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樓主: 小菩提

宗薩將揚欽哲開示集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6-1-15 16:47 | 顯示全部樓層


很多學生喜歡談論自己想到上師時的心情,有些人心裡感到很充實,胸臆充滿各種感受;也有人感到自己受到關愛,因而完滿。我想,這些學生想要表達的是,他們渴望與自己的上師相連繫。
確實,當我們想到他就會生起強烈的感受與觸動;但重要的是,我們同時也要謹記,感受與情緒是非常易於變化的。感受屬於暫時性的世界,因此它只是另一層外皮,最終仍需要剝除。
我們與上師情感上的連繫,並非我們在心靈之道上要努力的唯一成果。就目前而言,上師與我們似乎是分離的,然而隨著我們在法道上進步,修持的善巧方法之一就是不斷自我提醒:事實絕非如此。任何我們所接受過的教法,絲毫都未曾說過上師是分離的個體,這種有個“上師”與“弟子”的想法,完全是我們自己所犯的錯誤,而且它又被習性所強化。
如果我們已經完全信服上師與自己一直都未曾分離的話,“上師瑜伽”就完全是多餘的。雖然,感覺“連繫”就意味著他是個分離的個體,但我們仍然執著於自己與他“連繫”的概念,正是這個概念把我們束縛在二元分別上。
“上師與自己不可分離”的認知,是我們所會擁有的唯一永遠無法被剝離的了悟。
——摘錄自宗薩欽哲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



 樓主| 發表於 2016-1-15 16:47 | 顯示全部樓層
12525198_674758049333630_714205795431516216_o.jpg

很多學生喜歡談論自己想到上師時的心情,有些人心裡感到很充實,胸臆充滿各種感受;也有人感到自己受到關愛,因而完滿。我想,這些學生想要表達的是,他們渴望與自己的上師相連繫。
確實,當我們想到他就會生起強烈的感受與觸動;但重要的是,我們同時也要謹記,感受與情緒是非常易於變化的。感受屬於暫時性的世界,因此它只是另一層外皮,最終仍需要剝除。
我們與上師情感上的連繫,並非我們在心靈之道上要努力的唯一成果。就目前而言,上師與我們似乎是分離的,然而隨著我們在法道上進步,修持的善巧方法之一就是不斷自我提醒:事實絕非如此。任何我們所接受過的教法,絲毫都未曾說過上師是分離的個體,這種有個“上師”與“弟子”的想法,完全是我們自己所犯的錯誤,而且它又被習性所強化。
如果我們已經完全信服上師與自己一直都未曾分離的話,“上師瑜伽”就完全是多餘的。雖然,感覺“連繫”就意味著他是個分離的個體,但我們仍然執著於自己與他“連繫”的概念,正是這個概念把我們束縛在二元分別上。
“上師與自己不可分離”的認知,是我們所會擁有的唯一永遠無法被剝離的了悟。
——摘錄自宗薩欽哲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



 樓主| 發表於 2016-1-15 16:51 | 顯示全部樓層
佛陀自己講的非常清楚。

他說:只要有虔敬心,我就在那裡。

佛從來沒說,我只待在佛堂裡。

所以只要我們有虔敬心,只要我們有慈愛、悲心、祥和時,無論我們身處何處,那就是我們的佛堂,那就是我們的精神空間或時刻。

-----宗薩欽哲仁波切

 樓主| 發表於 2016-1-19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宗薩將揚欽哲粉絲 Dzongsarjamyangkhyentsefanclub

從許多大乘經典中,我們得知閻羅不是別人,正是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是智慧的象徵。

可以說,坐在那裡決定誰要受什麼苦的地獄之王,其實就是你自己究竟的智慧本性。

因此生命之輪的這些圖像,閻羅手持一面鏡子,象徵要想免除地獄之苦,你不必尋找外在資源,只需注視你自己,也即做止或觀的禪修就夠了

 樓主| 發表於 2016-5-16 16:50 | 顯示全部樓層
宗薩將揚欽哲粉絲 Dzongsarjamyangkhyentsefanclub

所以你們真的皈依了嗎?——從心裏真正地皈依。好好想想!

你傷害別人,不幫助別人,而且也從不認爲別人是清淨的。你分別朋友和敵人,分別上師的不同,就算對朋友們你也有分別心,對于美醜也有分別心。

你若是這樣,就不算是一個金剛乘行者,金剛乘行者必須對每個人都有“淨觀”。

 樓主| 發表於 2016-5-16 17:25 | 顯示全部樓層
不要去談論別人的短處,因為這樣會增長你的自我,應該經常去發現別人的長處,以便減少你的自我。

對粗重的煩惱要有強力的對治。

比如你現在有嫉妒的煩惱,一般來說我們的自尊不願承認我們有煩惱,這時你應該承認自己在嫉妒,而且出於某個很蠢的理由,不要去保衛你的自尊。

——宗薩欽哲仁波切

 樓主| 發表於 2016-5-16 17:53 | 顯示全部樓層
13047783_720093778133390_5681664013273480638_o.jpg

哪怕你一次次的因為覺察到自己有自私的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不好的習慣等等,


已經發現,但又不能有效對治不能停止,因此產生罪惡感——但是這個恰恰表示你的菩提心正在發芽、正在茁壯成長中

 樓主| 發表於 2016-5-23 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12998753_719788398163928_8897603447785317910_n.jpg

宗薩將揚欽哲粉絲 Dzongsarjamyangkhyentsefanclub
阿底峽尊者告訴他的學生說:“你應該修行!”於是這個學生試著繞塔,阿底峽尊者過來對他說:“不,你應該修行佛法。”

於是他的學生心想:噢!上師的意思是繞塔這樣的動作可能不對,那我應該做大禮拜。但阿底峽又跟他說:“不,你應該要修行佛法。”

然後學生又試著做了很多不一樣的事,而阿底峽卻一直對他說:“不對,你應該要修行佛法。”

學生嘗試了所有佛法修行的方法,包括繞塔、大禮拜、持咒、唱誦,甚至靜坐等等,然而他的上師都對他說:“不對,你應該要修行佛法!”

終於,學生問上師:“我已經試了所有的方法,那我現在到底應該怎麼做?”阿底峽尊者於是對他說:“你應該放棄對此生的貪著。


 樓主| 發表於 2016-6-29 17:11 | 顯示全部樓層
還小的時候,玩具壞掉了你會哭,但長大了就不會了,因為你知道那是玩具。

同樣的,所有世間的價值,比如名聲、稱讚、批評、關注、忽略、快樂、得到、失去,

所有的這些就像玩具一樣。

當我們的智慧和慈悲成熟後,他們全部是玩具。

——宗薩仁波切

 樓主| 發表於 2016-6-29 17:19 | 顯示全部樓層
13319701_740093116133456_6352046370945537773_n.jpg

聖天菩薩 (Aryadeva)曾經說過,如果你能徹底地明白某一種現象的沒有本質,

那就能治好一切痛苦——這就是所謂的“一藥治百病”。

當你經由修行達到這種層次,你會體驗到事物都不再是了不起的大事了,一切現象都像是玩笑一樣;

同時,你會對那些仍然認爲每件事都是大事的人自然生起悲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8 17:11 , Processed in 0.025536 second(s), 16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