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3300|回復: 0

暢懷法師: 佛法自由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5-7 08: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法師開示篇
佛法自由談暢懷法師解答
問答問︰ 若身患重病除了拜佛求懺悔外,要誦甚麼經?
答︰ 「養身之道在於動,養心之道在於靜」。拜佛是動,打坐是靜。三分靠醫生,七分靠修養。不要太悲觀,所謂︰「隨緣消舊業,更不作新殃」。一般人認為要消災延壽便誦「藥師經」,如果回向亡者便誦「地藏經」。若是真正佛教徒,誦甚麼經也可以。
問︰ 每次在法會其間念佛或繞佛時總會覺得身體不適,但當法會完滿後便回復正常,這是甚麼原因呢?
答︰ 有一類人到佛堂見到佛像或聽到念佛聲會很開心,這是他們善根深厚。第二類人會感動得流淚,像是尋回失散已久的親人一樣,這是多生多世之前做過佛弟子。第三類人見到佛像,聽到佛號會心生恐懼及不安,這是魔障或有鬼神附身又或在身外跟著,要令你不能唸佛或誦經而不自知。如有這情形要多拜佛求懺悔,過一段時間便沒事了。
問︰ 請問師父甚麼是世間法及出世間法?
答︰ 世間法就是出世間法。六祖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世間法及出世間法是分不開的,一些不明白的人說學佛是消極,其實是積極。因為要普度眾生。所謂︰「利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但要以終日度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度之態度去做,做得好時不用開心,做得不理想也不用憂愁。發財也好,破產也好,不去執著。若破產時只要有飯吃已滿足;若發財可多作社會福利事業,這才是佛教徒做人的正確態度。所謂︰「青山常不動,白雲任去來」,「道人事來心方現,事過境遷心也空。」事情過了就放下,不要再去牽掛。看破放下是在心上下工夫,不是在事相上。
  在大陸很多居士學佛出了毛病,認為思想要放下,甚麼也不要做。也有出家人認為身體要放下,他們穿破衣服,打破雨傘,甚至有些在新衣上補上一塊一塊舊布,這就認為是看破放下了。要知道像這樣的行為是受人批評的。回想以前舊中國時代的出家人非常貧困,要找一塊布及一針一線都不易。他們穿的是「百衲衣」,所以當時朝五台山就流行一句話︰「施一針一線就可與文殊菩薩見一面」。但以後經濟慢慢好起來,已不用穿「百衲衣」了,難道在好衣上補一塊塊的布就是看破放下嗎。假使有人批評你,罵你,你心中若無其事,那才是真正的放下。
問︰ 受過五戒就不能說四眾過,若講是講非可以嗎?
答︰ 受了菩薩戒就不能說四眾過,五戒中並沒有這條戒菩薩中就有此戒。四眾是出家比丘及比丘尼二眾;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二眾合為四眾。出家二眾是內護,以弘法利生為己任;在家二眾是外護,在經濟上協助修建寺廟,護持出家眾等工作。四眾就好比一張之四隻腳,缺一不可。若四眾不和,互說長短,後果非常嚴重。更何況是受了菩薩戒的佛弟子,應該以身作則,要隱惡揚善才對。
問︰ 用甚麼方法把心中的壞念頭去除?
答︰ 小乘人要守著身體不作殺、盜、淫三業。口不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四業。但並不太重視意念。
  而大乘修行卻注重意念上的修持,要做到思想上也不要胡思亂想。這就要靠經常看佛經,聽佛學,多與諸上善人來往,經過多年後,壞念頭就自然少了。
問︰ 參師與皈依有何分別?
答︰ 在中國大陸一向並沒有參師的名詞,因為當時皈依一位法師尚不容易更何況要皈依多位法師呢。
  據「星雲大師」說是不贊成參師的,若你昨天拜了一位皈依師,今天又拜另一位,明天又再拜另一位皈依師的話,當你有問題要向師父請教時,你的師父們都會叫你到另一位師父請教,這樣問題始終不能解決。而據「聖嚴法師」所說這是一腳踏兩船的做法。
  我認為在以前經濟困難時,若你皈依了某位法師後,便要供養他,如此類推的皈依幾位法師便增加了負擔。因此便形成出家人爭護法的情況。若居士們跟這位出家人來往久了,隔一兩年不來,師父可能不開心了。更有些徒弟為師父拉弟子。若有以上的情形,大家最好不要參師。假如真是大德高僧而能空四相,你經常來也好,十年不來也好,這才是真正有道行的人,才可以作為參師的對象。
  還有些人已出了家再拜另一位為師父,這是對師父很不尊敬的做法。若師父不能教導你,你可離開師父到別處參學,這樣沒有問題。
問︰ 家母因行動不便而沒有到佛堂,只在家中念佛算是修行嗎?
答︰ 年青人身體健康及有時間可多參加法會。事實上這些都是對一般初期佛教徒而設,給與他們多薰習的機會。若是真正修道的人,不一定要到寺院,在家苦修也可以。寺院作法會是接引初機,因一個單獨人修道容易懈怠,而大眾薰修效果好,所謂「大眾薰修希勝進,十地頓超無難事」。但要真正了生脫死就很難。因在大叢林有固定之功課,時間是大家的,不論你喜歡與否也要參加。若想自己專修那門功課就只有住茅篷,這時間才是自己的。(你可以一門深入去修)但住大叢林也有它之好處。
問︰ 佛教徒可否服用有動物體膚成份的藥物?
答︰ 這要看病情而定,要避重就輕,不能一概而論。若病情輕的可免即免;病情嚴重的就迫不得已要用。我們不論做甚麼事也需要避重就輕,就連做善事也是一樣,利大害小的才可以作。
問︰ 居士可否穿羅漢鞋?
答︰ 甚麼叫羅漢鞋。在羅漢堂的五百羅漢及全世界的羅漢都沒有穿羅漢鞋。以前的人住深山,生活艱苦,經常上山下山,鞋很易穿破,又沒多餘錢買布造鞋。都是用草來編織成,鞋的兩邊用兩條繩子綁起來,這叫做草鞋,不論出家在家也是穿這些鞋。後來有住都市的出家人照樣用布做成,直至幾十年後時代進步了,有人以賣鞋為生,把鞋款改革成不用繩子綁而直接連起來,又為了吸引顧客,給它一個名字叫羅漢鞋,說是羅漢穿的,這就是羅漢鞋的起源。所以羅漢鞋,並不是出家人專用的。
  有些道場的工作人員也有穿這些鞋。同時大家在法會上一律穿上一套的道服︰海青,戒衣及羅漢鞋,這不是很莊嚴嗎。總比穿波鞋,皮鞋好得多。有人說居士不可以穿羅漢鞋,我覺得真是莫名其妙!
問︰「華嚴經」中為何有很多佛菩薩之名號?
答︰ 在佛證道之後如證如說,自己證到甚麼境界就如是說出來,所講的都是很高深理論。只有證得四十一位法身的大菩薩才能明白,所以有很多大大菩薩在座聽佛說法。對聲聞、緣覺來說,就如聾若啞,不明白佛在說些甚麼。後來佛才為小乘講了十二年「阿含經」。
問︰ 八關齋戒的三師和尚是否我們的永久戒師?
答︰ 八關齋戒的三師和尚並不是我們永久戒師,假使三天或七天八關齋戒完滿了,就不是你們的三師和尚了。
問︰ 上香用一支或三支有何分別?
答︰ 香是在佛出生前已發明出來。為何佛在世時要燒香及現今在佛像前又要燒香呢。因為當時印度的衛生環境差,出家人都是在地上坐,樹下坐,燒香可祛除邪氣,避開蚊蟲滋擾及在打坐時燒香能較易入定,有這三個原因。
  現在我們向佛像上香只須以誠心一柱香便成,假若做大法會可以燒三柱香,不必燒太多以免將屋熏黑。
問︰ 菩薩戒弟子是否每當見到乞丐都要佈施?
答︰ 佛法是靈活的,不是固定的。作善事應要有智慧,「寧在雪中送炭,不在錦上添花。」若是真正貧困,天天佈施給他也沒問題,相反有些乞丐是裝模作樣騙人同情,甚至有假和尚,布施給他們又有何功德呢。
問︰ 甚麼是大乘及小乘?
答︰ 簡單來說,心量大就是大乘,心量小就是小乘。近十多年來台灣很多人學小乘,他們認為我們讀書也要從小學開始,循序漸進不能跳級,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內裏卻大有文章。
  如泰國就非常尊重出家人,連政府官員也一樣。我曾於五○年在泰國居住,發覺他們的政府部門對來辦事的出家人都非常尊重,我所乘的汽車壞了都是當地居民免費幫助修理。因此台灣有一部分佛教徒就要學小乘,認為小乘勝過大乘,但近來很多泰國的出家人到香港來,要學中國大乘佛教的規矩法則,而台灣卻要向他們學,這不是矛盾嗎?
問︰ 在家弟子可否替眾生打皈依?
答︰ 有些人說︰居士不可以放生,因為不能為牠們說皈依,如果受菩薩戒的人見到豬、馬、牛、羊要為牠們說皈依,不說反而犯戒。因此放生時,居士可以為牠們唸皈依文。
問︰ 拜佛時是否同時要唸佛?
答︰ 是可以的。台灣的「懺雲法師」就是一邊唸佛,一邊拜佛。或拜經,一字拜一拜;或一句拜一拜。或唸經題,如唸「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時,唸一句拜一拜。
問︰ 在家中廚房煮飯時,可否聽經?
答︰ 不論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聽經。不應人云亦云,例如有些人說不應在汽車中聽經,說有天龍八部在左右,若汽車東走西走便會影響天龍八部不得安寧。這些講法都是錯的。
問︰ 在受八關齋戒期間若天氣乾燥,可否用沒有香味之護膚品?
答︰ 這是可以的。
問︰ 在家自受八關齋戒,功課上如何分配時間?
答︰ 這要看各人的環境而定,若工作忙可以行、住、坐、臥,恆唸「阿彌佛念」,有時間的話可誦「地藏經或金剛經,普門品」等,或是拜佛都沒有固定的。
問︰ 工作上需要去滅蚊或昆蟲,是否不應該?
答︰ 當然這種工作不太好,無可避免之下去做就要生慚愧心,若有機會,最好能轉行。
問︰ 在家菩薩戒是甚麼?
答︰ 是六種重戒,廿八條輕戒。最重要是不說四眾過,發菩提心,要持長素,這樣就可以受菩薩戒了,而在家的菩薩是可以男婚女嫁的。
問︰ 菩薩和如來有何分別?
答︰ 菩薩是佛的弟子,佛是菩薩的師父,如來是佛的十種通號之其中一種。譬如王子在未當王時,名為王子,已當了王就不再名為王子。菩薩亦復如是,未得佛道時名為菩薩,已得佛道時名為如來。
問︰「彼岸」是何意思?
答︰「彼岸」是涅槃,乃了生脫死,離苦得樂的意思。
  「此岸」是受生死輪迴之意。「此岸,彼岸」是一種比喻。
問︰ 出家弟子不應該另拜別位師父,但天主教徒改信佛教又如何呢?
答︰ 佛教與天主教是不同的宗教,如歸信佛教,當然要拜一位出家人為其做師父。香港以前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天下,因此現在的佛教徒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從這兩種宗教轉過來的,也有些出了家做和尚,當然要另拜師父。
問︰ 觀音菩薩像的頭上為甚麼還有頭?
答︰ 這是觀音菩薩現多妙容,其中或現一頭,三頭,五頭,七頭,九頭,十一頭,乃至八萬四千頭,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問︰ 若夫婦二人有一方不是佛教徒,一方往生後要用甚麼宗教儀式呢?
答︰ 不管亡者是否佛教徒,在世的人替他用佛教儀式的葬禮是有益無害處的。要求家人同意,不要太勉強,否則會引起家人生反感。
問︰ 家中除了供奉的佛像外,還可以作擺設嗎?
答︰ 若是佛教徒就不應以佛像作裝飾品,如地方不太大,最多供奉三尊佛像已足夠,不要供奉太多,佛上面要避免放置其他雜物,以免對佛不恭敬。
問︰ 在家弟子應如何定早、晚功課?
答︰ 應按各人的時間及喜好而定。若時間緊張可簡單些,不必要仿效出家人的功課。
  要知道做早、晚課是出家人的功課,因出家人除了吃飯,睡覺外沒有甚麼事情做,時間比較充足。事實上出家人早、晚僅上兩次殿也不一定能了生脫死。真正修行不在此,何況是在家人。
  真正修行,要了生脫死都是住茅蓬,不定規矩,可能連楞嚴咒也忘掉了。修淨土的人一天到晚念佛,誦經的人一天到晚誦某一部經。到黑夜無光仍能看到經文。這樣就離了生脫死不遠了。
  我曾跟隨師父到北京西山名上房山探訪一些真正修道的人,他們幾十年不下山,各自住一茅篷,大家相距有一里路,互不往來。到快要糧盡了便到大茅篷取一些米糧,有的四十年來也沒有下過山。冬、夏都是一套衣服,從不穿鞋,氣溫在零下廿度也是這樣,生活簡樸,他們從不做早、晚課,每人選擇自己歡喜修的法門去修,這才是真正一門深入。現今的人誰能做到,誰有資格說一門深入。他們更不與人談話,甚至大年初一,幾十人集合上個早課,想要唸楞嚴咒都唸不成,因為大家都忘記了,最後只好唸了七遍大悲咒。
問︰ 怎樣克服在看經時打瞌睡?
答︰ 很多佛教徒有這情況就認為自己業障深重。其實未必如此。精神不振的原因大多是在年青時體力透支而不發覺,到年紀大了時就出現這個問題,這情形吃藥也不能痊癒。唯有利用打坐慢慢恢復體力,但要經過很長的時間,這是我自己經驗來的。
問︰ 出家人可否把產業送給在家人?
答︰ 一般而言出家人的產業叫三寶物,按理應該是轉送給出家人,假若原來打算送給的出家人不守本份,沒有其他選擇,也可送給在家人,可選擇有正知正見的佛教徒,真能為佛教為社會做些有意義的事,總比送給有問題的出家人好。學佛應該要靈活,不能墨守成規。自古以來人們一向認為「愛護常住物,如護眼睛珠」,即是常住的財物不能動一分一毫。我們中國佛教徒為甚麼不能作些社會福利事業,如學校、醫院、安老院及孤兒院等,都是因為有這個觀念,認為在家人不能用出家人的錢財,要知道行菩薩道有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及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都是以布施為首,否則就不能行菩薩道,不能度眾生。而出家人經常說布施,除對在家人說之外,自己也應實行。
  我每年回鄉弘法利生,還不是憑著布施才有這麼多人來聽經聞法嗎?有句話說︰「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除了法布施外還要財布施,無畏施。其它外教都是同這種方法,所以河南省成了天主教的天下,河北省就成了基督教的天下了。
問︰ 為何要念天及用甚麼態度念布施?
答︰ 不要只看表面文字「念天」,意思是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經常行善就有資格升天,這叫念天。
  念布施是想種種辦法以財,法,無畏三種佈施一切眾生。
問︰ 在家和在廟拜佛有何分別?
答︰ 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拜佛也是一樣,沒有分別。去年我曾到斯里蘭卡參訪,那的居士是沒有共修的,他們最重視菩提樹,這樹苗是從藍毘尼園取來培植的,大家對這樹非常尊敬的叩拜及供燈,供花。等同香港人拜黃大仙,非常混亂。我認為這樣就不及中國大乘佛教的共修方法好。大眾聚集一起力量強大,心不易散亂,看起來很莊嚴。這點在打坐時就最明顯。若在家一個人打坐半小時也難得平靜呢。如果大家一起打坐,心很快就會寧靜下來,所以初學佛還是在廟拜佛功德大。
問︰ 拜佛和供佛有何分別?
答︰ 拜佛和供佛都是一念恭敬心。以香、花、果供佛是意業清淨恭敬;身體禮拜是身業恭敬;口唸佛名是口業恭敬,這就是三業恭敬之意思。
問︰ 有說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對於過往所造的惡業,應怎樣懺除呢?又請問怎樣去修善呢?
答︰「禮佛一拜,罪滅河沙」,要除罪障就要多拜佛;「唸佛一聲,福增無量」,要修大福不如稱佛名號,用十分鐘時間唸阿彌陀佛名號勝過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四事供養一百年。修大善不如發菩提心,一發大心,勝過自修一萬年。中國南方的人理解佛法多但修行人少,相反在北方了解佛法人少,修行的人多。
  在我的家鄉河北省有一塊地是可以建廟的,村民想請某位出家人簽名去申請,他不答應。但他發心三步一拜朝五台山,經過四個月辛苦拜到五台山。我卻認為他這樣朝山比不上用一分鐘時間去簽個名功德大。
問︰ 若不參與皈依儀式,可否成為三寶弟子?
答︰ 不皈依三寶不能成為三寶弟子,等於外人不是你家人一樣。皈依三寶才是佛家弟子又名七種眷屬。對菩薩稱弟,對佛稱子,佛家有七種眷屬,在家有皈依三寶受五戒的二種眷屬,出家有沙彌,沙彌尼,或叉摩那尼,比丘,比丘尼五種眷屬,若你沒有皈依三寶就不是佛家眷屬,不是三寶弟子。
問︰ 佛教徒可否供奉天神及灶君?
答︰ 佛教徒不需要供奉天神及地祇。拜灶君是二千多年的民間習俗,過去是非常隆重其事,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每年臘月二十三要送灶神,正月初四接灶神,有說灶君是玉皇大帝派來,究竟有否玉皇大帝與灶君也很成問題,相反現今寺院供奉的已不是灶君而是「緊那羅王菩薩」。源起自唐朝少林寺一次抗拒外來的侵佔,廚房中一名伙頭奮起擊退外侵,自稱是「緊那羅王」是天龍八部之一。因他有這功德,後人稱之為菩薩,還加「南無大聖緊那羅王菩薩」。這是有歷史記載的。我們佛教徒不應供奉灶君。
問︰ 佛從何而來?先有人還是先有佛?
答︰ 有人就有佛,有佛就有人。因為人即佛,佛即人。兩者是同時存在的。相反無人就無佛,無佛也無人。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這道理不是普通人可以明白。
問︰ 為何在唸佛時,身體會搖動?
答︰ 這是氣血有問題,應多打坐來幫助氣血暢通,應盡量控制身體的搖動,否則變成習慣就很難控制。
問︰ 世上有沒有人能真正了生脫死?
答︰ 佛在世及圓寂後印度有很多了生脫死的修行人。佛教傳到中國後甚至近年來,也有很多坐脫立亡。書中記載以及傳說,不勝枚舉。
問︰「頂上圓髻,圓滿殊好」是甚麼意思?
答︰ 佛陀頭頂上的原是鳥巢,因當時佛打坐入定很久,小鳥以為是樹頂便在佛的頭頂上築巢。這是佛有三十二相的其中之一「無見頂相」,表示佛有至高無上之相,皆是歷劫修來。
問︰「人間佛教」的宗旨是否符合佛陀教育?
答︰ 佛法有小學,中學,大學及研究院四個層次,「人間佛教」的思想等於小學程度,可說是善巧方便之法,但距離佛陀真正教法還很遠。
問︰ 有何方法可保證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 唯一方法是專唸「阿彌陀佛」。第十八願中說,「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及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佛尚能保證往生極樂,誰敢不信。
問︰ 自己信佛但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又不能持長素,因家中事務困擾,以至家庭不和睦、應怎辦呢?
答︰ 信仰宗教很不容易。大多數人都是向錢看,但求生活富裕不尋求精神上的依歸,尤其現今社會上的物質引誘,一般人只是來佛堂拜佛但真正明白佛理的就非常少。
學佛重要但家庭也重要,在不與家人有衝突的基礎上學佛才對,否則弄至家庭分裂就不像話了,度化家人需要耐心去引導,有機會和他們一起參加朝聖團或帶他們來參加法會,讓他們感受一下佛教的莊嚴,看一看佛教正面情況或安排時間和我們見面傾談,他們對佛教便不會有反感,決不能急進。
  學佛著重在內心,若環境不許可你到佛堂,或不能持素,誦經,拜佛,那就不必勉強,只要行,住,坐,臥恆唸「阿彌陀佛」及有時間多看經就好了。家中事務一樣去做,這樣學佛與家庭就不會有衝突。
問︰ 兒女有煩惱事應怎樣做?
答︰ 人人都有不同的煩惱。佛教認為有煩惱痛苦不要怪別人,都怪自己前生沒有好好修行,沒有福報,今生得不到丈夫,妻子的關心,得不到孝順的兒女,事事不順利。唯一辦法就是多拜佛,唸佛求懺悔,希望消除業障,這樣命運就會好轉了。
問︰ 自己每次誦經,唸佛後可否把功德回向給家人及自己呢?
答︰ 當然可以。這樣可使自己及家人平安,家庭和睦。但這是初學佛者的做法,若是久學佛的人不求功德,但求無過,回向給誰?
問︰ 請法師解釋緣起問題。
答︰ 緣起之下是性空、沒有性空就沒有緣起。宇宙萬有一切都是仗因託緣而有,由種種因緣聚合一起才能成就一切事情、不論動物、植物及礦物都一樣,缺少其中一種因緣也不能成立。而事物的本體是空的,因它不能獨立存在,因為沒有自性,即沒有自相。否則它就不應依賴其它條件而自獨存。
  例如一座房屋是要用鋼筋,水泥,木材,金屬等造成。鋼筋水泥造成牆壁,木材造成棟樑,金屬、玻璃造成窗戶,內有椅、沙發、床舖等。我們給它一個名稱叫作「房屋」。但是牆壁不能代表房屋,窗戶不能代表房屋,棟樑不能代表房屋。若離開牆壁、窗戶與及鋼筋水泥等因緣,又以甚麼名為房屋呢,要追究那一個是房屋根本的因,那一個是房屋根本的緣,是找不到的。緣起中有無窮的緣起。因為緣起無自性,沒有一樣東西能代表這座房屋,這座房屋的本體是空的,所以緣起性空。
  又如人也是一樣,是由四大組成,隨便那個部分也找不到人的存在。手、腳不能代表人;毛、髮不能代表人;暖氣、呼吸血液、涕唾不能代表人,因缺少其中一個條件都不能構成一個人。這個人除去四大種外,找不到一個人,這就是緣起性空的道理。
問︰ 沒有持長素可否誦經?
答︰ 可以的。西藏喇嘛也沒有吃素但唸咒也一樣的靈驗。誦經的目的是希望幫助你能持素。有些人傳說誦經者一定不能吃肉,這都是誤解,沒有根據的。
  有高僧大德說︰「口唸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意思是唸佛一定要一心,不能散心。並非散心唸佛無有功德。「法華經」中有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成成佛道」。意思是隨便唸一聲「阿彌陀佛」已種下了善根,將來就會成佛。這兩種說法表面上看來很矛盾,互相對立。
  佛教的道理是很圓融無礙、相輔相成的。若對懈怠的人就說喊破喉嚨也枉然,若對精進的人就說散心唸佛也可成佛。主要是對機說法。理由是對甲講的方法未必對乙行得通;對乙講的方法也未必對甲妥當,所以學佛並不簡單,學佛的人雖多但明道理的人少。
問︰ 何謂「三昧耶」?
答︰「三昧耶」是密宗其中之一名詞。具有平等、本誓、除障、驚覺之四義。一、是佛與眾生平等。二、是佛發誓願令眾生開悟成佛。三、能除眾生業障。四、能令眾生驚覺。
問︰ 為何有些佛教徒還要祈求升官發財呢?
答︰ 人可分三等。第一類人是有所祈求的為下等。第二類是無所求的即是中等;第三類是不執著任何事物的為上等人。法門有八萬四千之多,眾生就有八萬四千根器,各各所取法門不同。

(完)

香港佛教青年協會

香港佛教青年協會法寶集

578130_381304771918391_16807058_n.jp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9 07:37 , Processed in 0.030190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