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914|回復: 0

薩嘎達瓦月期間做任何善惡千亿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6-1 09: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1062032_656374031166588_1310061599225608317_n.jpg

薩嘎達瓦月期間做任何善惡千亿倍

色拉傑紮倉佛學院

今年的薩嘎達瓦月是,西日五月十九號起開始的,這個月稱為佛吉祥月。藏語稱:薩噶達瓦月。
薩嘎達瓦月期間做任何善惡千亿倍。藏傳佛教不分派別均特別重视萨噶月,这期间依力广行善业。值此殊胜月请尽力行善、吃素、放生、供灯、持咒、诵经䓁等。
另外,薩噶達瓦節又稱佛吉祥日,藏历四月十五日是藏傳佛教的傳統節日,南傳佛教國家的信眾又稱:衛塞節,意為月圓日。對於佛教信眾來講,是一極不平凡而又神聖的日子。它與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聯繫在一起,即:誕生、成道、涅盤,是個三期同慶的吉祥的日子。
因此法友們一定要回向、祈禱世界和平,無有災厄、众生吉祥圆满、福德具足、健康长寿、六大眾生離一切苦難及苦因!!!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無比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
同時為法友們分享一下圖片(在本臉書的釋迦牟尼佛的一生album),但是圖片與資料來源其他。
出生(請參考圖片1)
释迦牟尼(梵文:शाक्यमुनि、 Śākyamuni,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原名悉達多·喬達摩(巴利文:Siddhāttha 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Buddha、意為「覺悟者」)、世尊等;漢地民间从明朝开始還尊稱他為佛祖,即「佛教祖師」。在许多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神明;一般而言,佛教正信弟子,不会認為释迦牟尼佛是神,在佛教中,神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人,佛是已经脱离六道轮回的圆满智者。
傳統姓名
「喬達摩」或「瞿曇」(Gautama),是釋迦族的姓氏,傳統上認為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姓,源自释迦族祖先喬達摩仙人的名字,其在劫比羅城和天示城等的族裔稱為释迦族。《梨俱吠陀》讚歌作者之一 Vāmadeva 之父是七仙人之乔答摩仙人,有傳說釋迦族或與之有關。
釋迦族姓氏除了“喬達摩”、“日種”、“甘蔗種”之外,《佛本行集經》還記載有個稱呼是“奢夷耆耶”,以住處為姓故稱“舍夷”。
悉達多(梵文:Siddhārtha,巴利文:Siddhāttha),意思是“吉財”、“吉祥”、“一切功德成就”,又作“薩婆曷剌他悉陀”(梵文:Sarvārthasiddha),意為“意義成就”或“一切義成”,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名字。佛陀傳記中,淨飯王還為他起了其他的名號如“天中天”和“千象力”等,佛陀證道後不希望人們仍以俗世時名號稱呼如來。
釋迦牟尼是後人對佛陀的尊稱。“釋迦”是他所屬的部族釋迦族的名稱,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為“文”、“仁”、“寂默”,所以漢文翻譯又作“能仁寂默”、“釋迦文佛”等。按佛教傳統,“牟尼”是當時對剃髮出家、乞食離欲、修行成就者的稱謂,在《梨俱吠陀》的誦詩中,曾經記載一種出家修行者,稱為“牟尼”,他蓄長髮、著褐色的髒衣、可以飛行空中,喝飲毒汁而無事。“釋迦牟尼”可意譯為,“來自釋迦族的修行成就者”、“釋迦族的聖人”。
此外,大乘佛教對他又有不同的尊稱,如《華嚴經》中又稱他為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俗謂大日如來。依照大乘佛教不同派系的見解,或認為毘盧遮那佛是法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而報身稱為盧舍那佛。
入胎(請參考圖片2)
佛陀時代,印度北部有十六大國,有傳說稱剎帝利種姓的共同祖先是劫初時諸有情公選的大同意王(摩訶三末多王),釋迦族屬剎帝利種姓,統治了東北部邊緣的一些城邦及聚落,這些小國以憍薩羅(Kosāla)為宗主國,释迦牟尼即出生于釋迦族統治的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ū)。釋迦牟尼的父親是劫比羅城淨飯王,他先後娶天示城善悟王小女“大幻化”和長女“幻化”為妻,釋迦牟尼為“大幻化夫人”(摩訶摩耶夫人)所。
根据《八十誦律》等記載,釋迦牟尼佛入胎時摩訶摩耶夫人做了四種夢:
“ 一者、見六牙白象來處胎中。二者、見其自身飛騰虛空。三者、見上高山。四者、見多人眾頂禮圍繞。 ”
摩訶摩耶夫人將此事奏告淨飯王。淨飯王召集了些相師婆羅門,請他們解夢。他們回答:「王大夫人必當生男,具足三十二丈夫之相,莊嚴其身。若紹王位,當乘金輪,伏四天下。若出家修道,證法王位,名聞十方,作眾生父。」
誕生(請參考圖片3-5)
根據《八十誦律》、巴利文《中部·希有未曾有法經》和《長部·大本經》記載,摩耶夫人在其父王的蘭毘尼園無憂樹下,站立生下了釋迦牟尼[16]。《中阿含經·未曾有法經》和《長阿含經·大本經》有佛從母右脇出生的說法。
於此有一傳說故事,悉達多太子誕生後向四方行七步,舉右手而唱詠「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佛性最尊)之偈句。
仙人阿私陀,在听闻太子出生后,立即来到王宫。阿私陀以天眼通观其未来,起初面露微笑,但一会儿,却又显出悲伤。在一旁围观的人都被他的怪异神情弄得不知所措。他解释说,他微笑是因为太子必定觉悟成佛;他悲伤是因为他自己不久于人世,往生无色界,如此他就无法获益于觉者超人的智慧。
早年生活(請參考圖片6-9)
釋迦牟尼降生七日後,母親過世,由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Mahāprajāpati Gautamī,也譯為“大愛道·瞿曇彌”)撫養成人,有說只稱“乳母”撫養未具姓名。大乘佛教佛陀傳記說大愛道·瞿曇彌是佛陀的姨母。
他從八歲開始,向毘奢婆蜜多羅學習文化,向羼提提婆學習武藝,從小在宫中過著舒適的生活。成年後,為他建了春、夏、冬三幢宮殿,《佛本行集經》等記載他有三位夫人,第一夫人是釋種女耶輸陀羅或瞿夷,並與她生有一子羅睺羅。在差不多13年的幸福婚姻期間,他過着在一般人眼中看似舒适且豪華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感受与一般人也是不一样的,對自己对世界会有更多更深的困惑与不安。
出家成道(請參考圖片10-14)
隨着時間過去,真相逐漸顯露。29歲那年是他一生的轉捩點,他的兒子羅睺羅在那年出生。他在外出巡游时,恰遇老人、病人、死者和修行者,深感人間生老病死的苦惱人稱四門之遊,經常在閻浮樹下沉思,但是不得離苦之道,於是在29歲時的某個月夜乘馬出家修道。
為了尋求解脫,他遍訪名師,遇阿羅邏伽藍(Alara Kalama)。阿羅邏为數論派上師,日后的佛陀要求按照阿羅邏伽藍的教义和教规过梵行生活。这种教义主张通过一系列禅定功夫,达到无所有处定的禪定狀態(以色空識三者均無所有故名)。不久释迦牟尼达到了阿羅邏所教导的一切,使后者大为叹服,建议合作领导他的沙门团体。然而释迦牟尼卻不满足于这种学说而選擇退出。仍未成道的他接著又跟隨鬱陀羅摩子(Udraka Ramaputra)修行,得到非想非非想處定(又譯作非有想非無想定)的禪定狀態。但是他認為這仍然不是解脫的境界,然而释迦牟尼已經找不到老師。
觉悟成佛(請參考圖片16-23)
於是釋迦牟尼與五比丘在苦行林中修苦行6年,忍受饥饿痛苦。35歲時,意識到苦行無法達到解脱,轉而前往菩提伽耶,坐於菩提樹下。依南傳大藏經記載,釋迦牟尼入四種禪,得三明,現觀四谛與十二緣起而成無上正等正覺。北傳佛教說,釋迦牟尼發願不成正覺,永不起身。直到了第七日中的第七夜,天正曉明,瞻望明星而悟道。悟得三明与四谛,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為佛陀。
传播佛教(請參考圖片24)
佛陀悟道之后,在鹿野苑开始传道,为憍陈如等五比丘宣说“四聖谛”,此為出家僧團的開端。後來波羅奈國長者之子耶舍,與其他四位友人,一同加入僧團,成為佛陀弟子,隨後城中其他豪族有五十人也加入,僧團在此擴張,也開始有了在家居士的護持,耶舍的父母,成為僧團第一位優婆塞、優婆夷。舍利弗、目犍連在聽到馬勝比丘說法後,率二百弟子加入僧團;隨後迦葉三兄弟率領一千名弟子加入,佛陀的千二百五十弟子常隨遊行,是佛陀僧團的骨幹,又稱常隨眾。
佛陀教團以此為中心,逐漸擴大教化。淨飯王聽到佛陀的消息,派遣侍者前往,邀請佛陀回國說法。釋迦族的貴族子弟,如富樓那尊者、阿難陀、提婆達多、難陀等人,紛紛加入僧團。此后說法住世四十五年,度化了许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大迦葉等。他為了度化眾生,走遍印度各地,以摩揭陀、憍薩羅、拔沙三國為中心,曾在憍薩羅舍衛城的祇園精舍說法25年。
三转法轮(請參考圖片25-32)
阿含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在波羅奈國鹿野苑「轉法輪」說四聖諦,以示轉(初轉),教轉(二轉),證轉(三轉),三次宣說四聖諦,稱為三轉法輪。
而大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在色究竟天先說《華嚴經》,但此了義之教甚難領會,所以佛陀漸次成熟不同根性的眾生的善根,使眾生入於佛乘。在《解深密經》中即說明佛在人間「初轉法輪」先從四聖諦(即苦集滅道)開始,說明眾生的流轉到煩惱的還滅;此系列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為《阿含經》。「第二轉無相法輪」,藉由體解世間一切法皆空無自性,認知到煩惱生死和涅槃是不二的。因此在升起悲憫眾生的大慈悲心同時,有能力不住於涅槃,直至成佛以前不證入實際,能在無數阿僧祇的時間中利益眾生,使其入於無餘涅槃;此階段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為《大品般若經》及《小品般若經》。有些眾生不了解甚深空性,佛陀便對無自性再分別解釋,「第三轉善分別法輪」的《解深密經》、唯識方廣諸經、《如來藏經》、《妙法蓮華經》,以更顯了的方式說明般若經等開示的「一切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對「未種善根,未清淨障,未成熟相續,未多修勝解,未能積集福德、智慧二種資糧」的眾生看來,這道裡深而又密,所以必須以方便解釋一番,才能淺顯明了,能信能解,究竟了義。
般涅槃(請參考圖片33-34)
八十歲时,佛陀在毗舍离城坐雨安居,宣布將在三個月後般涅槃,偕弟子向西北行走,後食用鐵匠純陀(周那)奉獻的世間奇珍栴檀樹耳(Sukara-maddava),重病發作(南傳記載為痢疾,北傳記載為背痛)。释迦牟尼口渴,让阿难去给他打水喝。释迦牟尼佛喝完,同弟子们继续向前走。走到拘尸那醯连尼耶跋提河的岸边,佛告知弟子们将入涅槃,命阿难在两棵娑罗树中间铺下卧具(《雜阿含經》記載為“繩床”),头部向北,佛陀躺下,向右侧偃卧,左足置右足上,弟子們都守候在身邊,聆聽佛陀的最後教誨。夜裡须跋陀罗(Subhadra)去求佛開示,成為佛陀的最后弟子,佛於此拘尸那羅城附近的娑羅雙樹下入灭。火化後的舍利由摩揭陀國王阿闍世和释迦族等八王帶回建塔(即舍利塔)供養。
隨喜功德無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 ... 254&pnref=story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8 23:57 , Processed in 0.027962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