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756|回復: 0

“念法功德”系列之四十九:如何學習佛教史●3月4日龍泉日記 (北京龍泉寺)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3-5 21: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佛寺晚霞.jpg



“念法功德”系列之四十九:如何學習佛教史

●3月4日龍泉日記 (北京龍泉寺)

“念法功德”系列之四十九:

如何學習佛教史

  把釋迦牟尼佛和十大弟子,以及印度馬鳴、龍樹、世親、無著等六莊嚴的傳記,從大藏經裏面拿出來全部看一遍,那印度佛教史就熟悉了。中國的只要找出一百個高僧,從藏經中找一百個人,把這一百部傳記看完,那這佛教史的水準就相當高了。

  有的人學中觀學錯了,認為一切都是空,所以他不信因果。學佛教史如果學錯了,不僅不信大乘,還會把釋迦摩尼佛看做一個歷史人物;人的這種凡夫和聖者的概念就培養不起來,信心就動搖,皈依心就沒有了:這裏面損失很大。基督教傳教就是讓你信上帝,其他的都不講,伊斯蘭教就是告訴你信真主。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讓你信佛、信因果。歷史都是次要的,不懂也沒有關係。

——摘自師父開示

  甲:師父在《感悟人生》裏面說,我們做的是傳播信仰,不是研究考據。

  乙:就如何學習佛教史的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確實吃了很大的虧。已經看了不少,使我對一些大乘的說法有懷疑了,該怎麼辦?

  丙:這就是先入為主,再改變就會有困難了。

  乙:不知怎麼去分辨。比如一些臺灣和日本的學者,他們也是出家人,也是有信仰的。他們寫出來的東西,讓人看了以後對很多事情產生了懷疑和不同的看法。這些很苦澀的……如果內心比較弱,就會有危機。

  丁:有信仰就不會有苦澀的感覺,他就會有力量。你看世間的書,很苦澀,但是你看有信仰的就不會,它對生命有啟發。為什麼師父常常讓我們看高僧傳記呀?高僧傳一方面向我們普及歷史,同時也能啟發我們向上的力量,讓我們有仰望的心。高僧傳記可以告訴我們佛教真實的情況,使我們瞭解每個大師在其時代都是有緣起的。還涉及大師們的行持和策發的力量。

  乙:那現在很多學佛人,在世間學佛,或者通過觀看網路視頻學佛,會聽到不少法師講經,他就強調說釋迦牟尼佛就是一個普通人,咱們通過修行也能成就。星雲大師講的玄奘大師也在這麼講,最後把佛搞得很人性,這不是矛盾嗎?要是這麼理解地話,對學佛會有什麼影響?

  戊:在各種場合要說不一樣的話,有佛學、佛法,還有信仰。如果是以佛學的角度,剛才你講的,對有文化程度的人會善巧地講,和居士們啊,沒信佛的人善巧地講,釋迦摩尼佛是一個人,然後大家通過學習可以成佛,這是一點,慢慢深入信仰。

  研究歷史是歷史學家的事情,研究歷史和看《高僧傳》有什麼區別?讀《高僧傳》是讓你活生生去瞭解一個人,去體會他的思想,體會他堅忍不拔或者慈悲濟世的那種精神。你如果是一個歷史學家,就像咱們從小學學歷史課那樣,他們告訴你什麼事,背了,背了就完。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對小時候的動畫片的英雄的形象,或是一些形象,照著他們去做了。因為對他們有信任,在自己思想上建立了目標,然後就會往那邊靠,這才是有感覺、有力量的。

  己:現在這個時代,經歷過科學教育,即使是我們信佛、出家的人,對一些東西也是不容易接受的。比如我們在看《師師相承傳》的時候就像在看一個神話一樣,個人感覺不是很相應。佛雖然有三十二種相,八十種隨行好,但是我覺得現一下神變,哢一下變沒了,哢一下變哪去了,在這方面我還是有些疑惑的。其他比較符合常規的,像四門出遊,這點是深信不疑的,後來到鹿野苑度五比丘,這些都是一些歷史的事件,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也是沒有問題的。包括宗喀巴大師也是,我看書裏說三大寺都是神變變出來的。這點看的時候覺得好像是太神話了。

  剛才說到有些做專研的人,研究來研究去最後就沒有信仰了。一些人學習之前,自己是出家人,都有信仰,對這些道理是深信不移的。然而經過一些課題研究,針對性的學習、研究之後,有的人可能多少還有些信仰,有的就完全喪失。看到這,覺得是件很心酸的事情。

  庚:這裏談到問題涉及很多不同的方面。我試著把條理梳理一下。首先,對當今佛教史研究狀況有意見的,不只是我們佛教界的人,還有許多學者,比如樓宇烈老師,他的觀點比較典型。那些歷史資料,所謂的“史實”,你怎麼知道比神變更有道理?你怎麼拿一個東西否認另外一個?你用的這一個要發揮作用還是需要輾轉推理半天的,哪個環節一錯,整體就有問題了。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對的?這是很直接的問題。萬一哪個地方記錯了呢?比如你拿一個名人日記做論據,但如果他日記裏面是有問題的呢?或許是他怕後人把自己名聲搞壞了,故意這麼去寫的呢?明明是今天沒有發生的事情,萬一他早上寫了一個日記,說要到某某某地方去,但實際去的是另外一個地方。它這中間有誤差呢?這些都很難講的。

  你說歷史考古,考古發現也是不斷累積的,本來考古學對夏代商代文化是否存在是懷疑的,後來考古發現三代的證據非常確鑿,前面的考古證據全都被推翻了。所以考古、考據這些作學問的方法本身就是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那你怎麼說他得出了真理呢?只能說它在不斷接近真理。

  另外一點,現在歷史研究的出發點本身就認定科學是絕對、唯一的真理,這樣研究其實是很難的。所以師父說我們學佛先要信佛,首先要有個信仰層面。你從這個層面深入進去,信仰的功底硬了以後,然後你可以從這個地方再去研究。人家可以用他的一套,我可以從我的角度,我有我的觀點,我可以去搜索我的歷史資料,也能搜集到,我能把他推翻掉。但問題是你要信仰到了一定程度,對經論很通達,這個時候你再去研究歷史,找你的相關資料,找你的相應的考古發現,你知道在什麼地方挖,一挖出個東西來,把人家推翻掉。但現在問題是我們的程度還不夠,信仰還不夠,教理也學得不夠,這不完全被人家帶著走啊?所以師父說,我們真正要研究,應該從釋迦牟尼佛和十大弟子,包括高僧傳記入手。比如我們讀《高僧傳》、《宋高僧傳》,都是活生生的人物,在歷史中互動的,讀完能比較有瞭解。

  讀歷史我覺得有兩個角度:一個是縱向的,信仰的角度,歷史人物高僧內心的狀態是什麼樣子;再一個是橫向的角度,當時社會的背景是什麼樣子。一般西藏人寫的書比較偏向於內心的角度,對於社會環境基本上是忽略。西藏人一般不注重社會文明、文化這,這是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我們看西藏人寫的書覺得很奇怪。我們漢地很多的高僧傳,大家看上去能比較相應,就可以從這一部分先開始。

  乙:現在社會比較看重物質,比較現實,如果直接去看佛經,很多人因為這個因緣排斥佛教,比如說《賢愚經》裏面很多讓人讀起來就覺得很不現實。

  辛:是不是現在科學的解釋方法不能證明他是錯誤的,他就有正確的可能性。

  庚:我記得自己當時讀《賢愚經》的時候也是有這個問題,不相應。後來有個師兄講了一句話,他說你知道一個蘋果裏面多少顆種子,但是你不知道一顆種子裏能有多少個蘋果。就是說這個世界是無限廣闊的,因果的道理很多是超乎我們想像的。所以我覺得,我們至少不要主動去懷疑,慢慢熏習,你讀了之後,先瞭解他是怎麼說的。另外從對同行善友建立信心、融入團體開始做起,既有這方面體會,又對歷史、教理比較通達的人能夠幫我們建立信心。

  我最開始學佛的時候,有幾個同學學得很好,我對他們比較有信心,因此對三寶就有信心。還有一個就是,我們要知道懷疑本身是一種煩惱,一種障礙——我們信佛前受社會的薰染,佛經的很多境界恰恰就是對治這個。比如法華、華嚴,就像天空大地一樣非常的開闊,三千大千世界、無量恒河沙國土。當發現和我們心中觀念相衝突的時候,我們不妨想一想我為什麼不能接受這一些?這個“我不能接受”,是從哪里來的?它說明我的心胸比較狹窄,我對世界的理解有固定的一種範式,是從之前所受教育來的,是因緣所生的。各個時代、地域的教育有不同的特點,西方的人,基督教的人、伊斯蘭教背景的人,他們看到佛經,看待歷史,理解可能又不同。所以教育也是沒有固定性的,因緣所生法。

  誦經的時候,就不要從懷疑的角度去想,要用一種清淨心去讀才能有受用。當然偶爾起點懷疑的念頭,那不要管它。讀經本身是開闊我們心胸的。我最開始誦也是感覺不相應,誦著誦著,過了一段自然好了。就覺得,也許我不能完全相信它,我還存疑,但是後來另外一種狀態,完全打開我的內心。我順著它這麼去想,內心非常開闊。包括讀很多的傳記也如此。

  壬:我們無論讀經還是學習方面找到我們的相應點,然後去熏習,是吧?

  甲:嗯。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討論到這。

學誠法師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2dyus.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8 00:49 , Processed in 0.020918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