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608|回復: 0

從「無我」淺談「憂鬱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4-22 20: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reeimage-2898431.jpg 從「無我」淺談「憂鬱症」

    佛陀所謂的「無我」,其實並不是否定我們當下的存在,譬如當有個叫「某甲」的人在打電腦時,的確是有一個叫做「某甲」的人存在,但這個叫做「某甲」的人,並不是永遠都不變,不是都一直保持著那個當初在電腦前打字的「某甲」。這個「某甲」會老,會生病,甚至有一天終將死亡。這個「某甲」心想:「我不要老病死」,於是他可能窮盡一切管道去尋覓永生之道,但最後終究逃不出老病死的魔咒,「某甲」發現他竟然對自己的生與死無法作主,請問永恆不變的「某甲」在哪裡?
這個「某甲」並不是自亙古以來就叫做「某甲」,這個「某甲」的名字是他父母親替他取的,這個「某甲」會有情緒變化,例如一天當中可能就已歷經了喜怒哀樂,他可能早上心情極佳,彷彿身處天堂,白天時忙於工作,到了傍晚又餓又累,情緒煩躁,他上一秒鐘可能開心,但下一秒鐘可能生氣,「某甲」既然會有情緒變化,他決定遇到不順的人與事都保持平靜,但他發現他沒法叫自己不生氣,又哪裡找得到一個永恆不變的「某甲」呢?

這個「某甲」的心思也是百變無常,不論有事沒事他心中的思想及念頭無一刻停歇。「某甲」決定要自己今後不可再如此心猿意馬,但他發現像猿猴野馬般的心念根本就不理他,既然「某甲」的心念如此善變無常,他又無法控制自己,又哪會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某甲」呢?

又這個「某甲」有時不小心可能會說錯話,會做錯事。但大多時間都樂於行善,樂於修行,一天之中會吃飯,睡覺,洗澡,工作,上廁所,談戀愛,讀書,...「某甲」發現他無法逃避這些事,因為他背負著許多責任與義務,有諸多無奈,他不是「某甲」的主人,又哪有永恆不變的「某甲」呢?

最後,這個「某甲」的眼睛看到美麗可愛的人、景、物,他因視覺而生愉悅,甚而著迷不捨;他的耳朵聽到讚美的言語或悅耳的歌聲音樂,他因聽覺而陶醉其中;他的舌頭嚐到美食,會因味覺而食慾大開;他的身體躺在舒適柔軟的大床,穿著高級華麗的衣物,觸碰心儀的異性,他會因觸覺而心曠神怡;他因前五種愉悅的知覺而生貪欲執著。相反,他若看到醜陋或討厭的人與物,聽到誹謗或噪音,吃到難吃的劣食,身體受到傷害,他可能會不舒服,因此生氣,會煩惱。這個「某甲」只想要保有那些令他快樂的外境與覺受,但他發現他不但不能保有,甚至無法逃避令他不悅的外境與覺受,他根本不能作主,又哪有永恆不變的「某甲」呢?

至於,會有一個「某甲」,那固然是集合眾多因緣業力所致,但真正導致業力的形成是「欲」,由「欲」衍生出「貪愛」、「憎恨」、「愚痴」、「執著」、「六入」、「六識」...乃至老病死。

本經中提到「苦苦」、「壞苦」、「行苦」等三種苦,就是常常導致人們罹患「憂鬱症」的因緣,分別略釋如下:

(1)苦苦 : 即苦的感受,例如老、病、死、愛別離(如:情人背叛)、怨憎會(討厭的人、小人、或仇家,老是在身後作怪)、求不得苦(事與願違),都令我們受苦受難,一如活在人間煉獄,故稱做「苦苦」。

(2)壞苦 : 當幸福快樂起了變化,甚至消失了,但我們心中卻執著放不下,很想繼續保有快樂,但卻無奈事與願違,這就是壞苦。

(3)行苦 : 世間一切現象皆在瞬間萬變,在此變化中沒有人可以作主,我們只能隨著因緣去承受這些變化,這叫作「行苦」。"行"就是行為造作,因行為造作而苦。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行為造作,不是我們作主造作,而是因著眾因緣而起變化,所以我們根本就作不了主。既然作不了主,身心就不自在,不自在就是苦,一如本文的主題「憂鬱症」,它的形成必有原因,但不管原因為何,我們都不想得到這種病,無奈的是它來時卻由不得我們。

當「憂鬱」的暴風雨來時,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該如何運用佛法來幫自己?我們或可依照佛陀所教授的「五蘊無常觀」作如下思維:是誰在憂鬱?憂鬱的人是誰?是我嗎?如果真是我在憂鬱,那為何以前的我不會這樣? 過去的我也曾歡樂洋溢,為什麼現在的我會是這樣?我們可以看看平常時和感染憂鬱時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自覺看法有落差,我們就要清楚地告訴自己,不要相信自己憂鬱時的想法,因為那不是本來的「我」,不是真正的我,而是身體的腦部起了化學作用,是精神方面的妄念、執念、負面情緒等在作祟,不要在意憂鬱時的看法,「好的」會過去,「不好的」一樣也會過去,一切都會過去,一如雨過總會天晴。

當我們不由自主憂鬱時,請記住,不要遷怒他人,更不要傷害自己,「眼裡萬重山,一步見天藍」,對佛陀、對佛法、對僧伽要有信心,人生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只有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但願以此譯介經文的功德,祝福迴向所有罹患憂鬱症的眾生,皆能痊癒,重拾喜樂與平安,勇敢的走出生命的陰暗幽谷,邁向光明的康莊大道。



選譯自北傳《佛說五蘊皆空經》

喬正一譯於西元2010(佛曆2554年)/12/12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在古印度的波羅柰斯的一處名叫仙人墮處的施鹿林中說法。當時世尊是這子告訴最初的五位比丘:「你們聽好,身體不是『我』。如果身體是『我』或屬於『我的』,那麼它就不應該生病,也不會受傷及產生痛苦。如果身體真的是『我』或屬於『我的』,那麼我想要它漂亮或健壯,我想要它長得如我所願的外貌,或我不想要它長得醜,長得難看,它應該都會隨我所願。但事實上我不能掌控它,事實上事與願違。所以我們應當明白,身體不是我。而感受、情緒、思想、念頭、行為、覺知等,也都是一樣,不是我。」

佛陀接著問:「比丘們,你們的看法如何?身體是永恆不變的?或是瞬息萬變的?」

「世尊,身體是無常的,是瞬息萬變的。」

佛陀說:「身體既然是無常,是會變化的,那麼它就是苦,是不值得貪戀執著的,因為它必然會讓我們經歷老、病、死、愛別離(如:與所愛的人分離)、怨憎會(老是遇到討厭的人、小人、或仇家)、求不得苦(事與願違);當我們的身體變老、或死亡時,我們不想要它變老、或死亡,卻無可奈何;這些生滅的變化都是隨著因緣業力而改變,半點由不得我們作主。」

佛陀又問:「然我聰明又博學多聞的學生,如果跟隨我修行而體證無我的真諦,你們說他們還會執著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嗎?他們還會說身體即是我,我擁有美麗英俊的外表,這些引人的外貌是屬於我的,我就存在於身體外貌之中嗎?」

「不可能的,世尊。」五比丘們同聲應答。

佛陀說:「同理,你們應當體悟到不論是感受、情緒、思想、觀念、念頭、行為、認識、覺知等精神方面的功能及反應,都是無常,都是會變化的,都不是我,也不屬於我的。 」

佛陀繼續說道:「凡所有的身體外貌,不論是過去、未來、或現在,不論是內在的、或外在的,不論是麤或細,也不論是美觀的、或醜陋的、或優秀的、或低下的、或遠的、或近的,一切都是無我。同樣的,在精神方面,你們也都應當以正智而善觀察(註:即八正道的正見、正念、正思維),凡所有的感受、情緒、思想、念頭、行為、認識、覺知等精神功能,不論是過去、未來、現在,都是無常、都是苦、都是空、都是無我。你們都應當如前所述一般正智觀察。」

佛陀最後說道:「若我聲聞聖弟子眾,能觀此五取蘊,體悟沒有我,也沒有屬於我的。如果他真能做到這樣的修行,他就能明白在這世上,並沒有任何人、事、物,值得他去貪戀、執著、抓取,因為 既沒有能貪戀執取的人,也沒有所貪戀執取的對象。經由『五蘊無常觀』的修持,他便能自悟而證涅槃,他可以宣示:『我這一生已是歷劫生死輪迴的最後一站,我已達到最高的梵行成就,我已經沒有什麼好再修持了,我這一世的生命結束時不會再有來生了。』」

當佛陀說完時,最初的五比丘便當下斷盡一切的煩惱,心得解脫,成為阿羅漢,並信受奉行佛陀的教導。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婆羅[病-丙+尼]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爾時世尊。告五苾芻曰。汝等當知。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應病及受苦惱。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隨情所欲。是故當知。色不是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復次苾芻。於汝意云何。色為是常為是無常。白言大德。色是無常。
佛言。色既無常。此即是苦。或苦苦。壞苦。行苦。然我聲聞。多聞弟子。執有我不。色即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不。不爾世尊。應知受想行識。常與無常。亦復如是。凡所有色。若過去未來現在。內外麤細。若勝若劣若遠若近。悉皆無我。汝等當知。應以正智而善觀察。如是所有受想行識。過去未來現在。悉應如前正智觀察。若我聲聞聖弟子眾。觀此五取蘊。知無有我及以我所。如是觀已。即知世間。無能取所取。亦非轉變。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靈。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說此法時。五苾芻等。於諸煩惱。心得解脫。信受奉行

http://www.charity.idv.tw/z/z11.htm

無    我
http://www.charity.idv.tw/z/z.htm

祇樹給孤獨園林
http://www.charity.idv.tw/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9 22:26 , Processed in 0.022925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