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3810|回復: 1

倉忠仁波切:小乘八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2-3 16: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ba8f50f22ba1fcaa611200edb83e4d9.jpg

略釋:小乘八地
倉忠仁波切.教授

小乘地分類有八:因為有(1)種性地(2)第八地(3)見地(4)薄地(5)離欲地(6)已辦地(7)聲聞地(8)獨覺地的緣故。抑或見白地,其他皆相同。又再歸納為二,因為可歸納為如是二地:(1)聲聞地(2)獨覺地。

《現觀莊嚴論釋》中於闡述「菩薩十地」附帶說及「聲聞八地」,如論釋中說,區分十地有其需要,為遮遣諸不承許建立大乘十地的邪分別,所以取小乘自所共許的下劣八地為喻,而作為大乘十地的區分。如《寶鬘論》說:「如於聲聞乘,說下劣八地;如是於大乘,說菩薩十地。」如是,「小乘八地」是以小乘的資糧道等五道而安立,含攝小乘聲聞與獨覺的五道而安立,所以是小乘聲聞獨覺的地。但此中,前七地是以聲聞地的五道而安立,第八「獨覺地」總攝獨覺地的五道,如此包含聲聞地與獨覺地。

「小乘八地」就是:種性地、第八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作地、聲聞地、緣覺地。或有區分為,第一是見白地,從第二以下皆同前。又論釋中說,對此的確認是:一向趣行寂滅的聲聞加行道等八種,即為彼故。

總相而言,這是中觀宗自續派所主張的小乘地,但是,內道佛教四宗亦皆承許「小乘八地」,因為是以聲聞獨覺的入道次第而安立的緣故,所以,包含下部毗婆沙宗與經部宗也是承許,但是,聲聞獨覺修行的主要見解、所斷及所證,上下各宗的主張則有些許不同。

「小乘八地」是聲聞獨覺相續中的現觀。此處主要是了解:如何安立有「聲聞八地」?各自的界限是如何?

(一)第一種區分安立「小乘八地」:

(1)種性地:聲聞資糧道、聲聞加行道。

(2)第八地:聲聞「向預流果之智」。也就是,聲聞「見道無見道」之智。

(3)見地:聲聞「住預流果之智」。也就是,聲聞「見道解脫道」之智。

(4)薄地:聲聞「住一來果之智」。

(5)離欲地:聲聞「住不來果之智」。

(6)已辦地:聲聞「住阿羅漢果之智」。

(7)聲聞地:聲聞「向一來果之智」、「向不來果之智」、「向阿羅漢果之智」。

(8)獨覺地:諸獨覺道之智。獨覺五道皆是總攝於獨覺地。

(1)  種性地:聲聞資糧道之智、聲聞加行道之智。

以聲聞地而言,安立聲聞資糧道、聲聞加行道為「種性地」。以獨覺地而言,則是將獨覺資糧道、獨覺加行道等五道,皆總攝於「獨覺地」。

(2)  第八地:聲聞向預流果之智。

聲聞聖者心續中的見道無間道——向預流果之智,就是「第八地」。加行道是以止觀雙運入定「補特伽羅無我」(以比量通達補特伽羅是獨立之實質有我空),當加行道轉成「現證通達補特伽羅無我」就是轉移入見道,見道第一剎那之「見道無間道」就是「第八地」。

何以「見道無間道」是「第八地」?如《現觀莊嚴論》中說「二十僧眾」,主要是闡述「四向四果」之八種僧眾:(1)向預流果(2)住預流果(3)向一來果(4)住一來果(5)向不來果(6)住不來果(7)向阿羅漢果(8)住阿羅漢果。如是,以究竟位「住阿羅漢果」為第一位,「向阿羅漢果」是第二位,如此逆次第推論,第八位是「向預流果」,也就是見道第一剎那之「見道無見道」,故安立此智為「第八地」。聖者心續中見道第一剎那之「見道無間道」,其是入定聖根本智正對治見道所斷的道,此智是「向預流果之智」,安立此智為小乘八地之「第八地」。

(3)  見地:聲聞住預流果之智。

聲聞聖者心續中「見道解脫道」——住預流果之智。如上說,「向預流果之智」(見道無間道)是「第八地」;「住預流果之智」(見道解脫道)是「見地」。也就是,見道的無間道與解脫道之中的「解脫道」,就是見地。

(4)  薄地:聲聞住一來果之智。

聲聞住一來果聖者心續中的現觀——住一來果之智,就是「薄地」。欲界煩惱有:見道所斷之欲界煩惱、修道所斷之欲界煩惱。修道所斷的欲界煩惱共有九品,因為,住一來果聖者已斷除第一品到第六品,其心續中的欲界煩惱是微薄,所以,住一來果聖者心續中的現觀是「薄地」。

(5)  離欲地:聲聞住不來果之智。

住不來果聖者心續中的現觀——住不來果之智,就是「離欲地」。此中「欲」主要是貪欲(欲界貪)的意義。「離欲」意謂已斷除而遠離欲界粗分煩惱。斷除欲界煩惱第九品才能獲得初靜慮,住不來果聖者是已證獲初靜慮以上,所以,基本上一定是已斷除欲界粗分煩惱,其後,再漸次斷除自份內所應斷而證獲上上的靜慮。如是,因為不來果聖者已斷除欲界粗分煩惱九品,故其心續中的現觀是「離欲地」。

(6)  已辦地:聲聞住阿羅漢果之智。

住阿羅漢果聖者心續中的現觀——住阿羅漢果之智,就是「已辦地」。斷除三界煩惱之住阿羅漢果之道,此等是「已辦地」。

(7)  聲聞地:聲聞向一來果之智、向不來果之智,向阿羅漢果之智。

前第四「薄地」是住一來果之智,第五「離欲地」是住不來果之智,第五「已辦第」是住阿羅漢之智;此等中無有——向一來果之智、向不來果之智、向阿羅漢果之智,此三是「聲聞地」。如是,向一來果聖者心續中的現觀、向不來果聖者心續中的現觀、向阿羅漢果聖者心續中的現觀,皆是「聲聞地」。

(8)  獨覺地:諸獨覺道之智。

獨覺五道皆是總攝於第八「獨覺地」。所有入獨覺道者心續中的現觀就是「獨覺地」。



(二)第二種區分安立「小乘八地」:(1)見白地(2)第八地(3)見地(4)薄地(5)離欲地(6)已辦地(7)聲聞地(8)獨覺地。

何以資糧道安名為「見白地」?「見」是「證獲」的意義,「白」是「解脫分所攝白善法」的意義。如是,因為,資糧道是諸解脫分所攝白善法的基礎,由此道開始能增長後續諸道的功德及證獲解脫,故安名為「見白地」。

(1)見白地:聲聞資糧道、聲聞加行道。

(2)第八地:聲聞「見道無間道」之智。

(3)見地:聲聞「見道解脫道」之智。

(4)薄地:聲聞「住一來果之智」。

(5)離欲地:聲聞「住不來果之智」。

(6)已辦地:聲聞「住阿羅漢果之智」。

(7)聲聞地;聲聞「向一來果之智」、「向不來果之智」、「向阿羅漢果之智」。

(8)獨覺地: 諸獨覺五道之智。

又更詳細而言,「薄地」有:見道所攝的薄地、修道所攝的薄地。「離欲地」有:見道所攝的離欲地、修道所攝的離欲地。這部分必須結合「二十僧眾」的次第而能詳細了解其中的差別內涵。

總上說小乘之「聲聞八地」,若再歸納,則是總攝為二:聲聞地、獨覺地。

此處主要是了解如何安立「小乘八地」;但以差別而言,如中觀宗瑜伽行自續派主張不安立有獨覺道之「四向四果」,因為獨覺於上品資糧道集聚福智資糧之後,於一座間證獲加行道至無學道。所以,一般而言,「四向四果」是以聲聞五道的次第而安立並闡述,並不是以獨覺的地道而言;但是,有些論典主張獨覺地道有四向四果,這是過去諸大師的不同辯論與闡述,一般不安立獨覺道之「四向四果」,但是承許獨覺之五道。

再者,為能了解三乘地的建立,所以又安立有「三乘九地」。首先安立闡述聲聞地,其後安立闡述獨覺地,其後安立闡述菩薩地。前七地,就是「小乘八地」中第一至第七的聲聞地;第八地是「獨覺地」;第九地是「菩薩地」,此是總攝菩薩十地而安立。如是共計九地。

「三乘九地」是:(1)種性地(2)第八地(3)見地(4)薄地(5)離欲地(6)已辦地(7)聲聞地(8)獨覺地(9)菩薩地。

http://cn.t-karuna.com/shangshif ... 2016-05-04/286.html

 樓主| 發表於 2019-12-3 17:05 | 顯示全部樓層
仓忠仁波切
http://cn.t-karuna.com/

倉忠仁波切.tsadong rinpoche.ngawang tenzin
https://www.facebook.com/tsadong.rinpoche/

倉忠仁波切 所有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g/tsadong.rinpoche/videos/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0 06:31 , Processed in 0.022738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