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1474|回復: 0

修行人,一定要改掉這個缺點(傳喜法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5-24 20: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83522952_4927470280698737_9147846196427343600_n.jpg 修行人,一定要改掉這個缺點(傳喜法師)

我們學戒,要對自己,千萬不要去說別人,不要輕慢天下的叢林、出家人。 但是往往眾生的習氣就是容易看別人的缺點。 看到對方的缺點了,就生不起恭敬心,就會輕慢,會錯過這些聖賢。 培養九百九十個好習慣,就是為了最後遇到一位聖賢,但是如果你看到九百九十個都是不如法的人,就沒有辦法再生起恭敬心。 對他們生不起恭敬心,就有業障了,到真正有聖賢來的時候,你也會生不起恭敬心。

所以我在出家的寺院,只要我有錢就供齋,那時做早晚課隨堂普佛,我就親自拿錢供僧。 他們也覺得很奇特,“我們都是出家人,都吃的一鍋飯,你為什麼要供養我們呢?”我笑笑,說:“我恭敬你們,我供養你們,我給你們結歡喜緣。”

------------

有時候優點就是缺點。 比如你有向道的心,你對祖師恭敬,你對有道心的人恭敬;有可能會有另外一個缺點——有可能會輕慢那些沒有德的人,討厭那些有業障的人。 這叫缺點,一定不要犯。 如果犯了這個,前面的優點都不足以填補這個缺點的漏洞。

為什麼呢? 你主觀上很有道心,也未必有多大的功德,因為這是凡夫的主觀訴求。 有道心的人跟沒道心的人,差距未必有多大。 更何況人還有前生後世,你若覺得自己很有道心,也可能別人前世的修行就已經超過你多少倍了,這一世對方表面看似沒道心,但是有可能他骨頭縫裡的功德、汗毛孔裡的功德都比你多。 功德是一個客觀現象,有道心只是你的主觀願望,你以為你有道心,一定功德很大;別人看似沒道心,別人功德比你小? 不一定的。

------------

所以我們不要自我感覺很好,雖然學佛了,也是一個凡夫,也沒有多大功德的。 別人雖然看似是一個沒有道心的凡夫,你們兩人都念《佛說阿彌陀經》,放出的光還不一定呢? 為什麼? 因為別人也沒有裝模作樣,他倒是坦蕩蕩的。 你覺得自己很有道心,然後高不成低不就。

可能他也不信,但是他就念了,佛法很奇特,他以這種直心的狀態念,有可能還有很大力量呢! 這關於這點我思考了幾十年,因為師父特別點化我,他說國清寺外面有個地方經常出車禍,後來有人到國清寺隨意請了幾位出家師父去灑淨,並沒有挑很有道心的出家人,但是後來那裡就太平無事了。 師父很少專門講什麼,所以師父講任何一個,我都要放到心裡去琢磨再琢磨。

所以佛法是很奧妙的,我們如果真的有道心,從主觀上刻苦地修行,最後有結果了,你是賢聖僧了,當然不一樣。 世界很奇妙,雖然看似他沒道心,他就普普通通,自自然然地生活,雖然這本身不是道,但是一個很有道心的人,修到最後、最佳狀態爐火純青的時候,就像一個看似沒道心的人一樣,天天那樣生活。 你跟他說“道”,“道”字一字他不願聞的,他顯現就很普通的,但是這個普通其實並不普通。

孔夫子說,“從心所慾不踰矩”,“從心所欲”,世間沒有道心的普通人就是隨心所欲,但是他們心中沒有大道。 但是另一方面,他的從心所欲,放鬆自在,也類似一種近道的狀態。 所以我們也不要去輕慢別人。

------------

人要想體悟大道是非常不容易的,倘若你很有善根、有道心,還需要很多很多的時間。 我們虛雲老和尚,聞思各方面都是全才,四十多歲時候,出家已經二十多年了,三步一拜朝聖五台山,還要文殊菩薩親自來救才行。 否則這麼大一個菩薩,他的命就會丟在娑婆世界啊!

我昨天看虛雲老和尚的年譜看到很晚,這是他老人家親自敘述的,加持力非常大,每次看都很感動。 這些大祖師,像佛一樣的。 虛雲老和尚燒出來的捨利,就像佛的捨利一模一樣,晶瑩剔透,像玉一樣,這是很少很少的。 我們常常去憶念祖師大德,會讓我們珍惜現在。

虛雲老和尚經過整整三年拜到五台,我們要通過虛雲老和尚這麼艱難困苦的朝拜,來補我們這一份朝聖之心啊。 虛雲老和尚怎麼感慨、讚美五台山的,雖然用字不多,字字含金量特別高,他對五台山的讚美,不是旁處可以有的,這是五台山所具有的功德加持。

他晚年在雲居山,結夏安居的時候,他就講,我都這把年紀了,我也不會這些活計了,你們當家的弄吧。 你能說老和尚不參加結夏安居,他沒道心嗎? 所以我們現在剛學,頭腦熱熱的,就覺得自己特別有道心。 所以好好學,學了也要小心。 不要拿著這個尺子到處去量,量到後來,你量了普通人覺得不行,量出家人也覺得不行,最後量祖師都不在話下,這就不對了。

------------

我們現在學佛,首先就要歸到一種平淡的、平常的的狀態,用寶貴的佛法充滿著我們的心胸,同時還要平衡自己。 我們學佛就要內在消化,要有平凡的狀態。 所以我的師父走到哪兒都能容,他就像水、像空氣一樣,我跟著師父到現在,我想不起來師父叫我怎麼樣。 不僅師父不會跟我說什麼,別的老和尚說我,師父都不讓他講。 你看我們就在師父的這種護念中,在這個佛光裡成長。 我們精進勇猛地學,也要收斂,要內化,要把它消化到內部去。

這個地球上能幻現出諸多因緣,不可思議因緣中顯現了我們現在的狀態,比曇花都還要寶貴,一定要珍愛。 我們學所有的,都要把虛榮心拿掉,真正的當成佛陀的甘露,好好地去飲,去滋養我們的身心。 把我們生命裡面的很多的業障、雜質,慢慢地驅除、過濾。

------------

早期看那些佛國影像,每一個出家人都靜靜的,後來知道那叫六根都攝,內在寂靜,連佛陀都叫寂寞能仁。 這是一種內在的狀態,外在你看不出什麼的,在內心裡面有慈悲的胸懷,能仁。 我們大多數的修行人都是沒有多的話的,就靜靜地,心安於道,享受著法喜禪悅,然後從肉體到精神世界,到業力的世界都在默默地蛻變,生命境界開始突破。

寂靜是極其尊貴、奢侈的。 由環境的幽靜延申到內心的寧靜,就不怕外在的噪音。 一個內心寧靜的人在十字街頭都可以參禪,在火車、飛機上都能入定。 要養成內心的寧靜,需要藉助外在的環境。 當一個人內在的寧靜形成了,外在環境怎麼噪動都不會打擾到他。 當內在的寂靜產生了,形成體性了,就能抵抗外在的聵鬧,統領外在的無序。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就是這個意思。

初發心的那種熱心,像黃金一樣的,你只要沉澱下來,才能跟這金色界相匹配。 有句話說,“世間攘攘皆為利往”,喧喧囂囂,表面看好像特別熱鬧,實際上是敗絮其中,像泡沫一樣。 成為修行人了,能夠回歸了,生命越來越充實,含金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從這個業報的堡壘裡面突破出來,然後再進入我們更深的生命狀態,佛性開始解放,繼而再無內無外、無大無小的周遍。

https://www.facebook.com/huirisi ... G62EpJjYGAobjoSFhF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19 15:51 , Processed in 0.020860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