臣具道所以。

琦勸道:“這可能是因皇上生病,如皇上病愈,必不致於如此。”因當時英宗以驚疑得病。

接著歐陽修進言:“太後事先帝數十年,以仁德稱譽天下,昔日溫成之寵,太後處之裕如。(太後那個時候還是皇後,“太後處之裕如”,就是很自如)今日母子之間,為何反不能相容?”

韓琦複勸:“太後無親生兒女,皇帝小時即養於宮中,(皇帝小時候是她養的,不是她親生的)此乃上天安排此兒婦給太後,豈可不自愛惜。”

太後心情稍得平和。韓琦擔心有變,又以危言觸動太後之心,說:“臣等在外,不能見官家(對皇帝的尊稱)。內中保護,全賴太後。(保護皇上,要靠太後)倘若官家不得照管,太後恐怕也不得安穩。”

太後驚曰:“相公是何言,我心實更迫切。”當時在場聽聞此話的,莫不為韓琦擔心流汗。

他日韓琦獨自拜見英宗,奏曰:“陛下即位,都由太後之恩,不可不報。(師父剛才講了,勸人的時候都是這樣勸,說人家的好)願陛下加意奉承,便得無事。”就是你多去看看,問候就可以了。

帝曰:“謹奉教。”

數日過後,琦又見帝,帝曰:“太後待我少恩。”(太後對我也沒有那麼好,小時候對我也沒有那麼照顧)

琦勸:“自古聖帝賢王,不能說不多,而獨稱舜為大孝。(中國自古以來,帝王都以堯舜作為大孝的榜樣)難道其余都為不孝?父母慈愛而子女孝敬,這是常事,不足為道。惟有不慈仍能盡孝,方為可稱。(父母如果慈愛,兒女盡孝這是常事,沒有什麼好說的;如果父母小時候對你不是很慈愛,但你仍能盡孝,方為可稱。傳說舜的父親和後母對他不好,三番五次地要置他於死地,但是他還是以大孝感動父母)只恐陛下事母不能盡心,豈有父母不慈之理。”

(這里說,你對太後可能還是不夠用心,父母對你有怨氣,你以為她少恩。所以父母沒有不慈之理。)

帝聞後大感悟。

時朝廷多變故,小人離間者百端,而終使兩宮得以調和,當在韓琦與諸賢之力。

你看看,也不容易!過去做臣子的人,還得為皇上家里的事情調解矛盾,調解不好可能還倒黴。

這個英宗還是不錯,平常為人還是很調柔、和善,他的臣子才願意跟他這樣說話。如果這個皇上平常不親和、心不善,估計他的臣子也不敢和他這麼真誠,說這樣的話。

所以做帝王的沒有大智慧、沒有慈悲心,人家都不願意真誠對你,不敢說真話。敢跟你說嗎?說得不好,烏紗帽沒了。

中國自古的帝王從小都受聖賢教育,管得很嚴的,從小就請很多很好的老師來教,不光是學習文化的老師,還有道德方面的老師,都是請德高望重的人來教的。

後來出了孔子,孔子也是很會化怨的,所以春秋戰國以後,統一的時候多,分離的時候少。這也得益於我們的儒釋道文化,所以我們中國一直是大統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79c50102yeuk.html

 樓主| 發表於 2018-11-26 21:25 | 顯示全部樓層
仁澤法師《净心法要》:善修此法等同如理修习十亿经藏的扼要
http://www.edupro.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84

蓮花智慧  仁澤法師
http://lh.mxcxzx.cn/f/shifujieshao.aspx?Aid=342

仁泽法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hirenze66

易明波羅密講堂
http://v.yimcx.com/vod/cv-1239.aspx

易明净土实修菩提讲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wvGG3C0fPUvOvSTw4g5Xw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0 22:18 , Processed in 0.030766 second(s), 21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