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6262|回復: 3

補脾益氣四神湯 好處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1-10 18: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326775556432.jpg


補脾益氣四神湯  好處多

加味四神湯

四神湯是最為普及的民間食品,我們將替大家生產的加味四神湯功能稍有不同,按照本草經前段的陰陽藥性說明可知,淡味滲利為陽,酸苦湧瀉為陰,這加味四神湯就是所謂的淡味滲利的陽性食品,凡是所有具有陽性的藥物與食品,都有利水的功能在內,而淡味近於甘味屬於脾臟,故這些淡味的食品都可以健脾利濕,如果我們長期吃這些中藥裡屬於陽性的食品,像芡實、白果、薏仁、蓮子、蒼朮、...........等,由於都是屬於淡味滲利的食品,所以就可以隨時幫助身體將多餘的濕氣從小便排出,也就是說可以幫助長期食用的人,免於得到各種風濕關節炎。

茲將這加味四神湯的主要功效一一給大家做個簡單的說明 :

第一 : 除濕---就是可以幫助大家預防得到風濕關節炎。

第二 : 減肥---可以有效的替大家減肥,由於肥胖就是由於濕熱的累積造成,所以喜歡肉食的朋友就需要時常吃這加味四神湯,來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肥氣,長期服用此保健食品,絕對可以做到毫無任何副作用的減肥小果。

第三 : 行陽---由於加味四神湯本身就是具有淡味滲利的功能,所以像重病末期引起的腹水,它也有一定的排水效果存在,可以增加病人已經虛弱的陽氣。

第四 : 利水---中醫理論中所謂的治肝先實脾,所謂的實脾其實就是指這淡味滲利的陽性食品可以實脾,當脾臟功能被加強後,脾主濕,又主少腹,也主四肢,因此對於有腹水、雙腳水腫等都有幫助,對於已經停留在四肢關節中的濕,也有排除濕的功能。

第五 : 建脾---小孩如果長期吃這種保健食品,因為它的實脾效果,所以可以讓你家寶貝身體非常強壯,也由於有行陽氣的功效,所以可以讓小孩精神體力都變得很好。

第六 : 中年男女們請注意,由於長期坐在辦公桌前工作,造成小腹微凸,如果你們覺得你的小腹部過於肥胖,你就可以長期吃這個加味四神湯來將肥胖的小腹縮小,由於它排濕的功能很強,所以服用後就會出現小便很多的現象,這是正常的,請勿擔憂,你可以一直吃到你認為滿意為止。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2010年06月15日

呼籲有心想為振興中醫盡一份心力的網友:若你有被中醫看好的經驗,可於你的blog中寫出,並注意"文章標題"一定要出現"中醫"以及"病名"或別人搜尋時可能使用的關鍵字(例如:"皮膚過敏被中醫治好了",或多一個關鍵字"蕁麻疹及皮膚過敏被中醫治好了"),這樣被搜尋到的機率才會提高;若你有吃西藥或手術產生什麼副作用願意分享,也讓大家知道西藥的可怕,同樣,也要注意標題裡要放關鍵字才容易被找到. 呼籲中醫師或中醫高手們:請把你們不論大小的醫案都寫出來,讓大家知道中醫能作什麼!當google爆滿一堆成功中醫案例時,世人對中醫的信心將大增,中醫的復興之日就不遠了!! 請注意:已長期服用西藥之人若欲戒除,請詢問醫生戒除方式,通常遞減戒除方式較為安全

http://flyflyk.pixnet.net/blog/p ... D%E8%99%95%E5%A4%9A



 樓主| 發表於 2013-11-10 18:26 | 顯示全部樓層

鳳梨美的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germa ... rev=101&next=99

美國漢唐中醫  倪海廈中醫師  四神湯配方


四神湯

藥材 :蓮子、芡實、薏仁、山藥。

比例等量即可。


療效 :

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功能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多食令人歡。

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功能益腎固精,補脾止瀉,袪濕止帶。

薏仁: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功能健脾滲濕,除痺止瀉,清熱排膿。

山藥: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平日多食有益健康、可當飯後甜點。


夏天: 四神+綠豆  

冬天: 四神+紅豆+桂圓


煮法與備料:(適夏天食用 / 熱食或涼食均可; 忌食冰的)

四神 (蓮子、芡實、薏仁、山藥 ) 比例各25公克 (中藥店買總共約35元)

綠豆 50公克 ( 先浸泡2小時以上 )

食材備妥水適量一鍋,用電鍋蒸煮一小時即可。

蔗糖或黑糖少許 ( 要吃湯再加入因四神湯入糖水不易久放會酸掉 ,溶糖水備用即可 )  * 切記不要用白砂糖或果糖,唯有未精製過的黑糖(或紅糖)才是鹼性的。

http://flyflyk.pixnet.net/blog/p ... D%E8%99%95%E5%A4%9A



 樓主| 發表於 2013-11-10 18:36 | 顯示全部樓層

四神湯.jpg


中 藥 藥 膳
從夜市、菜市場常見的”藥膳聖品”「四神湯」,
來健胃整腸吧!



中醫學起來!  


秘訣1.    兼談中醫「以形補形」之妙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四神湯一般與豬肚(溫性)、或豬腸(涼性)一起烹調,而不是我們一般熟知的常與中藥材一起熬補的雞肉或排骨?
不言而喻地,中醫的確有”以形補形”一說。這樣大家便可以自然地聯想並且知道 -- 原來,四神湯有”健脾養胃”功效,對於胃下垂、腸道無力都很有幫助喔。



秘訣2.    藥膳要好吃啊!
~「扶正」心理學、口味要變化 (心安、肺清、肝舒、脾健、腎藏)

我們運用一些膳食與藥材的特性、味道、歸經,來補益內臟,增加一些臟腑的「趨吉避凶」力量,所以稱為「藥膳」,但是,再美味營養的飲食,吃多了總是會膩的,尤其如果真的是針對病人、老人、小孩等體質虛弱的來調補,還是要多準備幾道,讓口味變化。準備藥膳時,千萬別忘了這層簡單的心理喔。


認識四神湯~  

★      為什麼取名「四神湯」?
民間常用茯苓、山藥、芡實、蓮子四味中藥為四神湯,在中藥中稱為〝四臣子〞,台語一發音變成了〝四神〞了,另外有一說法是四神湯的美味香氣,讓四個神仙聞了之後掉入了湯鍋,所以為名。

★      「四神湯」的變化之妙。
飲食、藥膳都可貴在”加減變化”之妙,大家可以慢慢去欣賞體會。
坊間所賣的四神湯,一般多有薏仁,基本上傳統的四神湯組成為:茯苓、山藥、芡實、蓮子四味,各一兩即可。現在常見的四神湯,則以茯苓、山藥、蓮子各一兩,再搭配芡實和薏仁各五錢較為常見。
如果是體質虛寒,脾胃虛弱、慢性腹瀉的人,建議還是選用傳統四神湯,因為芡實是收澀藥,可以幫助止瀉、固精。相反地,如果容易便秘的體質,就可以選用芡實、薏仁各半的配法,或者不用芡實,另外,還可以酌加半兩滋陰的玉竹。


★      「四神湯」的美味要訣。
四神湯的成分中,除了茯苓因為含有較多纖維,食用口感較差外,其他都很美味可口。因為四神湯澱粉質高,單獨燉煮口感較澀,可以添加一些蛋白質增加滑潤感。葷食一般加入豬肚、豬腸;素食者則可以加入一些豆製品一起熬煮。
        我個人會另外再購買日本鮮山藥(滑溜的黏液顧胃壁)、品質好的蓮子(每年八月台南白河盛產蓮子,可以把握產季多買一些冷凍起來),加入湯中。
四神湯內也可以加入少量當歸,增加其香氣,或者加入少許中藥料理酒,香氣倍增。
        由於組成的藥材性味都是甘、平,所以很適合長期食用,各種體質都適宜。

★      四神湯的〝神奇中藥佐料水〞
您有沒有注意到?台灣各地人潮不斷、深受好評的四神湯,在熱騰騰的湯被盛到碗中後,最後會再加上幾滴〝神奇中藥佐料水〞,香味便飄溢而出。您也可以自製這樣香氣逼人的中藥佐料:將當歸、黃耆、川芎、桂枝、枸杞子不要清洗(以免藥材中留有水分),直接放入米酒中,浸泡一週就可以製成了。

★       四神湯功效:
適合脾胃腸道較弱者,例如老年人、孩童、產婦,或者手術後調養,特別是患有腸道疾病,容意或者長期慢性腹瀉者。
對於小孩子口水過多(民間老一輩幫小孩”收涎”,便是用”四神粉”),還有中午睡個午覺便”口水流成小河”都是因為”脾虛”,睡覺時嘴巴和眼睛總是閉不起來也是因為”脾虛”。以及老年人或者體質虛弱者頻尿、遺尿、遺精…等都有幫助。
四神湯對於胃下垂,腸道無力導致腹瀉,子宮收縮無力、白帶多,糖尿病、血糖過高者,皆可為平日食膳,幫助回復並增加體力。

有興趣學更多~  
最後,我們一起透由四神湯所組成分的資料,來欣賞了解這帖小兵立大功的好藥膳方帖。

四神湯藥材資料
1.     茯苓        (利水滲濕藥)
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寄生於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等樹根上。野生或栽培,主產於雲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7~9月採挖,除去泥砂,堆置“發汗”後,攤開晾至表面乾燥,再“發汗”,反復多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後,陰乾;或將鮮茯苓切制陰乾。生用。
性味歸經        甘、淡,平。歸心、脾、腎經。
功    效        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應    用         1.用於小便不利、水腫及停飲等水濕症。茯苓利水而不傷氣,藥性平和,利水滲濕要藥。凡水濕、停飲均適用。常與豬苓、澤瀉同用以加強利水滲濕作用,並隨濕熱、寒濕等不同性質,配伍有關藥物。如濕熱配車前子、木通;寒濕配附子、乾薑等。又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能健脾,故脾弱運遲、水濕停蓄者用之,有標本兼頤之效,停飲所致的頭眩、心悸、咳嗽,亦持為要藥。本品與白朮同用,其健脾利濕之功益彰,如五苓散、苓桂朮甘湯等均配伍有茯苓、白朮。
                     2.用於脾虛症。茯苓能健脾。脾虛體倦、食少便溏者,每與黨蔘、白朮、甘草等補脾藥同用,即四君子湯。
                     3.用於心悸、失眠。本品能寧心安神。常與朱砂、棗仁、遠志等安神藥同用。茯苓可通心氣於腎,遠志可通腎氣於心。

用量用法        10~15g。用於安神,可以朱砂拌用,處方寫朱茯苓或朱衣茯苓。
文獻摘要
《本經》               “主胸脇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利小便。”
《本草衍義》      “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
《本草綱目》      “後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張氏於風眩心虛,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嘗不治心病也。”
《藥品化義》      “茯苓最為利水除濕要藥,書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謂也。”
《世補齋醫書》“茯苓一味,為治痰主藥。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動,濕也,茯苓又可以行濕。”
附    註
茯苓在加工時將菌核內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片塊,即為白茯苓;皮層下的赤色部分,即為赤茯苓;帶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方形薄片,即為茯神,亦稱抱木神。傳統習慣認為白茯苓偏於健脾,赤茯苓偏於利濕,茯神偏於安神。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性味同茯苓。功能利水消腫。多用於水腫,常與生薑皮、桑白皮、陳皮、大腹皮同用,即五皮飲。

2.     山藥        (補氣藥)
為薯蕷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e Thunb.的塊根。以產於河南新鄉地區為佳,稱為懷山藥。河北、山西、山東及中南、西南地區也有栽培。在霜降後採挖。洗淨,刮去粗皮,或用硫磺熏過,曬乾或風乾成為毛山藥;或再經浸軟,搓壓為圓柱狀,磨光,成為光山藥。潤透,切片。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        甘,平。歸脾、肺、腎經。
功    效        益氣養陰,補脾肺腎。
應    用            1.     用於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泄瀉。本品既補脾氣,又益脾陰,且兼澀性,
能止瀉。常與人蔘、白朮、茯苓等同用,如蔘苓白朮散。
2.          用於肺虛喘咳。本品能補肺氣,益肺陰,故適用於肺虛久咳或虛喘。可配伍黨蔘、麥冬、五味子等藥同用。
                        3.     用於腎虛遺精、尿頻、婦女白帶過多。本品能補腎,且兼有固澀作用。如
六味地黃丸,既以本品配伍熟地、山萸肉同用,可治腎虛遺精;又如縮泉丸,即以本品與益智仁、烏藥同用,可治腎虛尿頻。至於婦女白帶過多,
往往與脾虛有濕或腎虛不固有關;如脾虛有濕者,多配伍黨蔘、白朮、車
前子等健脾利濕藥同用;如白帶發黃而有濕熱者,當加黃柏;如腎虛不固
者,多配伍熟地、山萸肉、菟絲子等補腎收攝藥同用。
此外,用治消渴有效。可因補氣養陰而止渴。多以本品大量〈一日250g〉
水煎代茶飲;也可配伍黃耆、葛根、知母、天花粉等同用,如玉液湯。
用量用法        煎服10~30g,大量60~250g。研末吞服,每次6~10g。補陰宜生用,健脾
止瀉宜炒黃用。
使用注意        本品養陰能助濕,故濕盛中滿或有積滯者忌服。
文獻摘要

《本    經》       “主傷中,補虛贏,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
《日華子本草》  “主泄精,健忘。”
《本草綱目》      “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
《本草正》          “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第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故補脾
  肺虛必主蔘、朮,補腎水必君茱、地,澀帶濁須破故同研,固遺泄仗菟絲相濟……”
附    註
《本經》原名薯蕷。

3.     蓮子        (收澀藥)
為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成熟種仁,中心部包裹著綠色胚芽,俗稱蓮子心。產於湖南(湘蓮)、福建(建蓮)、江蘇(湖蓮)、浙江及南方各地池沼湖溏中。8~9月採收成熟蓮房,取出果實,除去果皮曬乾。
性味歸經        甘、澀,平。歸脾、腎、心經。
功    效        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
應    用            1.     用於脾虛久瀉,食欲不振。本品甘平補益,澀能收澀,故有補脾止瀉的功
效。多與人蔘、白朮、茯苓、山藥等同用,如蔘苓白朮散,可治上述症候。
                        2.     用於腎虛遺精、滑精。本品有補腎固精功效。如金鎖固精丸,即以之配伍
沙苑子、龍骨、牡蠣、蓮鬚等同用,治遺精滑精等症。
3.          用於虛煩、驚悸失眠。本品能養心益腎,交通心腎,可配伍麥冬、茯神、柏子仁等清心安神藥同用。
此外,還可用於婦女崩漏、白帶過多等症,有養心、益腎、固澀的功效。
用量用法        6~15g。
使用注意        大便燥結者不宜服。
文獻摘要
《本    經》       “主補中,養神,益氣力。”
《本草拾遺》      “令髮黑,不老。”
《食醫心鏡》      “止渴,去熱。”
《日用本草》      “止煩渴,治瀉痢,止白濁。”
《滇南本草》      “清心解熱。”
《本草綱目》      “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止脾泄久痢,赤白濁,女人帶下崩中諸血病。”
《本草備要》      “大便燥者勿服。”
附    註
1.       蓮  鬚         為蓮花中的花蕊。味甘、澀,性平。功能清心固腎,澀精止血。可治夢遺滑精、遺尿尿頻、吐
血崩漏等症。常與沙苑子、芡實、龍骨、牡蠣等同用,如金鎖固精丸。用量1.5~5g。
2.       蓮子心        為蓮子中的青嫩胚芽。味甘,性寒。功能清心,去熱,止血,澀精。治溫熱病煩熱神昏,可與
玄蔘心、蓮心麥冬、竹葉捲心等同用,如清宮湯;治吐血、遺精等症,可單用研末服。用量1.5~3g。
3.       蓮  房         為蓮的成熟花托,即蓮蓬殼。味苦、澀,性溫。功能消瘀止血。可治崩漏下血、尿血等症。炒

炭用。用量5~10g。
4.       荷  葉         為蓮的葉片。味甘、澀,性平。功能清暑利濕,升陽止血。可用於暑熱病症及脾虛泄瀉和多種
出血症。暑病常與銀花、扁豆花、西瓜翠衣等同用,如清絡飲;出血症常與生地、側柏葉等同
用,如四生丸。用量3~10g。

4.     芡實        (收澀藥)
為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種仁。主產湖南、江蘇、安徽、山東等地。8月至9月採收。去其外之刺皮,壓碎硬殼,取仁曬乾;或再去掉紅棕色內種皮後曬乾。用時搗碎。
別    名        雞頭實
性味歸經        甘、澀,平。歸脾、腎經。
功    效        補脾去濕,益腎固精。
應    用            1.     用於脾虛泄瀉,日久不止。本品甘平補脾,兼可祛濕,澀能收斂。治脾虛
久瀉或久痢,多配伍黨蔘、白朮、山藥、蓮子等同用。
2.      用於腎虛遺精、小便不禁、白帶過多。本品有益腎固精功效。如金鎖固精
丸,以之與沙苑子、龍骨、牡蠣、蓮子等同用,治遺精、滑精;水陸二仙
丹即以芡實與金櫻子同用,治遺精、尿頻、白帶過多等症。
用量用法        10~15g。
文獻摘要
《本    經》       “主治濕痺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
《日華子本草》  “開胃助氣。”
《本草綱目》      “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
《本草求真》      “味甘補脾,故能利濕,而使泄瀉腹痛可治……味澀固腎,故能閉氣,而使遺帶小便不禁皆癒。
  功與山藥相似,然山藥之補,本有過於芡實,而芡實之澀,而有勝於山藥,且山藥兼補肺陰,
  而芡實則止於脾腎,而不及於肺。”

5.     薏苡仁    (利水滲濕藥)
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Coix lachrymal – jobi L.的成熟種仁。大陸大部分地區均產,主產於福建、河北、遼寧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果實,再曬乾,除去外殼及種皮。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        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
功    效        利水滲濕,健脾,除痺,清熱排膿。
應    用             1.    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及脾虛泄瀉等。薏苡仁淡滲利濕,兼能健脾,
功似茯苓。凡水濕滯留、尤以脾虛濕勝者為適用。脾虛濕勝之食少泄瀉、
水腫腹脹、腳氣浮腫,皆可用本品配伍利濕、健脾的藥物。又本品性偏微
寒,能清利濕熱,亦適用於濕熱淋症,如《楊氏經驗方》單用薏苡仁煎  服,治療沙石熱淋。
                                        本品亦適用於濕溫病邪在氣分,濕邪偏勝者。常與杏仁、蔻仁、半夏、厚朴等藥同用。如三仁湯、藿朴夏苓湯。
2.      用於風濕痺痛、筋脈攣急。本品既能滲濕,又能舒筋脈,緩和攣急。如麻
黃杏仁薏苡仁粥,用薏苡仁為末煮粥,日日食之,治久風濕痺,筋脈攣急,水腫等。
3.      用於肺癰、腸癰。薏苡仁能清熱排膿,治療內癰。治肺癰咳吐膿痰,可與葦莖、冬瓜仁、桃仁配伍,即葦莖湯;治腸癰,可與敗醬草、丹皮、桃仁等配伍。
用量用法        10~30g。本品力緩,用量須大,宜久服。健脾炒用,其餘生用。除入湯劑、丸散外,亦可作羹或與粳米煮粥、飯食用,為食療佳品。
文獻摘要
《本    經》       “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痺,下氣。”
《別     錄》       “除筋骨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
《食療本草》      “去乾濕腳氣。”
《本草綱目》      “薏苡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
  本,故拘攣筋急、風痺者用之。土能勝水除濕,故泄瀉、水腫用之。
《本草新編》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視病之輕重,準用藥之多
  寡,則陰陽不傷,而濕病易去。故凡遇水濕之症,用薏仁一、二兩為君,而佐以健脾去濕之
  味,未有不速於奏效者也,倘薄其氣味之平和而輕用之,無益也。

http://botreetw.blogspot.tw/2012/10/blog-post_7287.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14 05:04 , Processed in 0.035075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