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239|回復: 0

為什麼佛經和大德傳記讀起來像神話?(堪欽慈誠羅珠)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6-11 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93723217_1869397236573728_8226891182443181191_n.jpg 為什麼佛經和大德傳記讀起來像神話?(堪欽慈誠羅珠)

觀眾:我在讀佛經和高僧大德傳記的時候,就像在看神話故事一樣,感覺很不真實,該怎麼辦?

堪欽:大乘佛教中,有很多描述都會給人這樣的感覺。藏傳佛教的一位大德曾說過,如果想理解大乘佛教,你要麼是一個很愚昧的人,根本不動腦筋就直接接受;要麼一定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智慧的人,能夠理解神話故事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以及看起來像神話故事的描述什麼情況下是真實的。除了這兩種人,中間層次的人讀佛經,尤其是讀大乘佛教的佛經,確實很多時候感覺就像在讀神話故事一樣。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理解呢?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神話故事。神話往往是非常神奇、美麗、有意義的故事,但因為日常生活或者我們的感官範圍中,不太可能出現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把它定義為神話故事。這些傳記到底是不是神話故事,要看是什麼樣的人、從什麼樣的境界去理解。從普通人的理解和認知層面看,這些事情確實都不太可能發生,像一個神話故事。但它是否永遠都是神話故事,沒有一點真實性?也不是。對於另一個境界的人來說,在他的境界中這些卻是很真實的。就像我們給三百年前的人講現代生活中日常發生的事情,他們也會認為這是神話故事,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比如我們可以乘坐飛機從地球的一端飛到另一端;我們可以通過手機讓相隔萬里的人,實現面對面的通話,你能看見我,我也能看見你,等等。這些對他們來講,一定是神話故事,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超越了他們的日常生活經驗和感官範圍。但是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它並不是神話故事。同樣的,我們現在看到的例如科幻小說等文字,對於我們來說也像神話故事一樣,但是幾十年、幾百年之後,這些或許也會變成非常真實的事情。

另外,當我們的感官提升到一定的層次,這些可能都不是神話故事,而是真實的事情。所以我們應該這樣去理解這些文字,因為只有這樣理解,才能夠知道它在說什麼。否則,很多高僧大德的傳記就真的像神話故事一樣了。

很多高僧大德的傳記里,講述普通人生活和工作的內容可能都不到20%,80%的部分是像神話故事一樣的內容。但這些內容確實是他們境界中真實存在的,因為這是上師們的自傳,是他們自己寫的,這些內在的境界別人沒辦法代寫,而且上師們也絕對不會撒謊。也許,對於我們來講確實像聽神話故事,但是就他們的境界而言,這是真實存在的,我們應該這樣去看這個問題。

我們日常的錯誤理解方式往往是:永遠都從一個固定的角度看待、判斷、分析這個世界的真與假、對與錯;從來不考慮有沒有不同的角度、更高的層面、更高的空間。如果能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些事情就都有可能存在。如果能這樣去理解,大乘佛教的很多經典就能夠被消化了。

主持人:最好的破除疑惑的辦法,就是用自己的修行檢驗真偽。

堪欽:對。如果想親自體驗一下佛經講的「神話故事」,就要提高修行層次。

另外,佛經本身有它的描述方法。比如印度靈鷲山是佛陀第二轉法輪的地方,現在我們看來,它就是一座普通的、很小的山,但是佛經裡的描述就完全不一樣。這是不是說兩千多年以前的人們看到的靈鷲山,和我們今天看到的不一樣呢?也不是。當時普通印度人看到的景象,和我們今天看到的是一樣的,這完全可以通過考古學證實。也許細節有一些區別,但至少沒有太大的變化。那麼,佛經為何不做真實的記錄,而要這樣講?這樣描述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呢?佛經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解釋過原因:因為靈鷲山是佛陀轉法輪的地方,非常殊勝,為了表示對這個地方的尊重,描述者就採用了寫詩的方式。詩中描繪的事物與實際情況永遠都會有一點差距,所以佛經中的靈鷲山也與實際的有一點出入。我們剛才談到高僧大德的傳記中,有些很像神話故事,其中也有這樣的原因。

主持人:原來我也有這種困惑,在讀佛經的時候,感覺是在藝術和現實中徘徊,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後來乾脆不去想哪些真、哪些假,而是看哪些知識對我有用,我應該去學。

堪欽:這樣也可以,但是想深入瞭解佛教真正的意義,平時就要考慮佛經為什麼這樣講;到底是什麼意思;佛陀為什麼不把真實情況告訴我們?佛經絕對經得起這類思考的考驗,可以通過任何一種邏輯和思維方式去觀察,完全沒有問題。最終我們會發現,佛陀這麼講是為了幫助當時某一類根機的人。

主持人:方便之法。

堪欽:對,方便之法。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一次佛陀在講法時說:「我是在某某佛面前,第一次發的菩提心。」當場就有一位尊者站出來提問:「您為什麼今天這樣講呢?您之前不是說,您是在另外一尊佛前第一次發的菩提心嗎?為什麼前後矛盾呢?」佛陀回答:「是的,我以前是說過在另外一尊佛的面前發了菩提心,今天我又說了其他佛的名字,兩者並不是同一尊佛。我為什麼這樣說?因為面對那時的聽眾,我那麼說就可以幫助他們;而在今天這個地方,我以剛才這種方式講,就可以幫助今天的這些人。我是根據兩類不同聽眾的根機而這樣講的。」

後來佛陀親自為大家理順了其中的關係:佛經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叫作「不了義」,不了義指有所保留,沒有把真實情況說出來的方便法;另一種叫作「了義」,講述的是真實的情況。這是不是說明佛陀在撒謊、欺騙?不是。比如說父母有時候也會撒謊,我們可以上網搜一下《母親的八個謊言》:母親會把魚夾給孩子們吃,自己根本不吃。孩子們問:「媽,您為什麼不吃?」母親說:「我不喜歡吃魚」。其實是因為家裡很貧窮,飯不夠吃,所以母親把大部分食物都留給孩子們吃,然後說「媽不餓」,等等。這篇文章裡有八個類似的故事,實際上都是母親在撒謊,她不是不喜歡吃魚,也不是不餓,而是為了她的孩子們,她會這樣講,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他們。

佛陀運用的一些方法也如此,他要考慮這麼多人的不同根機。佛陀講法的原則並不是他瞭解多少就講多少,而是要考慮這些人能不能理解,理解以後對他們能不能有所幫助,方方面面都要考慮。所以就出現了了義和不了義的佛經。

寧瑪巴喇榮三乘法林佛學會
https://www.facebook.com/larong.chuling/posts/1869397263240392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3-29 02:29 , Processed in 0.020960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